郡作为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从秦朝开始,郡便管辖县。虽然后来郡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由“郡”演变成“州”“府”,但“郡县制”一直作为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总称。秦代-南北朝时期的郡,相当于唐宋时期的州,明清时代的府以及当今的地级市。
晋康郡是德庆历史上第一个辖县行政区划,其郡治多次迁移,有必要理清一下。
▲东晋时期的晋康郡,郡治在元溪县,今悦城镇红院村管辖肇庆、云浮大部分以及茂名信宜部分地方
《宋书·州郡四》载:“晋康太守,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立,治元溪。《永初郡国》:治龙乡。《何志》:无。复龙乡县,当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以龙乡并端溪也。《永初郡国》又有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县。《何志》无辽安、开平二县,余与《永初郡国》同。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应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省。今领县十四。户四千五百四十七,口一万七千七百一十。去州水五百。去京都水五千八百。端溪令,汉旧县,《何志》属苍梧,《徐志》属此。”
《永初郡国志》成书于刘宋永初年间(-年),记载当时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情况。《何志》即何承天编修的《州郡志》,以元嘉二十年(年)为下限。《徐志》即徐爰编修的《州郡志》,下限为大明八年(年)。
译文:晋康郡在晋穆帝永和七年(年)设立,郡治在元溪县(元溪县治在今德庆悦城红院村)。《永初郡国志》这本书记载晋康郡治在龙乡县(龙乡县治在今罗定罗境、太平一带),何承天编修的《州郡志》并无龙乡县的记载,核查龙乡县,应当在东晋末年设立,而在刘宋元嘉二十年(年)之前,龙乡县并入端溪县。《永初郡国志》又记载晋康郡下辖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县。何承天编修的《州郡志》无辽安、开平二县记载,其他和《永初郡国志》的记载相同。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这些县应该是在晋朝末年设立,刘宋元嘉二十年前(年)撤并。晋康郡现在管辖十四个县。有户,人。走水路到广州五百里,走水路到京城(健康,即今南京市)五千八百里。端溪县为汉朝就设立的县,何承天编修的《州郡志》记载属于苍梧郡,徐爰编修的《州郡志》记载属于晋康郡。
从《宋书》这条记载,我们知道晋康郡在公元年设立,郡治在元溪县,即今天悦城镇红院村。公元年,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宋,此时的晋康郡治设在龙乡县,龙乡县治在今罗定罗镜、太平一带。但是元嘉年间(年之前)龙乡县并入端溪县,晋康郡治改在端溪县(今德庆德城)。
看到这里,有读者会问,《宋书》并无记载晋康郡治在端溪县呀?《宋书·州郡志》序言有载:“今志大较以大明八年为正,其后分派,随事记列。”明确说明《宋书》记载州郡是以大明八年()作为标准的,《宋书》记载“晋康太守”(即晋康郡)后,紧接“端溪令”(即端溪县),古代惜墨如金,在没有细说情况下,首县即为郡治。故说在龙乡县并入端溪县之后,晋康郡治设在端溪县。
公元年,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南齐,史称萧齐。萧齐时期,晋康郡治从端溪县迁移到了威城县,据《郁南县志》记载,威城县在今郁南县建城镇。
《南齐书·志十六》载:“晋康郡:威城、都城、夫阮、元溪、安遂、晋化、永始、端溪、宾江、熙宁、乐城、武定、悦城、文招、义立”。此记载中,威城县作为晋康郡首县,即为郡治。
公元年,梁朝建立,威城县改属梁信郡(成州)。晋康郡治改回端溪县。陈朝无变化。直至隋开皇九年,隋朝灭陈,废掉晋康郡,下辖的端溪、乐城、文招、悦城等县改属端州。
《隋书·地理志》载:“端溪,旧置晋康郡。平陈,郡废。”译文:端溪县,以前在这里设有晋康郡。灭掉陈朝后,撤掉晋康郡。
▲晋康郡治迁移示意图
简而言之,公元年,设立晋康郡,郡治在元溪县,即今天悦城镇红院村。到了南朝刘宋永初年间(-年),晋康郡治一度设在龙乡县(县治今罗定罗镜、太平一带)。不久后的元嘉年间(-年),龙乡县并入端溪县,晋康郡治便改到端溪县。年,萧齐建立后,晋康郡治设在威城县。年,萧梁建立后,威城县改属梁信郡(成州),晋康郡治又设回端溪县。此后,直至公元年,晋康郡治一直在端溪县。
晋康郡虽在隋朝撤掉,但在唐朝宋代两度“回光返照”,此乃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