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患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58975.html历史说|凤囚凰为了有所分辨,在讲历史中他们两人的关系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容止和康王在《凤囚凰》里的关系。剧里康王乃是皇帝拓跋弘同父异母的哥哥,有一母亲,是齐太妃(注意,辈分与历史中不一样,后文会说),容止则是冯太后的家人,此二人是权力竞争关系,最终成为仇敌。先看容止:在历史中,容止的原型是冯太后之兄冯熙,是北魏的大权臣,大外戚。再看康王:拓跋弘的父亲,是拓跋浚,我们在研究《魏书》时,可知拓跋浚并没有一子名为拓跋昀(剧中康王的姓名),也没有一个后妃是齐氏。由此得出结论,康王的设定与历史有出入,但也并不代表没有原型。《魏书列传》中,我们了解到一人,与拓跋昀有同样的特点:1.差一点得到拓跋弘的皇位2.与冯氏一家关系不好3.不得善终4.也是皇室血脉。这人便是拓跋子推。在明确了容止与康王在历史中的原型之后,我们开始讲他们的关系。历史中,拓跋子推是拓跋浚的弟弟,《凤囚凰》中皇帝拓跋弘的叔叔,至于他的生平通过史书只能知道其死于公元年,生于何时并无记载,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其他人给“康王”一个大致定位:拓跋浚生于年,是子推的大哥,而他们还有一八弟名为拓跋云,生于年,也就是说拓跋子推的出生年份必然在到之间。拓跋弘生于年,那么拓跋子推比他大十四至八岁。拓跋子推与侄子拓跋弘的关系并不像剧里那样相互算计,相互忌惮,而是相互扶持的。《魏书·卷六·帝纪第六》中说,拓跋弘不满意冯太后的长期干政,可是又斗不过她,于是起了禅让的心思,他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子推。为何如此呢?我们可以设想,这里是叔侄二人想要夺回权力的第一次尝试,但是由于文武百官和太后的强烈反对,遂失败。太后为何反对呢?总结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子推继位,冯氏就不再是太后,因为二人乃平辈,也就没有办法继续干政。其二,拓跋子推的年纪比起皇帝还要大,一个成年人更加不好控制其三,当时已经立有太子,只是年幼。多重原因,但是注意了,没有任何一条原因是想拥立冯熙。在彼时,冯熙即没有皇室血统,也没有手握重兵,名不正言不顺。事实上,历史中的“容止”,不过是冯氏的拥护者而已。这也就点出了容止和康王真正的历史关系:康王是帝党,容止是后党。虽然亦敌对,可并不是同一等级,更无竞争关系。我们都知道,冯太后有许多为政举措都造福了北魏的政权,可见并不是一个无知妇人,连北魏后人对她的评价都是“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因此我们也不好将其与拓跋弘争权做负面的定性。所有争斗,必有结局,而自古以来的政治争斗,没有和局。公元年,拓跋弘传位于太子拓跋宏,冯太后继续辅政,可是同时拓跋弘以太上皇的身份统治天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当初皇帝想要禅让,不过是找个借口将权力过度给叔叔罢了,目的是架空太后。因为如果他真的不想管理朝政了,此次退位,大可以永远放手。可是我们看到,年,拓跋弘亲征柔然,年,颁布法律条文。均体现出一个帝王对工作的热心。年,拓跋弘驾崩,此时刚过二十三岁。史书对于他的死,用了“离奇”二字,可见死因存疑,且无先兆的。野史传闻乃冯太后毒杀,可是因为没有证据,这里我们不下定论。再看拓跋子推,作为冯氏的反对者,他的下场不会好的。果不其然,拓跋宏一继位,就让他去青州当刺史了,但是这个时候拓跋宏才五岁啊!军政大权还不是都让冯太后决定!拓跋子推曾经距离皇位那么近,自然让他离皇城远一点才安心。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的洛阳,青州在今天的山东。看上去不远,但是!在三年以前刘宋与北魏刚刚发生了青州之战,以刘宋失青州为结局。因此,青州的政局就相当不稳定了,也不太安全。有心人都会发现,拓跋子推被派去青州的同时,还被赐予了将军之位,开府仪同三司,许他以地方为单位独立办公。这相当于一个有军权的小诸侯,特别危险,后来明朝中央集权加固,彻底取消。结合冯太后因为忌惮他造反才派去青州,完全是个悖论。果然,《魏书》记载,拓跋子推还没有到青州,在路上就死了,怎么死的?没答案。此时的冯熙在干嘛?继续做大权臣大外戚,不久以后还当了皇帝的老丈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