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县人士。是东汉司徒王允的后代。容貌魁伟,有出谋划策之能。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年七月—年六月),任员外散骑侍郎。
正光五年(公元年)三月,爆发六镇起义。同年四月,关中高平镇酋长胡琛反叛,发动起义。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皆为胡琛手下。为平定关中叛乱,朝廷命北海王元颢(也就是在河阴之变后,逃亡南梁,同陈庆之一同攻伐洛阳的元颢)前去平乱。元颢启奏让王思政随军,军中所有的谋划,元颢都与王思政商讨。
次年,胡琛身亡,万俟丑奴接过大旗,与宿勤明达一同继续祸乱关中。
当时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平阳王元修,也就是之后的北魏孝武帝,听闻王思政之才,心生仰慕。在元颢回师后,极力拉拢王思政,把王思政引为自己的门客,对他的礼遇甚佳。
北魏权臣尔朱荣被孝庄帝设计杀害后,原麾下高欢叛离尔朱氏集团,并与之开战。中兴二年(年),高欢击败尔朱氏集团。四月十八日,高欢废黜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改立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高欢成为继尔朱荣之后的北魏权臣。
元修登基后,对王思政委以心腹之任。转安东将军,又因为拥立孝武帝的功劳(当时高欢欲立元修,遣斛斯椿前去,斛斯椿不知元修身在何处,便去问王思政。王思政得知来意,便带着斛斯椿去见了元修,并说服元修当北魏皇帝,所以有拥立之功),封祁县侯,为武卫将军。
尔朱荣在世时,曾命尔朱天光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西征平定关陇之乱(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万俟丑奴)。随着高欢的反水,尔朱天光在讨伐高欢时,战败身亡。贺拔后接替尔朱天光。然侯莫陈悦对贺拔岳心有不服,密投高欢,设计杀害贺拔岳。贺拔岳旧部推举宇文泰接替贺拔岳。宇文泰率众替贺拔岳,成功讨伐侯莫陈悦,随后平定关陇地区多处叛乱,最终成为了关陇之地的军阀,后世亦称之为关陇集团。
而在宇文泰平定关陇地区不久前,孝武帝对高欢的专权跋扈越来越不满,意图摆脱高欢的控制。永熙三年(年),高欢也察觉出元修越来越不好控制,便密谋想将元修废黜。
孝武帝为了对付高欢,认为王思政是个可以担当此大任之人,于是封他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王思政也投桃报李,给孝武帝献策道:“高欢之心,路人皆知。我们所在的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当下宇文泰所在的关中之地,有崤、函之固,一人可御万夫。而且关中富足,兵强马壮,粮储丰厚。进可以讨除逆贼,退可以保据关、河。况且宇文泰及其部下,都愿为朝廷效命。此时若听闻主上西迁,他一定会前来迎接。凭借天府之国的富饶,依靠原有的根基,用一到两年的时间练兵积粮,修复长安旧京,何愁不能击败高欢?”
孝武帝听罢,大嘉赞同。
同年七月,随着孝武帝向天下发布讨伐高欢的檄文,孝武帝与高欢两军相持于河桥。没过多久,孝武帝兵败,逃入长安,投奔宇文泰。入关后,王思政进爵太原郡公。
高欢另立元见善为帝,建立东魏。而西逃的孝武帝,也仅仅是多活了数月,同年年底为宇文泰所害。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
元宝炬登基后,虽然王思政的职位待遇没有变化,但他毕竟以前是孝武帝的人,而不是宇文泰的旧部,每每思于此,便会感到不安。
某日宇文泰在同州时,大宴群臣。席间,宇文泰命人拿出几段锦缎毛织品和杂色绫绢当奖品,让众人掷骰,赢得人可以拿走奖品。奖品都领完后,宇文泰仍觉得不尽兴,于是解下自己的金带,与众人说道:“谁先掷出五个黑色,我就把金带赏给他。”
在场众人都掷了个遍,也没有人能掷出五个黑色。轮到王思政时,他表情严肃地跪坐起誓道:“王思政羁旅归朝,承蒙宇文宰相待我如国士,我愿意尽心尽力为国效命,以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如果我的诚意是真实的,希望一掷便是黑色;如果内怀杂念,神灵也应明察,掷后不出现黑色,我便自杀以谢宰相。”言者慷慨陈词,令人动容。
王思政言罢,立刻拔所佩刀,横于膝上,抓起掷骰便投。不及宇文泰制止,色子已经掷出五个黑色。王思政便庄重地向宇文泰叩拜,接受金带。从此,宇文泰对他更加信任。
之后王思政转为骠骑将军。朝廷命他募集士兵,跟随独孤信攻取了洛阳,并一同镇守。
大统四年(年),东、西魏第三场大战,河桥之战爆发。因为西魏由赵贵率领的左军,独孤信率领的右军皆作战失利,使得王思政深陷敌阵,身边跟随他的人都已战死,于是跳下马来,举起长槊左右横击,一击就击杀数人。但毕竟在重重敌军之中,势单力薄,王思政本人因重伤而昏倒。
时至傍晚,东魏收兵。因为王思政每次作战都穿着破旧的衣甲,东魏士兵认为他不是将帅,这才让王思政逃过一劫,没有被俘。战后,王思政的部将雷五安在战场上哭着寻找王思政,刚好此时王思政已经苏醒,应了雷五安,两人才得以相聚。雷五安见王思政伤重,割下衣襟为他包扎伤口,然后扶他上马,俩人深夜才返回营地。
河桥之战后,宇文泰又命王思政镇守弘农。王思政认为玉壁地处险要,于是移镇玉壁,请求在那里修筑城池,并亲自规划营建。
大统八年(年)初冬,高欢率领号称“连营四十里”的东魏大军,由晋阳麾军沿汾河谷道南下,至绛州折西,包围玉壁。高欢仗着人多势众,写信招降王思政道:“你如果投降,我就让你掌管并州。”而王思政让属下裴侠书信回复道:“可朱浑元已经投降,东魏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并州?”
高欢见软得不行,只得来硬的,结果围攻数日而不破,又逢天降大雪,城外野战,士卒饥冻,死伤惨重,无奈撤军。王思政因保住城池,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高欢的色胚儿子高澄,调戏已故名将高昂哥哥高仲密的妻子李昌仪,导致高仲密向西魏投诚,宇文泰亲自带队去接应高仲密。东、西魏第四场大战,邙山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在驿栈时召王思政去镇守成皋,不过王思政并没有赶到,于是又命王思政去镇守弘农。
因大战在即,王思政一进弘农,便察觉出城里人心惶惶。于是令人打开城门,然后解开衣睡下,用实际行动宽慰将士,表示眼下的事态不足为惧。
数日后,东魏大将刘丰生率数千骑来袭击,见弘农城城门大开,面对大军毫无防备的样子,疑似有诈,不敢进,撤军而回。
经此一役,王思政便开始在此地修建城墙,建造楼橹,经营农业,积聚粮草,凡是可以用来防守的人,都时刻准备着。从此,弘农才有了防御设施。
大统十二年(年),王思政加特进,检校左仆射、河南道行台、都督、荆州刺史。王思政出任荆州时,发现荆州地势低洼潮湿,城墙壕堑多有毁坏。于是都督蔺小欢督领工匠修缮城墙。役工掘出黄金三十斤,蔺小欢便命人在夜里密送到王思政处。次日一早,王思政唤来佐史,让他把黄金全部上交朝廷,并道:“做臣子的不应该有私心。”宇文泰大为高兴,赏钱二十万。
王思政离开玉壁后,宇文泰让他推荐一个人代替他镇守玉壁,王思政便推荐了部下都督韦孝宽。同年高欢进攻玉壁,韦孝宽坚守城池,使其无功而退。当时人们都称赞王思政知人善荐。
次年正月也就是大统十三年,东魏高欢因上一年,第二次玉壁之战的失利而气急攻心,忧愤而亡。长子高澄接管其职位。
又因高欢病重时,曾对高澄说,自己死后,其部下侯景必不能用。引起了高澄的杀心。侯景也因此背叛了东魏,引起了东魏的讨伐,侯景不得不向西魏求援。
而此时的宇文泰并不相信侯景,不愿意派兵去救援。而王思政则认为不应该放弃这个良机,于是先行一步,率荆州一万步骑,由鲁阳关进兵阳翟。宇文泰听闻王思政出兵,派李弼前往救援颍川。东魏大将高岳等人听闻西魏大军至,便收军而回,王思政入守颍川。
侯景知西魏不会真正接纳他,所以率军进入豫州,对外声称要出兵略地,暗中却派人向南梁请降。王思政着手处理侯景留下的“烂摊子”,分别部署军队,占据侯景拥有的七州十二镇,宇文泰便将原来授予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改授王思政。王思政不肯接受,在宇文泰多次敦促下,唯受河南诸军事。
王思政入河南时,宇文泰曾写信给他说:“崔宣猷智略明达,有应变才能,如果有什么疑难,可与他商量决定。”王思政最初屯兵于襄城,之后在颖川设立行台,与此同时书信给崔猷询问他的意见。
崔猷回信说:“襄城连接京洛,实际上现在的重要地,如有动静,容易相互接应。颖川既邻近敌寇边境,又没有山川之险,敌人如果悄悄来,便可径直抵达城下。不如屯兵襄城,为行台所。颖川设置州,派遣郭贤镇守。那么里外坚固,容易安定人心,即使有意外,难道不能成为祸患。”同时崔猷派遣魏仲将这封书信一同给了宇文泰。宇文泰见信后,不以为然,要求崔猷依之前的计划行事。
王思政非常赞同崔猷的观点,得知提议被否决后,再次上书,在军事问题上向西魏朝廷提出了要求:敌军如果水攻,请求以水围周城为限;陆攻,请求以三年为期。在此期限内有事,无须救援。超过期限,由朝廷决定。宇文泰认为王思政亲任其事,又一再请求,就答应了他。
岂料,王思政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此是后话。
大统十四年(年),王思政官拜大将军。
之前因侯景叛逃东魏,高澄命慕容绍宗、斛律光、段韶等人追讨侯景。在涡阳苦战后,将侯景击败。
大统十四年九月,东魏高澄因涡阳之战得胜,又开始打起西魏的主意,命大都督高岳带领慕容绍宗、刘丰生等将领率军十万,征讨驻守在长社(颍川郡治所)的王思政。王思政故布疑阵,命城中偃旗息鼓,仿佛城中无人一般。
高岳自恃兵多,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也没用。只要大军压上,就能一战即胜。于是下令东魏军四面攻城。王思政挑选城中勇士,出城应战,高岳抵挡不住,引军退却。
这样一来,高岳知道死攻颍川没用,于是开始命人在城外修筑许多营垒,并借着地势高的地方,修筑土山,以便查看城中动向。又架飞梯火车,不分昼夜地攻打颍川。
为了对抗高岳,王思政便制造带有引火器具的短矛,借着风势掷到土山上,并用火箭射短矛上引火的器具,烧毁土山上攻城的器械。接着又招募勇士,用绳索缒到城外,与东魏军短兵相接,占领东魏军的两座土山,在上面建造楼堞以帮助防守。东魏数月未攻破颍川。
大统十五年(年),高澄派兵增援高岳,筑堰堵截洧水,打算水淹颍川。堤堰筑成后,河水大量涌进城中,水势无法止住。
东魏增兵后,西魏宇文泰也派遣赵贵率军前去救援王思政,可是因为水灌城池,使援军无法靠近。
此时王思政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劳苦,城中遭受水淹,西魏军便悬挂锅煮饭,但最终城内粮食和人力皆耗尽。慕容绍宗、刘丰及其部将慕容永珍乘坐楼船,窥探城中动静,并命弓箭手俯射城中。
这时,此时狂风大作,楼船被吹到城下。城上守军见天降良机,急忙用长钩钩住楼船,并向船只乱箭齐发。慕容绍宗见情况危险,急忙跳入水中,结果被淹死。刘丰游向土山,被乱箭射死。慕容永珍被生擒,船中器械全被守军缴获。王思政看着慕容永珍说道:“我知道长社城已坚持不了多久,留着你可以当我之后投降的筹码,而杀你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但是我为人臣,必须守之节操。”于是挥泪命人斩杀慕容永珍,并收殓慕容绍宗等人的尸体,以礼埋葬。
慕容绍宗死后,东魏士气低落,不敢再进攻城池。高澄听闻此事,于五月,亲率十一万大军来攻打颍川。赶到堰下,督励士卒,变本加厉地水灌颖川,致使城北城墙崩塌。城中大水四起,无立足之地。见此状,王思政知道城池已无法保完,便率随从退据土山。
虽为敌手,但高澄非常欣赏王思政,欲纳入麾下。现在见王思政退,便放言说:“有人能生擒王大将军,封侯重赏。如大将军身有损伤,左右亲近之人,皆随大将军而死。”
另一方面,王思政知今日必败无疑,便对众将士说:“我身受国之重任,原本是想平乱建勋。然而上天没有接纳我的赤诚,致使有辱王命。如今兵力耗尽,无计可施。只有以死以谢朝恩。”说着仰天大哭起来。左右随众无不痛哭流涕。
此时王思政向西行拜,起身欲拔剑自刎。都督骆训死命制止王思政寻死,说道:“大将军曾言:‘你们带着我的头出去投降,非但能得到富贵,也能使全城的人保全性命。’而如高澄之前所说的,大将军就不同情因你而死的袍泽吗?”
王思政听罢,懊恼的丢下手中的宝剑。
高澄派通直散骑常侍赵彦深登上土山送给王思政一把白羽扇并劝降他,之后赵彦深拉着王思政的手走出城门。王思政见到高澄后,言辞激昂慷慨,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高澄认为王思政忠于朝廷,非常优厚地接待他。当时已是六月。
王思政刚进入颍川时,只有八千士兵,到城破之时,还剩三千人。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被东魏围困许久,在兵困粮乏之时也没有出现背叛者。足见王思政的统兵能力,及个人魅力。
王思政一心报效国家,家中不事产业。朝廷曾赏赐他一块园地,王思政出征后,家人就在园地中种种桑果。当王思政回家后,见园地中种有桑树,大怒道:“匈奴未灭,霍去病不回家。如今天下尚未平定,你们怎么能经营起自己的产业呢?”说完后,命左右将桑树拔弃。因此在王思班自身沦陷之后,家无积蓄。等到高欢次子高洋接受禅让,建立北齐后,王思政被任命为都官尚书。
王思政降东魏之后,有何事迹,翻遍《北史》、《周书》、《北齐书》、《资治通鉴》均无所获。笔者推测,有两个原因。一是王思政始终一心向着西魏,即便投降后也不愿为东魏效力,故史料上均无后事记载。二是东魏许多人认为王思政选择投降,非常没骨气,被东魏官员所鄙夷,例如卢潜曾说:“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以至于王思政在东魏没什么作为,不足以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