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数风流人物,俱往矣,秦朝这擎天一柱的强国,怎料也崩于山前,秦始皇曾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也横刀向天笑,却没想到这统一天下的强大帝国在秦二世时就覆灭了,同样,强大的隋朝也是薄命得很,隋朝的建立到灭亡,前后就只有三十七年,盼着的百年基业成了数字零头,哪有不落寞惋惜的道理。没有一个朝代的开国时期是顺风顺水的,都将经过血洗黄沙的惨烈,隋朝更是如此,开国时期边疆岌岌可危,爆发仅仅一瞬间,可隋朝却敢于开战,并逐一歼灭,这样的手腕力度是很多朝代不能比拟的,那为什么唐朝就可以坐拥安稳盛世,接受四方来朝?隋朝又是怎么土崩瓦解的?历史向来众说纷纭,人人都有自己的偏向性,如若爱他,纵他乌江自刎,也敬他大气磅礴、英雄盖世,不负江东父老,对于隋朝灭亡一事也有不少争议,不如先来说说那些错误、偏差极大的观点之一。《北史》:战士尽力,不加赏赐;百姓无辜,咸受屠戮。蒸庶积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犹未之寤也。·天怒暴君,农民起义隋朝灭亡,后人归结于隋炀帝的荒淫无度、暴虐成性,所以反是百姓在反,秉持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天道使然、民心所向,却总是忽略其中的推动力,一人反不足以成事,万人反,就成为了大道,成王败寇,历史胜者书也正是如此,农民起义让隋朝灭亡,这是站不住脚的,纵观隋朝的整个历程,就没有一支纯农民的军队,或许是受了以往农民起义胜利的影响,农民这一强大的神奇力量竟被吹嘘的可以和尖锐军队抗衡了,各地的起义军是有,可那窦建德不也被杀,投降的人更不在少数,有时候,光脚的还真怕穿鞋的,所以农民起义能被撺掇出来,也有了欲盖弥彰的感觉。再说说这隋炀帝的残暴,可历来,性格乖张、行事暴戾的皇帝也不少有,他们却能合理的排除异己,还能给自己赚得圣君的好名声,因此无非是谁更技高一筹罢了,杨广的父亲杨坚虽比不得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却也被人说道,晚期也没落得好名声,但隋朝偏偏没有亡在他手里,一代而已,是不能把隋朝灭亡这么大的罪名扣在杨广头上的。以上并不是为了替隋炀帝正名,他也拉不回明君的道路上,他本该做着文景的活,却做了武帝的事,他动不动就让百万人丧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也是他造成的,扪心自问,宏图霸业到底能得到什么。前面说到,隋文帝杨坚的晚年并不理想,他对老功臣极度的猜忌,甚至到了诛杀的地步,对百姓死活也充耳不闻,刚愎自用,他这些做法得到的结果是统治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爆发在杨广统治时期。因此,社会矛盾本来就存在,经过不断的积累,成了定时炸弹终有爆发的一日,门阀、内乱、遗留问题更是成了催化剂。·隐患重重,举措不当就像是秦始皇留给了秦二世一个偌大的秦朝一样,杨坚也给杨广留下了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基业,可这基业并不稳固,还存在很多的遗留问题,杨广本可以花几年的时间,将这些问题慢慢解决,在施展他的雄心壮志,可杨广却急于求成了,杨广做的所有事,但凡他做成了一样都是可以传至万世的伟业,可是他却同时进行,导致顾首不顾尾,啥也没做成,修建大运河、征讨高句丽也真的是劳民伤财,隋朝人口数量多,农耕却没有跟上,加速了灭亡,加上隋炀帝没有考虑基础,迫切的想要削弱贵族的权利,引起了很多权贵的不满,祸根早就埋下。·门阀相争,所做无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是典型的门阀制度,门阀就是世世代代为官有名望的家族,他们形成的无形力量,可以干预朝政,他们瓜分着上层人的利益,撕咬着下层人的血肉。一个北打突厥,南打越南的隋朝,却在建国后迎不来一个安稳的时代,门阀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原因,门阀势力从东汉就已存在,到两晋时期更为嚣张,就算历史的进程不断推进,这股势力还是存在,早在杨坚时期,就开始废九品,推行科举制度,杨广更是大兴科举制,为的是能给寒门学子一个进入仕途的通道,好培养自己的势力和门阀势力抗衡,可门阀还是能够只手遮天,书籍都只能内部流转,普通人又怎么能够接触到,所以当时能够为官的大多数还是门阀子弟,就算有寒门学子入朝为官,又愿意追随杨广,可他羽翼未丰,在暗流涌动的朝中翻不出什么浪花,隋炀帝杨广还是在走着独木桥,表面上科举制度是给朝廷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加入了有干劲的青年,但实际权力还是牢牢把握在门阀手中,青年束手无策成了眼神涣散的白头翁。门阀可怕到什么地步,望而生畏一点都不为过,杨广即位之初,就明白了门阀的危害,所以他一直锐意改革,希望广招贤士,可他刚抛出橄榄枝就被斩断了,门阀们根本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剥削,他们对杨广的所有政策都阳奉阴违,甚至还召集朝中重臣迫杨广收回政令,普通人都想成为皇帝,为的是成为人上人,可以生死予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知皇帝也处处制肘,有人拥护才得以成王,可以拥护他杨广,也可以拥护别人。杨广在漫长的斗争中倍感无力,门阀也成了一杯不知何时会向他刺来的毒剑,正是因为门阀一定程度的左右朝政,使得很多积极政策无疾而终,才能之人不能济世,隋朝不能进一步强盛,门阀就像是贪官,腐蚀着国家,慢慢地让这个朝代的根烂掉了,当有人想起这个根的时候,轻轻一扯也就断了。《旧唐书》: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内乱不止,两世而终杨广一直忌惮着突厥,三征高句丽也劳民伤财,这是外患,却也有着内忧,从外对石头进行敲打是很难有所改变的,但是如果是石头内部有了裂痕就容易掰断了,隋朝的各路藩镇也正是这样的存在,杨广最后也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中。《隋书》: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诏尚书左仆射杨素讨平之。各路藩镇可比无组织的农民起义强得多,他们手底下有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对朝廷十分熟悉,深谙人心动向,门阀也成了起兵的中坚力量,其实分权应该均衡更应该互相之间可以抗衡,杨广对于罗艺麾下的虎贲军相当重视,在攻打高丽的时候也不舍得让这虎贲铁骑跟随,可是正当杨广想要用这只部队的时候,罗艺有了异心,想要拥兵一方,不听杨广的号令,杨广怒不可遏,却也无可奈何,走到这样的地步,杨玄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玄感的反叛却是师出有名,凭的是杨广猜忌杨素,杨素的门生可是遍布朝堂,杨玄感在深不可测的朝堂里有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要反叛,自然会有不少的人跟随并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必然的斗争。隋末的叛乱数不胜数,但也不足以让杨广瞬间兵败,当时杨广仍有声望,也有不少的支持者,可宇文家却给了他致命一击,可以说是祸起萧墙。宇文化及在扬州兵变,把杨广的所有计划都给打乱了,猝不及防,杨广被闯入的宇文化及缢死了,大隋进程戛然而止。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更是联合突厥直攻皇城,把杨侑幽禁长安,杨侑年仅十五岁就死了,充当了工具人,李氏门阀有着庞大的人脉,有半个河东道的地盘,隋炀帝派他在山西一带防御突厥,怎么也没想到他化敌为友,成为了盟友,这也是杨广用人上的失策,大隋也就两世终了。《隋书》: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都说杨坚是妻管严,听信独孤伽罗,废黜杨勇,改立了杨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实际上隋朝灭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必然,并非是换一个统治者就可以解决的,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六国贵族,而隋朝灭亡也是因为贵族,隋朝仅仅存在几十年,百姓的爱国情结并没有那么浓烈,对于战乱、君王的更替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无非是换了一个统治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隋朝的很多领土都是灭南陈北齐所得,杨坚更是篡位建国,所以难以有稳固的根基,但是在杨坚和杨广的统治期间仍出现过不可多得的祥和的景象,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肯定,杨广在隋朝的灭亡中,充其量也只是导火线,这火苗烧着烧着,在他这里炸裂了,煌煌大隋亡了。参考文献:《北史》《隋书》《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