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齐文襄皇帝高澄,虽然被尊为“皇帝”,其实他一天皇位都没坐过。这个人少年得志,结局却出乎意外的狗血。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聊高澄短暂的一生……
高澄,生于北魏正光二年(年),是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的嫡长子,母亲是史上大名鼎鼎的传奇女性娄昭君。
高澄出生的时候,老爹高欢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武官,处境艰难前途渺茫。
高澄刚满4岁那年,杜洛周率众起义反抗北魏,高欢也去投奔。时间不长,高欢又觉得杜洛周不成大器,于是想杀了他另投明主。但是,刺杀失败,只能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跑……
娄昭君一手抱着儿子高澄一手抱着女儿,骑着一头牛惶惶张张地逃命。但是高澄总不老实,三番四次地从牛上掉下来。这样,因一次一次地救他耽误了不少宝贵时间。
高欢一怒之下竟搭上弓箭要射死高澄这个累赘!幸亏母亲苦苦哀求才留了条小命儿……
日后的成长中,高澄无论魄力、还是胆识,都比不过弟弟高洋,所以老爹高欢并不特别看好他。
建明二年(年),老爹高欢被北魏朝廷封为渤海王,大权在握。10岁的高澄因是嫡长子,所以被立为渤海王世子。
此后的18年里,高澄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般地顺遂,官职地位如同火箭般地噌噌高升……
12岁,娶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13岁,任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15岁,正式入朝辅政,任京畿大都督;17岁,任吏部尚书;19岁,加封大将军……一直顺风顺水到自己被杀。
东魏武定五年(年,此时北魏早已分成东西两魏)正月,老爹高欢去世,高澄继承了所有权利,封渤海王、大丞相,把控朝政。
武定五年(年)四月,28岁的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离皇位仅一步之遥。然而,他的生命也开始倒计时……
这年六月,太史官来报告,说:“宰辅星甚微,变不出一月。”意思指代表辅政官员的那颗星星光亮微弱,一个月之内恐怕要出大变故。并且,与此同时,街上突然盛传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灯灭、软脱帽,床底喘。
那么古人靠观测天象来推算天子重臣的命运,将童谣认为是语言谶语,这都有准吗?肯定是迷信,甚至是某些有野心的人设计的蛊惑圈套而已,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少次。
且看另一件“怪事”:高澄的亲信谋臣崔季舒,竟无故在北宫门外当着众多官员的面,用极其凄婉的声音背诵这样一首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边背诵边流泪……搞得众人莫名其妙。
这些古怪事暂且不提,咱们先来看高澄在做些什么。
高澄此时根本没在意天象不天象,童谣不童谣,他正跟新情人元玉仪打得火热。并且,为了不使人打搅,他跟元玉仪住在北宫,连侍卫都用得很少。平日里跟心腹们谋划如何逼迫皇帝让位,也是悄悄在北宫商议。
北宫里有个厨子叫兰京,是从南梁俘虏来的将军之子。他父亲多次写信向高澄求情,但是高澄不仅不答应,每次接到信后就恨得将兰京抽打一顿。前几日,高澄令人传话给兰京的父亲:“再求情,我就杀了你儿子!”兰京心里恨高澄恨得咬牙切齿。
七月的一天,高澄在北宫正在与亲信们商议皇帝禅让的事,突然发觉厨子兰京在偷听,于是立即将其训斥出去,并威胁说:“早晚我要杀了你!”
过了一会儿,兰京竟主动托着菜盘走到高澄面前。高澄大怒:“你这奴才,我没叫你上菜,你来干什么!”兰京瞬间从菜盘下抽出匕首,大喝一声:“我来要你的命!”说罢一刀刺向高澄。
高澄被刺伤,满身鲜血往外冒,慌忙钻到床地下。身边议事的亲信也伤的伤逃得逃,没人来救他。兰京一手锨翻床板,朝浑身哆嗦的高澄身上拼命地刺……
高澄自父亲死后,加快篡位的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布置好了一切,就差最后一步了,却关键时刻惨死在厨子手中,年仅28岁。
弟弟高洋在事发后立即沉着冷静地赶往现场,平定叛乱,将刺客凌迟。并且他隐瞒了哥哥的死亡,只对外宣布是小伤而已。
从此,高洋用了半年的时间将哥哥高澄的职权、亲信都笼络过来,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才宣布了高澄死讯……又5个月后,高洋逼迫东魏皇帝禅位,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了齐国……
仔细想想,从六月起的那个天象、童谣、崔季舒哭诵诗句的内容,非常值得令人怀疑:这一切都是高洋的阴谋而已!各位看官觉得呢?
本文参考《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