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很崇拜南齐的诗人。用现在小朋友的话说,李白是小谢的铁粉、忠粉。清朝初期的文坛领袖王士祯曾写过一首《论诗绝句》,诗中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这个谢宣城就是指,他曾经做过宣城太守。
诗仙李白让李白如此崇慕的小谢,是何许人也?
南朝齐代诗人谢朓,人称“小谢”,出身中国古代著名门阀“陈郡谢氏”。在著名的“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大功,奠定了陈郡谢氏在东晋以及南朝的士族地位。
谢朓的高祖谢据,是东晋宰相谢安的弟弟,而名士谢灵运是谢安侄子谢玄的孙子。后人按照二人的辈分将谢灵运和谢朓并称“大小谢”。
谢朓以山水诗见长,融情入景,诗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他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我们先来品一品小谢的诗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移病还园示亲属》“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入朝曲》
意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李谢二人不在同一时代,李白是如何粉谢朓的呢?
当长风吹来,李白会想起谢朓。天宝十二载(公元年)的秋天,李白在宣城与族叔李云相遇,二人同登楼,在此处,李白写了这一首著名的饯别诗。当时“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就忍不住感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就是谢朓。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当李白见到“长风万里送秋雁”的旷达之景,烦恼一扫而光,身心都无比舒畅。于是夸赞族叔——唐代著名的散文家李云,夸他的文章有建安风骨般的刚劲;紧接着李白就夸赞自己,用偶像谢朓来自比,夸自己的诗风同“小谢”一样清新奇丽!自信的李白毫不掩饰对小谢的崇拜。
意境:长风万里送秋雁当登上高楼,李白会想起谢朓。天宝十三载(公元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了宣城。而宣城登览的胜地,当然是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又建。李白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想起谢朓,感慨道:“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代)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喜欢宣城,登临高楼,目之所及“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也曾是谢朓迷恋的美景吧,今景也曾伴古人呀!虽然古今异代,然而他俩的文化基因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如今除了我李白,还有谁会想着登上谢北楼,迎着萧瑟的秋风,来怀念谢公呢?
谢朓楼当月色迷人,李白会想起谢朓。那是在金陵城一个寂静的夜里,李白独自登上高楼,低头看看江面倒映着摇曳的浮云和城墙,抬头看见露珠仿佛从秋月中滴落。秋月当空,月色迷人,“月下沉吟久不归”,李白就在此刻又想起了,“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代)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月下沉吟,慨叹的是人世间知音难遇。诗人觉得这不仅是自己怀才不遇,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也都和自己一样吧。这种情境之下,李白自然会想到所敬慕的(字玄晖)。谢曾写出“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如今的李白虽与偶像小谢隔着时空,却悟透了“澄江静如练”,仿佛心意相通。
意境:月下沉吟久不归李白崇拜谢朓,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俩人有着相似的命运。
谢朓出身世家名门,青年时期就因文采出众而扬名,可是仕途却不顺畅。谢脁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后来虽然升任尚书吏部郎,可惜生在南朝齐代的乱世,在王权争夺中,遭到构陷,壮年三十多岁死于狱中。李白也是自认为宦途不通达,他不仅欣赏偶像小谢的诗,更是觉得自己与偶像命运有相似之处。
李白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多次到安徽宣城,只为更靠近精神偶像。宣城的谢朓楼、敬亭山有偶像小谢的足迹,在宣城,李白可以更彻底地沉浸在二人独有的精神世界中。
石碑《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北。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写过五言诗《游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留下的诗句,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精神世界,孤独、怀才不遇,与何其相似!
“相看两不厌”的,又岂止是敬亭山,更是在敬亭山留下同样孤独而奇丽诗句的精神偶像小谢。
敬亭山景色现今,在敬亭山风景区的入口石舫上,刻着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另一首是陈毅同志年在革命工作途中,经过敬亭山,写下的诗作《由宣城泛湖东下》。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景色李白跨越时代地崇慕着前人,透着一种天才的孤独,现实无奈而神交古人。“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