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萧望之死后,外戚和宦官开启上位之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html

汉史:萧望之死后,外戚和宦官开启“上位”之路

前言

漫长古道,不见长亭短亭,因为在岁月中,没有休息落脚,只有不停地往前走,往前看。历史在过去,时间在前进,我们顾不得瞻仰,只能粗略的看一眼,看一眼过往。

起因

朝廷内部的混乱,外戚代表和儒家门第之间的争权,外戚和宦官一起对抗儒家门生,最后导致著名的儒家子弟萧望之被诬陷,自此宦官和外戚掌权。

▲萧望之(约前年~前47年)

结果

外戚和宦官相互勾结,架空朝廷,重用自己家族人,导致国家混乱,引发后来的王莽篡权夺政,西汉也险些被灭。

▲王莽篡汉

始末

1.萧望之打压宦官

萧望之出身名门世家,他可是萧何的第七世孙,不过萧何虽然出名,但是流传到萧望之这一代,已经没落了,所以萧望之虽然出身名门世家,但是也是生长在一个务农的家庭。

但是萧望之为人努力,爱好学习,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功名。汉宣帝本来想把萧望之推荐给霍光将军,但是萧望之看不惯霍光的为人,觉得他傲慢,所以萧望之凭借自己学到的儒家知识,给太子授课。

等到汉元帝登基以后,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自然受到重用,所以萧望之一时也是风光无限,自己门下也有了很多门生。

面对萧望之的权利越来越大,他的得意门生也越来越多,朝堂之上其他人自然不会同意,所以朝廷上的纷争暗地里开始了。

▲汉元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7月8日)

2.朝廷夺权

当时在朝廷之上有一个大司马史高,他就是外戚的代表,以前的汉朝都是外戚得到重用,但是现在随着萧望之的名声与权利增加,自己自然会受到冷落。

所以史高决定先提拔一个儒家门生,让他和萧望之成对立,并希望通过这个儒家门生为自己招揽贤才。

随后史高又和宦官勾结,希望凭借他们的势力,一起把萧望之拉下马。

在政治上,萧望之尽心尽力的辅佐帝王,没有疏漏,所以他们只能从其他地方下手。而萧望之一直打压宦官,曾经上书请求皇帝罢免在朝廷的宦官,为此也引发了宦官的不满。

因为萧望之认为在朝廷之上的人,都应该是贤才、能人,而不是宦官。而且皇帝应该多听取朝廷大臣的意见,而不是和宦官在一起,况且自古就有不接受宫刑之人的规定,皇帝如此违背了制度。

▲萧望之与宣帝

但是当时的皇帝刚刚登基,又不能即使换人,所以以这个理由依旧任用宦官,但是萧望之的言论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萧望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皇帝、为了朝廷,但是萧望之也有儒家文人的气节,不懂得变通,遇见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会和颜悦色,为此得罪不少人。

其中就有郑朋一个,当初郑朋和萧望之一起上书讨伐宦官,萧望之还亲近郑朋,但是郑朋不正派,所以萧望之不再和他来往。

为此郑朋也记恨上了萧望之,再加上宦官和外戚的努力,决定集体对付萧望之。

▲萧望之与他的门生

3.愤恨自杀

他们在政治上抓不到毛病,于是就说萧望之门第众多,就是在结党私营,并且为了铲除异己,污蔑大臣。

皇帝听说了以后,就把这件事交给宦官门下的人去做,报仇的机会来了,宦官外戚等人把萧望之抓起放在监狱里。

后来皇帝想起萧望之,问身边的宦官,才知道萧望之被关在监狱中,但是他不想背负伤害师父的罪名,于是责骂了宦官等人,决定把萧望之从监狱中放出来,只是说会免罪。

面对这样的结果,萧望之的儿子不服气,上书为自己的父亲申冤,这件事被宦官外戚等人知道了,他们再一次联合,告诉皇帝,出狱后的萧望之并不知道悔改,并且让自己儿子上书,想要重新回归朝政。

▲萧何、萧曦、萧望之三公画像

宦官等人添油加醋的一说,让皇帝认为萧望之把他的过错归结到皇帝身上,于是再一次出兵围困萧望之的府邸。

这一次的萧望之知道自己教大的孩子依旧偏向宦官外戚等人,哪怕自己曾经上书谴责,他也是不会改,失望至极的萧望之想要自杀,但是他的妻子认为皇上并不一定要他的命。

于是萧望之询问门生意见,门生认为儒家的人都是有气节的,所以萧望之还是自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汉元帝虽然痛哭,但是并没有责怪过外戚宦官等人,这也导致宦官等气焰更加嚣张。

▲萧望之陵园

结论

皇帝重用贤才,而不是听信宦官和外戚人马,就不会导致后来汉朝险些覆灭。

1.《南齐书卷一.本纪第一》

2.《梁书卷一.本纪第一》

3.《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