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一四四老子如龙,庄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8.html

《南史》卷四十五:(王敬则)后与王俭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时徐孝嗣于崇礼门候俭,因嘲之曰:“今日可谓连璧。”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王敬则屠狗出身,王俭看不起他,所以举《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例,以表示王敬则与自己相去甚远,把两人并列是不伦不类。

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列入一传,后人多所不解,此乃是司马迁卓识之处,佛教所谓指心见性也。《老子韩非列传》共四人: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其归本于黄老”。司马迁总结四人“皆原于道德之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德也。此是法家出于道家之根源。老子谓道,庄子谓自然,申不害曰术,韩非曰法,后三者统言之德也。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问礼。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后来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如何飞,鱼我知道它如何游,兽我知道它如何跑。会跑的可以网捕之,会游的可以丝纶钓之,会飞的可以弓箭射之。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研究道德的学说,以自隐无名为务。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王室衰微,就离开周都。至函谷关,关令尹名喜者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为我们写一部书吧,实在是为难您了。于是老子就撰写了《道德经》一书,分上下两篇,阐述道德之意,共五千余言,后出关莫知其所终。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还有人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他能够修道养心故而长寿。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秦与周合为一体,五百年后分开,分开七十年后会有霸者出现。有人说这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莫知其然否。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名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于段干。李宗的儿子名李注,李注的儿子名李宫,李宫的玄孙李假在汉文帝时做官,李假的儿子李解为胶西王刘卬太傅,李氏因此定居在齐地。

司马迁说,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就贬斥老子的学说。这就是人们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吧,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蒙地人也,名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学识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但其思想的要旨源于老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皆寓言也。他的《渔父》、《盗跖》、《胠箧》都是讽刺儒家的。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物状,语言汪洋恣肆如大鹏在天。

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就派使臣带厚礼聘之,许以为相。庄子说,千金是厚礼,卿相是尊位,然而您见过祭祀用的牛吧?人们认真喂养服侍它,然后衣以纹绣,以入大庙为祭。在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做一只自由的小猪也不可能了。

庄子又对使者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年,楚王将其杀死,把龟甲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你们觉得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去留下龟甲享受尊贵,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曳尾巴呢?楚王的使者说,当然是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啊。庄子说,对呀,请回吧!“吾将曳尾于涂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