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因为在此时期之中很多一系列的领域,包括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陷入了一种激烈的变革之中。也就是说在总的历史发展上,它是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的。
在这样的过渡时期之中,所产生的很多东西,为后世的王朝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那么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也就是在此时期公文用纸的一个主要变化。
那么公文用纸的变化,对于当时的政治权力来说或者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来说,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影响?
一、公文用纸的变化,是继承了汉代的简牍
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开始被频繁地使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中,社会的猪各领域都发生了比较剧烈的变化,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上,世家大族开始崛起,士族政治取代了原先的皇权统治,并且经济上也是庄园经济兴起,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耕农的经济被归入到庄园经济之中。
文化上,原来以经学为主导的文化地位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动摇,佛教道教渗入到中国的内陆之中,并且对当时的总的文化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在具体的纸张上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样的纸张用确切的语言来说,应该是书写载体,最初的书写载体一般是简牍或者是一些竹简或者是丝绸,羊皮等物。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明了纸,这样比较轻便的书写载体。而现如今通过考古发掘最早的只是产生于西汉时期,但是由于此时期造纸技术都不够成熟,使得纸张的使用是比较有限的。
那么具体的一个纸张大发展的时期,应该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的技术虽然没有像北宋或者是像隋唐那样如此的高超,但是对于一些勉强能够用起来的书写载体,当时的纸张技术是足够的。
所以当时在整个社会领域,猪血载体以及当时的使用书写的工具上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加上未经南北朝时期经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动摇,玄学也就是道教开始逐渐的兴起,文化也开始逐渐的兴起,文化甚至掀起了另一波以人为本的潮流。
在此潮流的掀起下,人们对于文化上的变化以及文化上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的感兴趣,那么在此时期文化的一个大发展,其实也促进了书写载体的普遍使用,也就是纸张的普遍使用。
这样的普遍使用,不仅仅在文化领域,因为文化里你只是起到了一个促进和推动的作用,那么在一些真正的使用方面,政治领域也是比较频繁使用的,那么最常见的使用就是公文用纸的使用。
2.公文用纸的使用是比较契合于当时的时代条件的
当时公文用纸的使用在魏晋时期是比较少见的,因为魏晋时期对一些汉代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一些书写载体方面,大部分的还是用着简牍。再加上魏晋时期离当时的东汉距离太过于短,那么许多东汉时期的资料,大多都是以简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在一些挪移方面,自然是简牍的形式更好,因为不用重新再进行抄写。但是在东晋时期,尤其是后来的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对于公文用纸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对于简牍的使用也是逐渐下降。当然背后是隐藏着一定的政治权利的变更以及政治秩序的。
为什么在魏晋时期,纸张虽然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流行的地步。也就是当时的政治领域上的一些公文摘抄,依旧用的是简牍,但不是用纸。
那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魏晋时期的主要统治者,依旧是东汉的一些臣子,那么在此方面,由于这两个统治者在统治的合法性上欠缺一定的依据,因为曹魏的统治者曹操以及后来西晋的开创者司马炎,他们并不是一个正统的身份,也不是一个正统的政治地位来获得这样的位置的。
他们是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也就是实行一系列的篡位,而夺得了统治者的位置。故此在此方面,这两位统治者是欠缺足够的合法性的,那么为此所以他们要大量地使用简牍,表示自己对于汉朝的忠心,也以表示自己愿意继承汉代的一切东西来作为王朝发展的延续。
其实这位统治者不仅在此方面表现了比较特殊的变化,那么在这两个王朝时期也在使用儒家思想去作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这与后来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但是很奇怪的一点,就是后来后赵的君主石虎以及后来篡位的桓玄,也是通过篡位的方式去夺得这样的位置的,但是这两位统治者在对于纸张的看法上,却是一个积极的态度,不肯使用之前的简牍。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的想法是认为,反正之前的统治者都是通过篡位,或者是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来夺得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那么自己重新开创了一套新的制度,开创了一套新的秩序模式,其实是对于这些行为的一个不赞同进而获得一定的名誉。
通过这些反动的人来获得一定的正统性的地位,当然这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以在石虎以及在桓玄的带动之下,当时的公文主要就是以纸张来作为一个主要的书写载体。
二、在当时对于纸张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并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
1.纸张它分为黄纸和白纸,不同的纸张代表着不同的权利身份
那么自从石虎以及后来的桓玄开始正式使用纸张之后,那么在此后的南北朝时期,也兴起了使用纸张的一个潮流。一开始人们对于纸张的一些使用,其实是并没有一定的规矩的。在一些统治者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些制度,也就是关于一些用纸上的制度。
其实这样的用纸只是想表达一个权力秩序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南北朝时期以及之前所说的石虎和桓玄的统治时期,那些统治者并不是因为政治上的正统,或者是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来取得自己统治者的地位的。
而是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也就是见不得光的手段来获得当时的统治地位的,故此他们在合法性上是比较欠缺的。那么在合法性上有所欠缺,就一定需要某些东西或者是象征物来填补政治合法性上的欠缺。
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将政治合法性的填充物就落到了当时的纸张上面。当时的统治者对于纸张做了一些详细的规定,主要是分为黄纸和白纸。黄纸主要是臣子递给皇帝所用的一些公文用纸必须是黄纸,那么白纸的使用就仅限于下属臣僚或者是官僚之间的一个使用。
图片上传处理中...
据《隋书·百官志》载:(陈)其用官式,吏部先为白牒,录数十人名,吏部尚书与参掌人共署奏。敕或可或不可。其不用者,更铨量奏请。若敕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录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
而典以名帖鹤头板,整威仪,送往得官之家。其有特发诏授官者,即宣付诏诰局,作诏章草奏闻。敕可,黄纸写出门下。门下答诏,请付外施行。
可以很明显地看见就算下面的一些官僚,在一些沟通文献上使用的白纸,但是最终交到皇帝手中的那份奏章或者是文书,一定要是黄纸的形式。
图片上传处理中...
以体现当时的皇帝在整个统治秩序中是与众不同的状态,由此突出了皇权的一个权威性,那么也达到了之前统治者想要填补政治合法性的一个目的。
这样借用外物来巩固当时政治秩序的一个例子,其实在后来一些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其实可以很明显地看见,尤其是后来的清代。清代是属于少数民族的,那么需要进入到中原领域,对于当时的中国进行一个合法性的统治的话,那么就是需要一些外物,那么清代最著名的外物就是龙袍。
所以可以很明显地看见,明清时期统治者并不是有一个非常合法性的身份,故此明清时期是出现了比较多的文字狱,或者是比较多的皇权的象征物。那么借这样的东西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合法秩序,这是比较常见的。
2.纸张上的使用变化是比较契合当时权利的更迭的
纸张上之所以会有如此频繁的变化,也是基于统治者需要给自己创造政治合法性的需要而使用,并且创造这些制度的。所以从这些纸张的制度上而言它是对统治者有利的。故此统治者在此方面是下了一定的功夫。
三、总结
历史上并不存在着一个理所应当所产生的历史现象,所有的现象产生,必定有它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而对于这些原因的探讨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从这一些探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的一些细枝末节。
参考文献:
《晋书》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