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史,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喜欢读历史的朋友肯定都听过“正史”二字,何为“正史”?按照《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就是皇帝批准、允许传播的史书。所以与正史相对应的还有“野史”,野史就是那些在野之人写的历史记载,既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也不具备广泛传播的资格。关于二十四史,想必不是大家都熟悉了解的。本文给出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为大家读二十四史做点普及工作。一、关于修史的时间顺序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唐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按照我们一般的想法,上述二十四史的修史顺序应该是与朝代的时间顺序一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房玄龄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修史顺序了。《后汉书》记载的主要是东汉的历史,起于光武帝时期,止于汉献帝时期;而《三国志》主要记载三国鼎力时期魏、蜀和吴的历史。虽然东汉结束之后才有了三国鼎力,但实际上《后汉书》要比《三国志》晚出年!这就比较奇怪了。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朝代灭亡之后,新朝往往要召集旧臣们来修史,以此表明自己王朝的正统,同时也宣告旧朝的灭亡。但也有隔一个朝代,甚至是隔好几个朝代才来修史的情况。就拿《后汉书》来说,本来东汉末年的大学问家蔡邕是修东汉史实的最佳人选。但不幸的是,在董卓被杀事件中,蔡邕因感念于旧恩(蔡邕曾受过董卓恩惠)在朝堂上为董卓叹息了一句,结果被王允收监,最好死于狱中。最有可能修东汉历史的人死了,以至于到西晋建国、东晋南迁之时仍没人拿起笔修史,还是南朝时期的范晔在前人所记史料基础之上完成了《后汉书》。范晔石像二、唐朝是修史数量最高的朝代前面已经讲过,按照一般修史的过程,是当代的人修前朝的史,但唐朝显得十分特殊,因为二十四史中有八史是在唐朝前期修成的!唐朝统治者如此重视修史的工作,还得得益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史学家——令狐德棻。这位是唐朝第一个主动向统治者提出要修史的人,结果李渊和李世民两父子赞同不已,在他的协调之下,唐朝期间完成了八部正史。这八部分别是《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没错,唐朝修的史书全是记载两晋及南北朝隋朝时期,因为这长达三百年的大混战时期,朝代更替地太过频繁,历史学家都来不及修史!令狐德棻三、修史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虽然说历史是最好的一面镜子,但这面镜子却是胜利者提前动过手脚的。所以在读史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信书上所记之事,所谓“全信书不如不读书”。最明显的就是为了宣扬本朝代的合法性而故意摸黑前朝皇室的行为,这对于历史的真实记载是十分有害的。譬如在《隋书》中对隋炀帝的记载可能有所夸大,后人在读史过程中就会对他形成“荒淫无道”的形象,而忽略了他有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贡献。很多人都对读史十分疑惑,到底为什么读史?又有何益处?其实这个问题只有在你真正深入史书,对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思考时才能有所答案。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好看请点赞,不当之处请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