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种多样的武器,它们在各个时代的战场里都绽放出了自己独特的光彩,有些甚至还凝聚出了自己的文化。在诸多武器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十八般兵器”了。古时练武之人有句俗语“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长兵器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以长度为特征,矛和枪都在此列,古代军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陕西省,就出土了一柄十分巨型的长矛,3名壮汉都搬不动,它究竟是什么来头呢?专家说:“莫非是这二人的兵器?”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一座唐代古墓在陕西咸阳礼泉县被发现了。墓葬得到了十分完善的保护,并没有遭到“摸金人”的光顾。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唐代文物,收获十分丰富。但是最令专家们惊喜的,是在这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根巨大无比的长矛。它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还有隐隐寒光乍现,一看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上好兵器。科学家们试着把它拿起来,却万万没想到这根长矛有着匪夷所思的重量。在后面调来5名壮汉也没能成功,专家们只能在原地开展起来调查。根据考究,这是一根来自唐代的马槊。马槊是槊的一种,在十八般兵器里属于长兵器一类,比一般的长兵要有着更长的长度,考古学家们在这根文物马槊身上已经看出来了,属于重型武器。《说文解字》中,“槊”就指的是一种长矛,在汉代刘熙的《释名》中初次被命名为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的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说,槊这一类兵器在汉朝发源,于隋唐时间兴起,专门装备给骑兵战斗。在汉朝时期,各地的骑兵力量已经开始兴起,直到汉末时期已经成为了战争的主战力量。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了燕国,氐人建立前秦,作为游牧民族国度骑兵的力量更是势不可挡,在这个时期里驰骋中原。《南齐书·列传·卷五十七》中有记载,拓跋氏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重装骑兵部队,“容二十人坐,辇边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铁骑为群,前后相接。”这些骑兵凭借着重装甲不仅能够抵御大部分当时的武器,还有着恐怖的冲锋能力。在这些基础下,马槊就这样诞生了。作为一种比矛要长得多的武器,马槊有着非常高的硬度和韧性,却重量很轻。根据《容斋三笔》记载,当时的马槊都以桑拓木为主材,用非常繁琐的浸泡缠绕工艺花费近三年来制造,纯木工加上特殊工艺造就了槊的特殊性质。由于工艺特殊,马槊耗时三年加工,但是成功率仅仅只有四成不到,这就导致了槊无法作为骑兵标配制式武器的存在,更多时候它会作为领军将领的冲锋武器来使用。《宋史·仪卫志》记载到,在一支超过人的仪仗队中,也仅仅只有八名金吾将军才能够持槊。马槊的使用不仅需要有极高的地位,同时也需要武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武艺极其高超,非猛将而不能持也。而考古专家们也据此推测,在唐朝时期,这根巨大的马槊应该是这两个人的武器了。其一便是尉迟恭了。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大猛将,一生跟随他征战南北,立下战功无数。《资治通鉴》中记载“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李世民对尉迟恭有着极其高的评价,并且尉迟官至右武侯大将军,不论地位和武艺都是使用马槊的上乘之选。二者便是秦琼,秦叔宝了。秦琼在还未投奔李世民的时候就已经凭借勇武闻名了,《旧唐书》中也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后随着李世民一同征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和尉迟敬德不相上下,后人也将二人并称尊为“门神”。随着时间流逝,槊的工艺可能导致了其性质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重量。在古时的猛将手中,马槊可谓是凭借柔韧性如臂指使,以一当十,而如今这个过分沉重的物品自然不会是当年古人使用的真正样子,否则一人之力也太过于离奇了。我国的兵器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的创造,让我们古时的生活都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每一件兵器在朝代更迭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更是能够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现在这些兵器已经成为了文物和收藏品,尽管它们已经沉寂了,但是却始终体现着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