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民族这个词,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想到汉族,藏族维吾尔族之类的民族。这是现代大众普遍对民族这个词的理解,可是民族这个词的含义,远不仅于此。今天本文就要为大家解释分析一下,民族这个词意涵与由来,以及出现的原因。
民族一次最早出现于古中国,南朝梁时期萧子显《南齐书·高逸传》有“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其中“民族”一词的含义与近代以来所用“民族”的相近。此外,唐朝李筌《太白阴经》中“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中的“民族”也是作为一个词语使用的,但其含义为民众。
在近代时,日本人翻译欧洲著作,以民族这个名词来对应Nation或Ethnicgroup,之后传入中国。但在民族一词开始流行以来,它的应用便产生多种意思。在这些不同层面的涵义间,又有某种程度的共性或相似性,及它被用以指称一类的人们共同体,在其中人们以一系列的特征相互联系著,这些特征使它能够与其他不同类型的人们共同体相区别。
换言之民族一词,最初指的是有联系的人群,可以是职业,也可以是血缘和人际关系。而民族何时衍化为今天民族一词的含义,就要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学者赫德。基本上,赫德将民族视为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和文化团体”。
在十九世纪初,费希特将这个想法继续往前推进,而主张每一个独特的语言团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要有自己的生活,也应该要控制自己的生活。除了语言以外,本世纪的其他学者又替民族体的构成标准添加了很多新的客观标准,比如说共同地域、血缘、族群、宗教、或共同信仰等等。
而对某些学者而言,民族的本质是主观上的意识,而不是任何客观上共享的特质,不论这些特质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或者是生物上的。赛顿-瓦特森这样表示,“当一个社群里面占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时候,或者是表现得像他们已经是一个民族的时候,一个民族就存在了”。
而且,远在上述这些当代的研究者指出民族的主观建构性以前,这种观点早就出现在一些古典社会科学研究的著作里面了。比如说,社会学大师韦伯就强调民族体的互为主体面向,而发现到社群的所谓客观特质,并无法用来定义民族,因为民族这个概念是属于“价值的领域”。基本上,民族这个概念在本质上就已经预设了“某些团体在别的团体之前所拥有的一种特别的连带感情。
而在我国,对民族的定义则采取的是,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论述。其定义如下: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民族的由来,以及民族一词的意涵出现的原因。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