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史学特别发达。
南朝梁沈约(~)著《宋书》卷,包括帝纪10卷,列传60卷,十志30卷。沈约是三朝元老,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忠臣”,连梁武帝萧衍都看不起他,他们以前是好友加文友,算得上是铁哥们。由此可见沈约的人品还是欠佳的,萧衍只重他的文采,但在政治上是不信任他,有职无权,充充门面而已。
南朝梁萧子显(~)著《南齐书》59卷,包括帝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萧子显出身皇族,当时皇族知识分子众多,萧衍、萧统文学功底都很深厚,并且大力培植,文学氛围十分浓厚,养士之风比较盛行,此书也可能出自门客之手。
北朝北齐魏收(~)著《魏书》卷,包括帝纪12卷,列传98卷,志目20卷。
也有人说魏收生于年,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与温子升、邢邵并称“三才”。高欢、高澄父子重其才,官方文书多为魏收草拟,所任官职多与此有关,乃皇帝身边亲信的大臣,先后任过散骑常侍、中书令、著作郎、尚书右仆射。还承担了专修魏史的重任。
魏收和沈约一样,都是才大于德之人,这样的人作史,难免引人非议。写史本来就不容易,尤其是写时代不久远时期的历史,更容易得罪人,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曲笔有时再所难免,关键是看动机如何。史传魏收借修史之名,任意褒贬,凡投其所好者,大力宣扬其及其祖的事迹,不惜夸大其词;凡与其作对或淡然待之的,就极力诋毁其及其祖的言行,令其丑名远播。
唐朝的姚思廉(~)子续父(姚察)志,最终完成《梁书》、《陈书》的写作。
《梁书》56卷,包括帝纪6卷,列传50卷。
《陈书》36卷,包括帝纪6卷,列传30卷。
姚察也算是南朝时期的人,对前朝及本朝的历史并不陌生,毕竟间隔的历史不太远,这对修史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前期来着,修史是有家传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修《史记》,班彪、班固父子修《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