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为什么被称为是正史它们包

白癜风治疗药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在各个历史时期写成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们在内容上各自成篇,而在历史年代及史事记载上相互衔接,从而使中国自上古至明代末年的历史有了一套绵延不绝、首尾相连的系统记载。那么,二十四史里有哪些史书,它们又为何被称为“正史”呢?

中国人向来十分重视历史,讲究以史为鉴,修史的活动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这已经成为一种深厚的传统。在浩如烟海的各类史书中,“正史”具有特别的地位。传统观念中的“正史”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在体例上,它用的是纪传体。这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开创的一种记史体裁。《史记》分为五部分:以“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记人物,“书”记典制,另辅之以“表”(以表格形式编纂的叙述);其结构周密,内容宏富,述及上古五帝至汉武帝三千余年历史的方方面面。此后,东汉的班固等写《汉书》,其体裁承袭《史记》,但记的是一朝之事,由此奠定了“断代为史”的纪传体体例。后世文人修撰史书,多以《史记》和《汉书》的体例为规制。其二,在内容上,“正史”是对重要史事的正规记载,经过长期的流传,为世人所接受,也得到统治者的认可,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正史”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正式见于文献的是唐代初年所修的《隋书·经籍志》。在该书史部所立的类别中,有“正史”一项,列入其中的是纪传体史著。此后,史书中的经籍、艺文志中都立有“正史”一门。在“正史”概念形成的同时,各朝代有代表性的纪传体史书的数量逐渐增多。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时,经乾隆皇帝钦定,以历朝二十四种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它们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至此,“二十四史”作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史书的地位得以确立,“正史”由此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之称。

“二十四史”中,唐以前的各史多系编著者个人的作品,它们之所以被选为“正史”,是因为其作者的功力深厚,其内容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确是当时多种同类史籍中的佼佼者。在这些史书中,又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为人称道,素有“前四史”之称。无论在史学史还是文学史上,“前四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至唐代,也就是从唐修《隋书》开始,由朝廷设馆征召专人为前代修史渐成定制。在著述质量上,官修史书一般都比不上出于名家手笔的私修之史,但由于它们可以利用前代的官方档案和当代国史馆的史籍,还可借政府之力调集各地的文献资料,在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占有材料的广博性方面都远远胜于私修之史。所以,后人在研究这些朝代的历史时,仍须以这些史书为最基本的资料。在官修诸史中,质量最好的是元代所修的《金史》和清代所修的《明史》。尤其是《明史》,有众多史学大家参与编写,全书三易其稿,历九十年方告修竣,是“二十四史”中修撰时间最长的;其体例谨严,文笔上乘,内容上也比较经得起推敲。

“二十四史”的版本非常多,主要有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又称为“南监本”;明代万历年间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又称为“北监本”;明代崇祯年间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清代乾隆年间武英殿刻“二十四史”。今天我们所见的“二十四史”,主要是中华书局根据各史善本组织专家校勘标点的排印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