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士发
1.既然城邦是文明的第一要素,那么研究城垣、宫室和祭坛或者神庙三类基本设施以及道路、广场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并且进行科学分类,应当成为研究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文明类型的基本范式。根据城邑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划分,中国原始文明可以分为石城文明区系和土城文明区系——长城、天山以北以及青藏高原主要属于石城文明区系,其中以长城文明带、天山文明带以及青藏文明带为代表;长城、天山以南第二、第三台阶地区主要属于土城文明区系,其中以黄渭文明带和江岷文明带为代表。
一、发现东亚两河文明与长城、天山文明带
2.原始长城文明带为石城文明带,从辽西到陕北,都发现了大批石城文明遗址,其中都出土了青铜器,所以又可称为长城青铜文明带,主要包括长城中段石城文明区和长城东段石城文明区。考古发掘显示,长城文明带先民从事农耕同时兼作畜牧,并且猪骨遗存占比逐步减少,羊、牛、马骨遗存占比日益提高。长城文明带先民既可以南下成为农耕族群又可以北上成为游牧族群。长城中段原始古城或称河套地区原始古城多为石城,大都有石砌城墙、石筑房屋和石构祭祀遗址,众多小城仿佛众星捧月,围绕中心城址密集分布,其中石峁古城规模巨大,呈现都邑气象。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虎山、西白玉、板城、大庙坡等蛮汗山南麓东南向阳坡地面向岱海及其周围的石城群,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阿善、西园、萨木佳、黑麻板、威俊、纳太等大青山南麓石城群,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百草塔、寨子圪旦、寨子塔、寨子上、小沙湾、二里半,清水河县后城嘴和马路塔,陕西省佳县石摞摞山、桃柳沟、薛家会,横山县金山寨、寨山,神木县石峁、寨峁,山西省兴县碧村等南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石城群。最令人瞩目的陕西省榆林市下属县级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城址是由外城、内城和台城——皇城台组成的大型垒石城址,内城和外城城内面积分别为万平方米和万平方米,总面积超过万平方米。碳14系列测年和考古学系列证据表明,石峁遗址初建于公元前年左右,废弃于公元前年前后,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和夏朝早期石城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以及包括青铜器在内的铜器,标志着它已经到达青铜时代。绝对年代处于商周之际的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崖古城建在无定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梁上,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约平方米,城垣主要依靠堑山为垣,少部分为土石相间夯筑或内夯筑、外彻石,残高3米余,基宽近9米。在石峁遗址所在的大河套地区——陕北、晋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了众多规模不同、层级不一的原始石城遗址,它们共同组成了石城文明区,石砌城墙遗址、石构祭祀遗址、石筑房屋遗址是它们的共有特征。
3.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为主要区域,绝对年代大体处于公元前至前年之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也已进入青铜时代,它们密集分布于河谷地带,基本都有石砌城堡,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在内蒙古赤峰北部沿英金河一线,小型石城密集分布,连成一串。在河北北部的围场、平泉等地发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城址70余座,其中平泉茅兰沟城址群,多在山的阳坡用石块砌成方形城址,一座大城周围围绕若干小城。
4.长城一带铜石并用时代遗址都曾发现青铜器、石头城、祭坛以及等级分化的墓葬,普遍呈现农耕与畜牧二元经济结构,具有许多同时共性特征,都曾经历家畜从犬豕为主到牛羊为主的演变历程,具有许多历时共性特征。根据国际通用标准,除了尚未发现成熟文字以外,它们已经具备进入文明时代的所有要素。事实上,在国际考古学界,尚未发现成熟文字的印加帝国等已被公认进入文明时代;按照同样标准,石城与青铜并存时期的长城先民也已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由于居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地带,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地缘关系使得长城文明先民既可南下成为农耕族群,又可北上成为游牧族群。
5.东亚两河文明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体,黄河文明以黄渭文明带为主干。原始黄渭文明带主要属于土城文明带,主要包括黄河中游土城文明区和黄河下游土城文明区。黄渭文明带原始古城遗址主要包括黄河中游和黄河下游或者中原地区和海岱地区原始古城遗址群,绝大多数皆为土城,属于土城文明。中原地区原始古城多由夯土堆筑城垣,多为(长)方城,多有城墙和城壕多重防御体系,城址内外的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等大都经过统一规划布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陶寺遗址总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大城东西约米,南北约米,围合面积达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以及包括青铜器在内的铜器,显示陶寺先民不仅已经超越石器时代和陶器时代进入成熟发达的玉器时代,而且已经迈入青铜时代和文明时代。碳14测年和考古学系列证据表明,陶寺文化兴衰绝对年代在公元前年至0年之间。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经发现70多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土城文明区。河南省巩义市双槐树、郑州市惠济区西山、登封市王城岗、新郑市人和寨、新密市古城寨和新砦、禹州市瓦店、郾城县郝家台、平顶山市蒲城店、博爱县西金城、温县徐堡、濮阳市高城和戚城、安阳市后岗、辉县孟庄、周口市淮阳区平粮台等古城群星璀璨,其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伊洛河汇入黄河处的双槐树遗址是一座具有都邑气象的高等级大规模中心聚落遗址,周围分布着西山、点军台、大河村、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苏羊、土门、妯娌等众多城址、大的聚落以及其他各种遗址,被有关考古学家称为河洛古国。年代较早的郑州市西山古城遗址略呈圆形,最大内径米,面积约平方米。海岱地区原始黄土古城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分布更加密集,它们与中原地区夯土古城一样大多近似方城。江苏省连云港市藤花落、山东省五莲县丹土、章丘市城子崖、淄博市临淄区田旺、邹平市丁公、寿光市边线王、滕州市西康留和尤楼、阳谷县景阳冈和王家庄以及皇姑冢、茌平县教场铺、大尉、乐平铺、尚庄、王集等原始古城遗址星罗棋布,其中面积最大的山东省日照市尧王城和两城镇遗址均达万平方米左右。
6.长江文明以江岷文明带为主干。原始江岷文明带主要属于土城文明带,主要包括古代长江上游(中国古代以岷江为长江正源)土城文明区、长江中游土城文明区和长江下游土城文明区,或者分别称为巴蜀土城文明区、荆楚土城文明区和吴越土城文明区。已经发现的成都平原原始土城遗址有四川省新津县宝墩、大邑县高山和盐店、都江堰市芒城、崇州市紫竹和双河、成都市郫都、温江县鱼凫村等。其中绝对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前年的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龙马乡宝墩古城第一期城墙东西宽米,南北长0米,面积60万平方米,第二期城墙总长度约为米,以壕沟外侧为界,面积约万平方米,皆由黄土堆积而成。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古城与河南省郑州商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等青铜时代古城筑城方法相似,皆为夯筑土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现存城垣墙体宽25—37米,城高2—4米,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外圆直径约米,不包括护城河占地70多平方米,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城址。城址东门以内发现了黄土堆筑的面积平方米左右的椭圆形祭坛。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年至前年之间的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古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面积达万平方米,城墙墙基宽30—50米,残高3—8米,由黄土堆筑而成,古城防卫体系由城墙、城壕和城外外围台岗共同构成,属于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是迄今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城址。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古城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垣由同样由比较纯净的黄土堆筑而成,但是始筑年代更早。石家河古城西侧的印信台祭祀遗址发现5座人工堆积的台基,最大的台基东西长30米,南北宽13米左右,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遗存,是迄今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长江中游原始土城遗址还有湖北省黄陂县张西湾、大悟县古城等遗址。长江下游地区最大的原始古城遗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长—0米,总面积超过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城墙用黄土堆筑,大致属于堆土方城。
7.天山文明带主要属于石城文明带。呼斯塔遗址是西天山博尔塔拉河流域众多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址中的一处,位于新疆自治区温泉县东北的阿拉套山脚下,年代区间约在公元前至前年,由居址、墓葬、岩画等遗迹组成。核心区位于阿拉套山前冲积扇上,南北两侧拱卫核心居址的小呼斯塔山与黑山头均分布有石构居址。自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核心区内的一处大型居址组合与黑山头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发现该大型居址组合由长方形主体建筑、前室、西侧室、院落等组成,面积达余平方米,是目前已知的西天山北麓青铜时代面积最大的建筑组合。进一步研究发现,胡斯塔遗址是一个拥有石筑高台、石砌卫墙、石建城堡、石构居址群落以及南北石构卫所的西天山大型高等级青铜时代遗址。同一区域的阿敦乔鲁遗址同样发现了类似石构居址。位于新疆自治区巴里坤县天山北麓、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的红山口、东黑沟(石人子沟)、西黑沟、小黑沟、大黑沟遗址五个遗址群自东向西组成了一个东天山高等级青铜时代遗址群,遗迹分布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已经发现石筑高台多座、石构居址多座、墓葬多座、刻有岩画的岩石0多块。位于哈密市乌拉台乡乌拉台村南、天山南麓的乌拉台遗址分布面积近70万平方米,地表石围居址约座。位于哈密市西山乡天山南麓、五道沟沟口东侧的阔克亚尔遗址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石围居址座以上。位于东天山南麓的柳树沟遗址等也都发现了大量石构建筑遗址。考古发现,石构居址、墓葬和岩画是青铜时代乃至黑铁时代天山众多遗址的普遍特征。
8.青藏高原主要属于石城文明区系。年发现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代为距今0至年,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小米、猪骨遗存。在建筑方面,大量采用石块作为原料,如石墙房屋、石铺道路、圆石台、石砌围圈等。该遗存被命名为卡若文化,各种迹象显示,它有可能是古羌文化遗址。年发现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贡遗址年代跨度在距今3至年之间,出土了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甚至铜器,同样发现石砌房屋、石台遗存。距今约0年的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下石城遗址发现了围合面积数万平方米的石砌围墙。位于西藏自治区噶尔县象泉河北岸的穹隆银城遗址及其山下的泽蚌遗址皆以石块砌筑城墙和房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以及一些铜器和铁器,有可能是古象雄遗址。藏南穹隆银城遗址固然是大型石构城寨遗址,距今多年的藏北丁东遗址发现若干石砌居址和碳化青稞颗粒,显示石构建筑遗址是青藏高原众多遗址的普遍特征,说明当时不仅藏南地区处于农耕与畜牧二元经济形态,而且藏北牧民仍在河谷低地从事农业种植。
9.《北史?附国传》云,附国(在今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无城栅,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以避其患。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上述西藏自治区象泉河上游噶尔县门士乡境内苯教寺院穹窿古入江寺附近山谷中发现的穹隆卡尔东(意译鹏地银城)古城不仅有石砌的房屋遗址、祭坛、通往山下的暗道,还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杵、铁三角、铁甲片、铁箭簇等大量遗物,在石祭坛中还出土了一件双面裸身铜人像。格桑丹贝坚赞《世界地理概说》记载,“中象雄在冈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那里有詹巴南喀的修炼地穹隆城,这里还是象雄王国的都城。”敦煌古藏文P.T.号文书《赞普传记》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其妹妹赞蒙赛玛嘎嫁给象雄王李迷夏为妃,赞蒙赛玛嘎所居地名正是穹隆堡塞。
10.从古到今,大量使用石砌建筑都是羌人的显著特征。石室文化带和石城文明带有可能是古羌文化带和古羌文明带。羌族自古习惯“累石为室”。《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至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重。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其邑。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又土地刚卤,不生谷粟麻菽,唯以麦为资,而宜畜牧。”虽然氐羌连称,但是氐人多居土室,羌人多居石室。《南齐书?氐传》记载,“仇池四方壁立,自然有楼橹却敌状,高并数丈。有二十二道可攀缘而升,东西二门,盘道可七里,上有冈阜泉源。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
11.长城与天山以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石城文明区系,长城与天山以南形成了土城文明文明区系。公元前3千纪后期从图瓦至贝加尔湖一带先民,公元前2千纪上半叶属于奥库涅夫(Okunev)文化的阿尔泰山森林百姓,盛行在山上营建兼具宗教与防御功能的石城,作为祭祀、举行仪式以及聚会的重要场所,使用人、兽牺牲,以及将石雕人像、人头、浮雕立石筑入石墙是奥库涅夫文化类型石城的重要特征。新疆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流域的圆沙古城、孔雀河流域的营盘古城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的黑水古城皆为圆形土城。考古发现西域楼兰古城城垣由黄土、红柳枝和芦苇分层间筑而成。
12.中国北线长城是中国中东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天山山脉是西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都在亚欧长城主线上,不过天山以南也有少数游牧族群。《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西夜与胡异,其种类羌氐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记载,“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与匈奴同俗。”《后汉书?班超传》记载,“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关,取车师,城郭诸国震响应。”宋代程大昌《北边备对北狄无城郭》记载,“汉叙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则其筑城有守者也,行国则不立城郭而以马上为国者也。”
13.从城址位置来看,上述石城大多依山而建,建在山地上,可谓山城;上述土城大多滨河而建,建在台地上,可谓台城。长城、天山一线不仅是石城文明与土城文明的分界线,也是山城文明与台城文明的分界线。随着游牧经济从农耕与畜牧二元经济结构分化出来,游牧文明应运而生,长城与天山以北以及青藏高原石城文明地区转换成为游牧文明地区,形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二元区系格局。长城、天山一线转换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二、发现亚洲五大两河文明和东欧两河文明
14.国际考古学界通常把城邦、青铜和文字三要素作为进入文明时代的标配,但这只是考古学文明的最高标准,实际上,国际考古学界公认的美洲玛雅文明只具备城邦、文字两要素,尚未发现成熟的青铜冶炼遗存,印加文明只具备城邦、青铜两要素,尚未发现成熟的文字遗存,采用的是文明的一般标准、普通标准,一些考古学家主张根据文明的词源含义以城邦作为文明的单一要素,采用的是文明的最低标准、底线标准。如果既不选用高标也不选用底标而是选用普标,那么可以发现,亚欧大陆历史上最伟大的巧合之一是产生了多个古老的两河文明。
15.通常所谓两河文明仅指西亚两河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西亚河中地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本义为河中,两河之间),是古希腊人对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EuphratesRiver)、底格里斯河(TigrisRiver)流域的称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连同其西南方向的地中海沿岸肥沃的黎凡特(Levant)地区仿佛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沃地。公元前5年左右,苏美尔(Sumer)人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口附近创建了人类第一个城邦,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公元前2年左右,早已进入城邦文明时代的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六个较大城邦——埃利都(Eridu)、基什(Kish)、拉格什(Lagash)、乌鲁克(Uruk)、乌尔(Ur)、尼普尔(Nippur)。原始西亚两河文明主要属于坯城文明。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梭万(Sawwan)遗址出土了公元前7千纪中期至前6千纪中期的模制泥砖。年代约为公元前年至前4年的马德胡(Maddhur)遗址出土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烧砖,被用于修建水渠,但此后该地区烧砖的使用中断了,直到公元前3年至前2年的乌鲁克时期再次出现,但是依然未能普遍使用。原始西亚两河文明的典型城址乌尔(Ur)古城遗址位于伊拉克南部,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0年左右用土坯或者晾干、晒干的泥砖兴建的卵形城邑,东西径长米,南北径达米,高8米,中央金字塔形土台外层包砌泥砖,共计7层,高约21米,顶部平台上建有神庙、衙署、作坊、仓库等。整个城址分布着泥砖砌建的塔庙、宫殿和居民房屋等,出土了青铜器、泥版文书等珍贵文物,公元前4世纪因幼发拉底河改道而逐渐废弃。
16.南亚两河文明是指以南亚两河流域——印度河(IndusRiver)和恒河(GangesRiver)流域为主体的南亚古老文明。哈拉帕文明(HarappanCivilization)遗址广泛分布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年考古学家在巴基斯坦旁遮普(Punjab)邦的哈拉帕发现了南亚最早的古城遗址,年又在巴基斯坦信德(Sindh)邦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发现了更大的同类古城遗址。后来,在喀拉蚩(Karachi)以西公里、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苏特克根多尔(SutkagenDor),喀拉蚩东北1,公里西姆拉山(Simla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喀拉蚩东南公里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ofCambay),以及在印度古都德里以北50公里的恒河最长支流亚穆纳河盆地(YamunaBasin)等地都曾发现哈拉帕文明的遗迹。原始南亚两河文明主要属于砖城文明。位于巴基斯坦境内俾路支高原与印度河平原之间的美赫尕尔(Mehrgarh)遗址先民在公元前年至前3千纪中期使用手制泥砖砌筑房屋。卡里班干(Kalibangan)遗址出土了公元前0年左右生产的烧砖。在南亚两河文明成熟时期,绝大多数建筑都以砖为主要建材,重要部分比如卫城表面、防御城墙、大型排水和蓄水设施以及高等住宅皆以烧砖建成,普通住宅仍以泥砖或者烧砖与泥砖混用建成。南亚两河文明的典型城址哈拉帕古城大约建于公元前0年,遗址面积达85万平方米,烧制红砖砌成的城墙高达15米。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墙、塔楼皆由烧制红砖建成,城内分区,形如棋盘,两条南北大道和三条东西大道纵横交错。堆筑、夯筑和版筑皆为土筑,土坯或者干砖、泥砖和烧砖皆为土质建筑材料。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城垣以及民居皆以砖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砖墙砖道、砖城砖室,作为砖城文明也可以归入广义土城文明序列。
17.中亚两河文明是指以中亚两河流域——锡尔河(SyrDarya)和阿姆河(OxusDarya)流域为主体的中亚古老文明。安诺文化(AnauCulture)因最初发现于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Ashkhabad)附近的安诺而得名,分布于该国南部科佩特(Copet)山北麓平原。安诺遗址分为北丘和南丘,北丘为公元前0年至公元前0年的铜石并用时期遗址,南丘是公元前3千纪后期至公元前年的青铜时代遗址,其间发现了青铜器和刻有早期文字的石质印章。阿姆河文明(Oxuscivilization,BC-BC)又称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考古综合体(Bactria–MargianaArchaeologicalComplex,BMAC),是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一个定居型文明,分布范围东至帕米尔,西达土耳其,北到乌兹别克斯坦,南及阿富汗,其中心区域是阿姆河(OxusRiver)流域,由前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ViktorSarianidi)年发现,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福特(Henri-PaulFrancfort)将其命名为阿姆河文明。中亚两河文明主要属于坯城文明。中亚两河文明的典型城址阿尔丁(Altyn)、纳马兹加(Namazga)古城遗址均为圆形土坯城垣,二者分别占地26公顷和70公顷。
18.北亚两河文明是指以鄂毕河(ObRiver)上游与叶尼塞河(YeniseiRiver)上游地区为主体的北亚古老文明。广泛分布于乌拉尔(Ural)山以东亚洲草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的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Sintashta-Petrovka)文化古城属于坯城,以土坯砌筑城垣和居址,从椭圆形、圆形城垣逐步发展成为方形城垣,面积—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青铜武器和马拉战车,居民以饲养牛、马、绵羊并且种植谷物为生。比较典型的阿凯姆(Arkaim)古城遗址为圆形,占地20,平方米,外垣直径约米,墙厚4米,有4个门道,主门道朝西,墙内有两圈布局呈梯形的建筑,建筑面积为到平方米。外圈建筑(39-40个)利用外层防御墙,每个建筑的入口都面对着聚落的环形中央街道;内圈建筑(27个)利用内层防御墙,每个建筑的门都对着聚落中心的平方米的广场。在阿凯姆古城外有-米45米面积的水浇地,发现了谷子和大麦。上述位于阿尔泰山、萨彦岭到贝加尔湖之间的奥康涅夫文化古城多为石城。原始北亚两河文明东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曾经主要为石城文明,西部鄂毕河上游流域曾经主要为坯城文明,呈现出西部平原坯城文明与东部山地石城文明并列的格局。
19.东欧两河文明是指以多瑙河(DanubeRiver)流域与第聂伯河(DneiperRiver)流域为主体的东欧古老文明。原始东欧两河文明主要属于土城文明。温查文化(Vincaculture)因最早在塞尔维亚的温查村发现而得名,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5至前4年,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多瑙河中游地区。其中仅在塞尔维亚就已发现20多座约公元前至前0年的铜矿,在塞尔维亚南部发现的约存在于公元前5至前年的鲁德纳格拉瓦(RudnaGlava)铜矿是已知欧洲最早开发的铜矿。这里的工匠当时已经懂得使用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等铜矿提炼颜色,并用冶炼红铜做串珠装饰和小工具,在遗址中一个金属铸炼房屋里发现的约在公元前4年用青铜铸造的凿、锤、斧等工具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锡青铜器。在温查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大量刻在泥版上的书写符号,已发现的温查符号总数超过个,其中约30个是主体符号,其余是变体和复合造字,大多数雕刻在护身符、陪葬陶俑、雕塑以及陶土器上。兴起于约公元前0年,位于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的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Tripolye-CucuteniCulture,简称特里波利耶文化)是欧洲铜石并用文化的典型代表,因乌克兰特里波利耶遗址和罗马尼亚库库泰尼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东喀尔巴阡(EastCarpathian)山至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铸造铜器和制造彩陶出名,其锻造红铜用具采用了焊接技术,并开始铸造斧、锥、凿、刀、剑等铜制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的大规模城址群令人瞩目,已经发现90个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点遗址,其中29个超过万平方米,6个超过万平方米。其典型遗址乌克兰塔连基(Talianki)古城人口有可能达2—3万,面积达—公顷,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址。各大城址外有壕沟土墙,内有街区和大型公共仪式建筑,城内居民普遍居住在2—3层楼房,遗址呈现出市中心、城镇、村落三个层次聚落等级。
20.随着气候变化和游牧文明的兴起,中亚两河文明、北亚两河文明和东欧两河文明都曾自觉或者被动变成游牧文明地区,从农耕与畜牧二元经济形态变成游牧一元经济形态,东亚两河文明、南亚两河文明和西亚两河文明虽然曾被游牧族群统治但是依然保持农耕经济状态,并被列入世界原生文明序列。与此同时,在古代西域两盆地区,北盆绿洲文明大多曾经转型成为游牧文明,南盆绿洲文明大多基本保持农耕文明形态。正是因为游牧文明的兴起,曾经转型成为游牧地区的中亚两河流域、北亚两河流域和东欧两河流域都曾经历了第一次原始城市化浪潮的兴起与衰退和第二次原始城市化浪潮复兴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地区城邑的发展虽然出现了小与大、疏与密的反复,但都呈现出圆城(椭圆或者圆形)越来越少、方城(长方或者正方形)越来越多的趋势。
21.相对于大西洋而言,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又称大东洋、大南洋和大北洋。东亚两河文明的长江和黄河流入东方的太平洋,又称东洋两河文明;南亚两河文明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入南方的印度洋,又称南洋两河文明;北亚两河文明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入北方的北冰洋,又称北洋两河文明。西亚两河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入波斯湾,又称波斯湾两河文明,中亚两河文明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入咸海,又称咸海两河文明,东南欧洲两河文明的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流入黑海,又称黑海两河文明。在小麦、大麦种植技术,黄牛、马、绵羊、山羊养殖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自西向东传播过程中,中亚两河文明和北亚两河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中转环节,它们分别经由草原文明之路和绿洲文明之路向东亚地区传播,而从自然环境来看,经由绿洲文明之路抵达河西走廊路径更短,经由草原文明之路抵达中国北方长城一带路途更加通畅。
三、发现环地中海石城文明圈
22.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纳哈尔奥伦(NahalAren)台地纳吐夫文化(NatufianCulture)晚期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已经发现了加长、封闭的石墙,在同属纳吐夫文化遗址的哈约尼姆(Hayonim)洞穴里发现了一系列毗邻的椭圆形房屋,直径约2.5—3.5米,皆由天然石块砌成。年至年英国考古学家凯思林凯尼恩(KathleenKenyon)在西亚死海以北、约旦河以西的约旦河谷中央的耶利哥(Jericho,又译杰里科)市郊发掘发现了公元前年左右的石城遗址,城区面积约10英亩,城墙用雕琢整齐的小石块砌筑而成,墙基厚达1.8米,断垣一般高过3.65米,最高超过6米,城外壕沟宽达6.44米,深约2.43米,城区中央建有一座高大的石塔,修有22级阶梯可以上下。考古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0年的耶利哥古城遗址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手制泥砖砌筑的坯城,后来曾被石城取代,石城废弃以后,又在原址及其周边发现了屡建屡废的坯城遗址,经历了从坯城到石城再到坯城的迭代转变。
23.古赫梯(Hittite)文明主要为石城文明。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古赫梯帝国首都哈图沙(Hattusha)古城修筑于公元前13世纪,城垣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皆由大型石块垒砌而成,曾经出土数以万计的泥版文书和一块青铜楔形文字碑。其中位于下城的祭祀风暴之神铁舒勃(Teshub)和太阳女神赫伯特(Hepatu,又称阿琳娜Arinna)的石砌大神庙长米,宽米;位于全城中心的石构卫城——布尤克尔(Buyukkale)城堡,两侧建有塔楼,占地3公顷,居高临下,俯视全城。
24.古希腊文明主要为石城文明。距今约0年至4年的迪米尼文化(DiminiCulture)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经发现了长宽各约百米的城堡,由外至内共有6道石砌围墙,厚约0.8米,高约2米,内部中央庭院筑有长11米、宽6米的大厅,大厅门廊有两根圆柱,大厅内部有方柱和炉灶。爱琴海(AegeanSea)中部基克拉底(Cyclades)群岛基克拉底文明大约存在于在公元前3-年,比存在于公元前27—前15世纪克里特(Crete)岛的米诺斯(Minos)文明更早,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城址和青铜器冶炼生产作坊,房屋多为长方形,建筑材料多为岩石,其中出土的大理石雕像一般高17-20厘米,最高者达厘米。基克拉底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Mycenae)文明皆为石城文明。现存迈锡尼城堡略呈三角形,位于希腊半岛南部,城墙高8米,厚达5米,使用巨大石块环山修建。雅典(Athens)古城南北约米,东西约7米,主要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建成,位于市中心的雅典卫城被称为西方古典建筑最重要的纪念碑,卫城中央最高处建有巴台农雅典娜女神庙(ParthenonAthenaTemple),所有建筑均用大理石砌筑。著名的特洛伊(Troy)古城、斯巴达(Sparta)古城等同样属于石城。
25.古罗马文明主要属于石城文明。罗马(Rome)古城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3米,石砌城墙跨河依山,曲折起伏,形似一头蹲伏的雄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一名犁鞬(指称罗马帝国),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魏书?西域传》记载,“伏卢尼国(与普岚、拂菻同音异译,指称东罗马帝国),都伏卢尼城,在波斯国北,去代二万七千三百二十里。累石为城。”
26.古石城遗址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大部分地区。位于保加利亚西北部黑海度假胜地瓦尔纳(Varna)大区的普罗瓦迪亚—索尔尼察塔(Provadia-Solnitsata)古城遗址绝对年代在公元前0年以前,考古已经发现大型防护石墙,是迄今发现的历史最为古老的欧洲石城。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年至公元前0年、位于英国奥克尼(Orkney)群岛主岛西海岸的斯卡拉布雷(Skarabrae)城堡为石城,遗址主要包括8所石头砌成的房屋。位于西班牙中部马德里(Madrid)以西阿达哈河(AdahaRiver)畔的阿维拉(Avila)古城修建于11至12世纪,周长米的石砌城垣大致呈6边形,高12米,厚3米,连接9座城门、88个圆形碉堡和0个城堞,是中世纪防卫建筑的典范。位于北非突尼斯地中海岸的迦太基(Carthage)古城是一座典型罗马风格的城址。
27.古埃及文明最初主要为坯城文明,使用晾干或者晒干泥砖筑城,修建宫室、神庙和陵墓,后来转型成为坯石二元文明甚至石城文明,兴建了大量石城特别是石砌宫室、神庙和金字塔形陵墓。埃及早王国和古王国(约前-前年)首都孟菲斯(Memphis)以泥砖筑城,因为最初城墙涂有白石膏粉,又称白城。约公元前1年绘制的古底比斯(Thebes)城莱克米尔(Rekh-mi-Re)墓室壁画展示了古代工匠使用模具制砖的整个过程。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萨卡拉(Saqqara,又译Sakkara)的埃及第三王朝第二代法老祖塞尔(Djoser,又译Zoser,-BC)金字塔是埃及第一座大型石砌阶梯金字塔形陵墓,高62米,四边形底基长米、宽米,塔外是用长米、宽米的围墙围成的庭院。
四、发现美洲科迪勒拉石城文明带和东非石城文明带
28.著名的美洲印第安人三大古文明——古玛雅(Maya)文明、古阿兹特克(Aztec)文明、古印加(Inca)文明皆在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构成科迪勒拉山系文明带。科迪勒拉文明主要为石城文明,墨西哥境内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ChichenItza)、玛雅潘(Mayapan)、图伦(Tulum)、洪都拉斯境内的科潘(Copan)等古城遗址,城垣、宫室、金字塔形祭坛及其神庙皆由石块构建。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华坎(Teotihuacan)、特诺奇提特兰(Tenochtitlan)、危地马拉境内的蒂卡尔(Tikal)等古城遗址虽然不一定建有城垣,但是其中的石构宫室、金字塔形祭坛及其神庙依然显示石质文明的特征,特奥蒂华坎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Kukulkan)金字塔堪称世界奇迹。
29.印加(Inca)古国首都库斯科(Cuzco)古城位于南美洲秘鲁境内,是一个主要建筑、城墙和道路皆由石块建筑的古城。库斯科在印第安人克丘亚(Quechua)语中本义世界之脐或者世界中心。印加古道四通八达,其中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全长达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按照国际考古学界通用标准,除了尚未发现成熟文字以外,已经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距库斯科城1.5公里处的萨克萨瓦曼(Saksaywaman)圆形古堡被称为山鹰城堡,是印加古国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建筑在一座小山坡上,形成一个俯瞰全城的巨大防御系统,从上至下有三道围墙,外城周长米,内城周长米,城垣高达18米,均以巨石垒砌而成。古堡最高处有呈三角分布的三座塔楼,圆柱体主塔基层呈放射状,两座正方形塔是驻军之处。古堡下层台阶用石板铺成,长达米。古堡地下有用石头砌成的网状地道,并与三座塔楼相通。距库斯科城西北75公里处的印加古国马丘比丘(MachuPicchu,在克丘亚语中本义古老的山巅)古城全用巨石建在距乌鲁班巴河(UrubambaRiver)面2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城区由座石砌建筑和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古城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
30.位于美国科罗拉多(Colorado)州西南部的梅萨维德(MesaVerde)国家历史公园以古普韦布洛(Pueblo)人建筑遗址而闻名,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约在11世纪迁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凹陷之处,开山凿石,修建峭壁石屋甚至楼房,其中最大的悬崖聚落有多个房间和23个地穴,形成了规模壮阔的悬崖之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NewMexico)州西北部的查科文化(ChacoCulture)国家历史公园最大的印第安人建筑遗址是普韦布洛伯尼托(PuebloBenito)石构遗址,始建于9世纪,坐北朝南,整体呈半月形,占地近0平方米,共有近间房屋、32个地穴和3个大型地穴。
31.美洲沿海以及平原地区存在坯城文明。位于秘鲁西北太平洋岸特鲁希略(Trujillo)附近瓦卡德拉卢纳(Huacadeluna)小镇的莫切(Moche)考古遗址是印第安模切人于4至7世纪建造的中心城址,它以一座泥砖建造的金字塔形祭坛及其顶部神庙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宫室和民居。位于秘鲁西北太平洋岸特鲁希略(Trujillo)郊区西北沙漠地带的昌昌(ChanChan,在奇穆语中本义太阳)古城遗址年至年是印第安人奇穆(Chim)古国的都城。中心地区由9个各自独立的长方形城堡组成,每个城堡平均长约米,宽约米,城堡四周有高9至12米、厚达3米的围墙,内有金字塔形神庙、宫殿、墓地、民居、庭园、蓄水池等建筑物,全部由用粘土、砂砾、贝壳等制作的土坯建成,墙面上有图案丰富的壁画和浮雕装饰。
32.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克苏姆(Axum)古城建于公元前0年左右,曾是阿克苏姆古国的都城,城垣、宫室、神庙主要皆由石块建成。位于非洲津巴布韦共和国的大津巴布韦(GreatZimbabwe)古城始建于6至7世纪,山上城垣由花岗岩巨石建成,高约10米,厚约5米,周长约米,山下神庙和高塔皆由石块砌成。在大津巴布韦石城周边地区已经发现了多座石构建筑物。从东北非洲直到东南非洲,共同组成了一个面积广阔的东非石质文化和石城文明区系。
33.同样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西部两河流域——流入大西洋的尼日尔河(NigerRiver)与刚果河(CongoRiver)流域以土城建筑著称,或可称为西非两河文明、西洋两河文明,非洲东部地区则以石构建筑闻名。尼日尼亚北方卡诺(Kano)古城始建于11世纪,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长达24公里,底部宽达12米,城高4米左右,使用红土筑成;埃米尔宫(AmirPalace)位于古城中心,最高建筑是是位于古城中央的清真寺。马里(Mali)境内的杰内(Djenne)古城兴盛于15—16世纪,同样是一座红土垒筑起来的城址。但是兴起于12世纪的肯尼亚(Kenya)盖地(Gedi)古城遗址、兴盛于13至16世纪的坦桑尼亚基尔瓦基斯瓦尼(KilwaKisiwani)遗址的石构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令人瞩目。
五、世界古城文明演变
34.石城、石堡、石屋、石坛、石台、石墙、石路,以大型综合石构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原始文化或者文明遗址可以归为一种类型——石质文化遗址或者石质文明遗址;不管是土墙、坯墙还是砖墙,不管是夯土建筑、土坯建筑还是干砖建筑、烧砖建筑,以土质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原始文化或者文明遗址可以归为一种类型——土质文化遗址或者土质文明遗址。中国长城一带石材原料比较丰富,具有建设石质建筑的自然条件优势,而在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地区,石质原料比较难以获取,走上土质建筑路线,形成土质建筑传统,并且向外不断传播,日益扩大应用地域和范围。进一步细分,土城文明又可以分为夯土文明、土坯文明或者干砖文明和烧砖文明四种形态。把城邑建筑材料和地理区域结合起来,人类原始文明、原生文明、原典文明首先可以分为石城文明世界和土城文明世界,土城文明世界又可分为夯土筑城的土城文明区系、土坯或者干砖筑城的坯城文明区系和烧砖筑城的砖城文明区系。东亚两河文明属于典型夯土土城文明区系,西亚两河文明属于典型坯城文明区系,南亚两河文明属于典型砖城文明区系。地中海文明圈以及美洲科迪勒拉文明带属于典型石城文明区系。长城、天山以北以及青藏高原原始石城文明区亦为石城文明区系。
35.对比来看,美洲沿海以及平原坯城文明与西亚两河坯城文明建筑材料和建筑类型最为接近,皆以土坯或者干砖砌筑城垣、宫室、金字塔形祭坛及其神庙,相对而言,科迪勒拉石城文明与其异质同构,以石块砌筑城垣、宫室、金字塔形祭坛及其神庙。古希腊、古罗马石城文明范式奠定了欧洲石城文明传统。烧砖又分红砖和青砖两个基本类型。相对于南亚两河红砖文明,东亚两河流域在从夯土古城向更加坚固的砖石古城升级的时候,大多升级成为青砖古城,走向青砖古城文明,西亚、中亚等地则是升级成为红砖古城居多。
36.古伊朗文明位于环地中海石城文明、西亚两河坯城文明、中亚两河坯城文明和南亚两河砖城文明之间。伊朗东部边境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被焚之城(Shahr-ISokhta)”城址坐落在赫尔曼德河(HelmandRiver)畔,是一座青铜时代的土坯古城遗址,被认为是伊朗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兴建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期间的古波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公元前—前年)灵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位于伊朗西部扎格罗斯(Zagros)山区,与许多古埃及城址类似,城墙以泥砖砌成,但是宫室以石块砌成。东南亚与南亚两河砖城文明区、青藏高原石城文明区、东亚两河土城文明区相近,出现了许多砖城、石城和土城。《北史?林邑传》云,林邑“其国延袤数千里,土多香木、金宝,物产大抵与交趾同。以砖为城,蜃灰涂之,东向户”。著名的柬埔寨吴哥遗址以石构建筑闻名世界。
37.从亚欧长城建材来看,中国古代长城就地取材,既有土城、坯城又有石城,明代长城用砖增多;《汉书?韩安国传》记载王恢云,“及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古朝鲜长城主要属于石筑长城。《高丽史?兵志》记载,高丽长城“起自西海滨古国内城界、鸭绿江入海处,东跨威远、静海、兴化、宁德、宁海、宁朔、云州、安水、清塞、平虏、宁远、定戎、孟州、朔州等十三城,抵耀德、静边、和州等三城,东傅于海,延袤千余里,以石为城,高厚各二十五尺”。古伊朗戈尔干长城主要使用泥砖筑城,后来又以石块改筑。在古罗马长城中,图拉真长城和日耳曼长城开始以土筑城,后来部分地段改以石城为主,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则以石城著称。
38.随着游牧文明的兴起,许多地区的城郭化进程衰退、倒退甚至中断,第一次城郭革命进程结束。随着农耕文明再度北上,许多游牧地区开始了再城郭化进程,兴起了第二次城郭革命,但是许多石城地区城郭建筑材料从石块向夯土或者砖块转变,城郭从石城向土城转型。比如天山和长城一带出现了许多后起土城,绝大多数古城城垣夯土筑成,个别城墙片段、佛塔和宫室墙壁用土坯砌成或者包砖砌成,长城和天山石城传统逐步衰微,几乎形成了土城一统天下的局面。比如辽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中都(在今北京市)、蒙古汗国都城哈拉和林城址皆为夯土筑城。
39.昆仑、贺兰、和林、和宁、和龙、黑龙、呼兰皆与赫连同音异译,简译为龙、柳,在阿尔泰语系中本义为石,或者为天;喀喇昆仑、哈拉和林同音异译,在阿尔泰语系中本义黑石或者昊天、伟大的天。通常以为昆仑山、贺兰山本义石山,喀喇昆仑山本义黑石山,哈拉和林城本义黑石城,简称和林城或者和宁城,与和龙城、柳城、龙城一样本义石城,黑龙江本义石江,呼兰河本义石河,但是考古发掘证实,辽宁省朝阳市前燕都城和龙古城、吉林省和龙市渤海国中京古城、蒙古汗国都城哈拉和林古城皆为夯筑土城,说明哈拉和林城本义更有可能为昊天城或者伟大天城,和林城、和宁城、和龙城以及柳城、龙城本义更有可能本义为天城,进而可以推论,喀喇昆仑山本义更有可能为昊天山、伟大天山,昆仑山、贺兰山本义更有可能为天山,黑龙江本义更有可能为天江,呼兰河本义更有可能为天河。
40.东北地区高句丽、渤海国等族群试图保持、复兴石城模式,不仅修筑山地石城,而且努力兴建台地石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同样兴起石城模式。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五排山上的五排山城址是战国至汉代古城遗址,先后为沃沮、勿吉、靺鞨人以及渤海国所有,城墙全长0余米,由石块堆砌而成。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史称忽汗城,仿唐长安城而建,整个城址略呈长方形,由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外城周长约为16.3千米,夯土筑成;内城周长约为4.5千米,以石筑成;宫城周长约为2.5千米,以玄武岩石筑成。
41.坐落于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是高句丽在五女山山顶平台和东部山坡上修建的石构山城,平面略呈靴形,南北长约1米,东西宽约-米,是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高句丽建国初期都城——纥升骨城或为其配建的军事卫城。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国内城原有土筑城垣,公元3世纪,高句丽修筑石质城垣,整体略呈方形,东、西、南、北城墙分别长.7米、米、.5米、米,周长.2米,内外两壁全以长方形石或方形石条垒砌。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以后在附近的丸都山上配建尉那岩城作为军事卫城。东汉建安三年(年)高句丽加固扩建尉那岩城,将其更名为丸都城。东汉建安十四年(年),高句丽移都于丸都。经过多次增筑,丸都石城形如簸箕,周长米,是高句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坐落于辽宁省辽阳市属灯塔市的燕州古城原称白岩城,是高句丽于东晋元兴二年(年)占据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后在今太子河畔石城山上依山傍水修筑的一座石构山城,分外城和内城。外城呈不规则方形,长米,宽米,周长米,城墙用青色大石条叠砌,墙宽2至3米,高5至8米。内城长45米,宽35米,均用石块叠筑。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的卑沙城,又名毕奢城、大黑山山城,是高句丽在大黑山中、南两峰及相邻山脊上修建的一座石构山城,延绵米。坐落于辽宁省西丰县凉泉镇南城子山上的城子山山城是高句丽末期修筑的石构山城,整体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宽米,东西长1米,周长0余米。北魏始光四年(年)高句丽移都平壤以后先居安鹤宫,年迁居新建的长安城,同时增修扩建附近的大成山城作为军事卫城。安鹤宫城略呈菱形,宫墙内芯为土,外壁为石,高约12米、边长米,以外殿、内殿及寝殿等为中心,形成南宫、中宫、北宫,共有5个建筑群52幢大小建筑物。长安城略呈三角形,主要为石砌城垣,由北城、内城、中城和外城4部分构成,面积达万平方米。大成山城连接大城山6座山峰,呈椭圆形,周长米,城墙总长米,高4至5米,是高句丽时期最大的石构山城。高句丽不仅坚持修筑石城、石构宫室,而且修建石构金字塔型陵墓,与古埃及和古印第安文明颇有相似之处。新罗首都位于庆州,以宫城月城为中心,模仿唐代长安城规划布局,周围山岭分布多座石构山城作为军事卫城,东南有明活山城,西面有仙桃山城、和富山城,南面有南山城和关门山城,北面有北兄山城等。其中月城略呈半月形,石砌城墙高约20米,东西约长米,南北约宽米。百济先后建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熊津(今韩国公州),泗沘(今韩国扶余),皆为石城。前18年百济建国,初都慰礼城(今韩国首尔),在附近北汉山上修筑石构北汉山城作为军事卫城。年,高句丽攻下慰礼城,百济迁都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市),年迁都泗沘(今韩国扶余郡),皆曾修筑石构城垣。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同样长期保持修筑石城传统。
42.东亚两河文明一方面推动土城模式向外扩展,战国秦汉以后长城沿线甚至蒙古高原直到元代仍在大量夯土筑城,随着东亚两河土城文明的传播,长城、天山以北以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都曾转型成为土城文明,另一方面经由坯城文明缓慢地向砖城文明迭代升级,特别是明清时期青砖包城甚至全部用砖筑城的现象日益普遍,同时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石城不断增多。许多土城文明地区城郭建筑材料从夯土、土坯、干砖向烧砖转变,城郭从狭义土城向砖城转型,其中明清时期是砖城特别是青砖城垣的普及时期。比如,汉长安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长安故城城垣皆以夯土筑成,隋唐洛阳故城外城城垣夯土筑成,皇城和宫城城垣夯土包砖砌成。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城址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城墙均以黄土夯筑,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年)才将皇城改为砖城。元上都遗址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道城墙,外城城墙均为黄土夯筑;皇城城墙以黄土夯筑,以天然石块包砌,城门两侧以青砖垒砌;宫城城墙以黄土夯筑,部分段落以青砖包砌。元大都为土城,明清时期北京转型成为砖城。根据防卫需要就地取材,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兴建了一些由石构城垣围合的石城石堡石寨,比如湖南省凤凰古城、茶陵古城,广东省潮州古城,云南省腾冲古城皆为石城。
责编: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