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的笔法体系里面,可以分为三大流派,一是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体系,好事者称之为一拓直下笔法,二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绞转笔法,三是取法魏碑的方折铺毫笔法。毫无疑问,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开创性的运用了书法中的“方笔”和“圆笔”,使得中国书法有了更多可能性。至于取法魏碑的方折铺毫笔法,只不过是在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面前的另辟蹊径而已,这里不谈。
虽然每一个书家或书体的成就都是广集博采,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完成的,颜真卿的颜体也一样,但是谈论颜体的形成,这个话题太大,今天我们只聊一聊颜体书法的家学渊源。
颜真卿在他的《草篆帖》里叙述了他的家学渊源:“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
据此帖,此时的颜真卿书法还是以家学为主,上祖擅长草隶和篆籀书。
在颜真卿之前,颜氏作为两晋望族,其书法能书者史载有颜真卿十代祖颜靖之及堂兄弟颜延之;九代祖颜腾之,从祖颜峻;八代祖颜炳之;六代祖颜协;五代祖颜之推;曾祖颜勤礼,从曾祖颜籀颜师古:祖父颜昭甫:伯父颜勤礼。颜真卿的这些上祖俱擅长草隶或篆籀,是为书法世家。
颜延之在文学上与谢灵运齐名,书法上与谢朓齐名,号称“颜谢”。谢灵运与谢朓是同族兄弟,南朝名士,号称“大小谢”。唐张怀瓘《书断》将颜延之和谢朓书法相提并论:“谢朓,字玄晖……草书甚有声,草殊流美薄暮川上,余霞照人,春晚林中,飞花满目。……颜延之亦善草书,乃其亚也。”这说明颜延之与谢朓书法水平相当,擅长草书。
颜延之的儿子颜协也善书法,唐窦氏兄弟窦臮撰窦蒙注的《述书赋》讲到颜峻时云:“颜氏儒门,士逊墨妙。大令典则,中散风调,薄首孔肩,体格唯肖。如惊弦履险,避地膺峭。”又:“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武德以来迄于干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注:……颜峻……殷钧……殷仲容……张旭……”。可知颜峻书法主要承袭王献之、羊欣一路,与薄绍之齐头,与孔琳比肩,擅长草书且入品流,与殷仲容张旭等并列。
颜延之堂兄颜靖之书法不见史料,无法判断,但他的儿子颜腾之却享有书名,
《颜氏家庙碑》:“腾之,字弘道,善草隶书,有风格。梁武帝草书评云: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少行于代。”由此可知,颜腾之在当时极为有名,所擅长的书体是尺牍。
颜腾之子颜炳之亦以能书称于世,《颜氏家庙碑》:“炳之,字叔豹,以能书称。”颜炳之孙子颜协传承家法,工书法,善草隶,《梁书》记载:“协幼孤,养于舅氏。少以器局见称,博渉群书,工于草隶。”《吴郡志》也记载:“梁颜协,吴人,学书于范怀约,艺过其师。荆、楚碑碣皆协所书。”唐张怀瓘《书断》:“时有殷钧、范怀约、颜协等,并善隶书,有名于世矣。”从这记载来看,颜协不但传承家学,以草隶见长,当时荆楚之地的碑、碣大多是颜协所书写,不知道现在还有存世否,各位如有见到记得告诉我。
据《颜氏家庙碑》记载,颜协是颜腾之的曾孙,颜炳之的孙子,颜见远的儿子,颜之推的父亲。从以上四代人可以看出颜氏家族中对于书法的传承。
历史到了颜之推,这位比较厉害,以《颜氏家训》流芳百世,《颜氏家训》被称为家训之祖,开历代诸氏族家训之先河。书法方面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隠居(陶弘景)、阮交州(阮研)、萧祭酒(萧子云)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晩节所变,乃是右军年少时法也。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
萧梁灭亡时,梁王室秘府中王羲之书法真迹有十卷之多被颜之推收藏,这个事情对颜氏家族书法影响极大,直接取法王氏笔法,而且是真迹。颜之推还对陶弘景、阮研、萧子云书法的渊源以及晋宋书法作了评论,可见其本人也是书法大家。
清代书法理论家阮元《南北书派论》中引用了这段文字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梁亡之后,秘阁二王之书初入北朝,颜之推始得而秘之。……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唯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唯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纠正。其书家著名,见于《北史》、魏、齐、周《书》、《水经注》、《金石略》诸书者,不下八十余人。……颜之推……赵文深……丁道护……”
从阮元所列北朝八十家,颜之推与赵文深、丁道护同列这一评定来看,颜之推书法水平不会太低。而且,颜之推的父亲颜协是以隶书、草隶擅名于梁代。
受颜之推影响,颜之推孙子颜籀、颜勤礼兄弟都以精通小学、擅书法特别是篆籀闻名后世。《颜氏家庙碑》记载:“勤礼字敬……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由此可见,颜氏家族,从南朝以来,多擅长书法,尤其以擅长草隶者居多,其次是擅长篆籀和小学。书法和小学成为颜氏家学中的重要内容,比如颜真卿书写伯父颜元孙撰写的《干禄字书》就是其中重要内容。
古代的小学与现在的小学词义上完全不同,古代小学包括文字学、诂训学和音韵学。《颜氏家庙碑》记载颜真卿祖父颜昭甫时说:“幼而颖悟,尤明诂训,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每有著述,必令参定。尝得古鼎二十馀字,举朝莫识,尽能读之。”对古文字的精通,是颜氏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不难理解颜体书法的“篆籀之气”,它是流淌在颜氏家学血脉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