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在古玩市场捡漏,买了一袋破书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zjdy/161120/5051482.html

古有“天降横财”之说,这话颇有“不劳而获”的讽刺意味,算不上什么好词儿;“横财”不多见,但确实存在,就比如古董收藏圈里的“捡漏”。

江西有一位王先生,他是个生意人,在抚州和南昌的古玩城中都有店面;在古玩城开店,可以想象王先生对古董收藏的喜爱了。

喜欢归喜欢,比起行家,王先生对古董收藏只能算“业余爱好”了;也因如此,王先生的店只经营核桃、碎玉、串珠之类的杂项。

往日里,古玩城中人潮涌动,别看这样,“店”里的生意仍旧清淡;这种情况很正常,“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大概就是从古玩店传出来的话。

王先生习以为常,跟店员打声招呼,自己则在南昌古玩城里闲逛;王先生不进其他店,都是一条街上的老板,谁不认识谁?进店反倒不方便。

王先生只在街上转,尤其喜欢逛地摊,一则了解行情,二则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捡漏”;王先生开着古玩店,再说“捡漏”就有点调侃的意思了,但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路过一处旧书摊,王先生被一个塑料袋吸引了,袋子里装着一摞黑黄纸,这也是书?

出于好奇,王先生停下脚步,两个眼睛直盯着塑料袋里的“书”看;摊主有经验,看王先生有兴趣,赶紧将塑料袋往前推了推,嘴里还说着“您好眼力啊,这袋子里的可是宝贝!”

啥宝贝?摊主只是诡狡一笑,反倒不说了。

王先生也是“行内人”,摊主就是为了让人好奇,往后就好谈价了;王先生见摊主不说,他也不问,只是想看看塑料袋里究竟是什么“书”。

仔细一看,王先生吓了一跳,袋子里散了架的书,封面上赫然写着《礼部韵略》几个字;所谓“韵略”是古代文人用的工具书,类似今天的“字典”。

简单解释,古代科举规矩多,既考“四书五经”,也考“诗词韵赋”,还要讲究历代皇帝的“讳字”,这难度就大了。

因此历代王朝,礼部都要编撰“韵略”一书,目的是让考生们查阅生僻字、忌讳字词等。

按规律,一代王朝结束,这代“韵略”也随之销毁,下代王朝还要重新编订、出版他们自己的“韵略”;说白了,古代“韵略”具有时效性,过时了就会被抛弃,这类书能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

王先生看的出神,摊主凑过来神秘兮兮,小声说“行家啊,别看这书品相不好,它可是雕版宋书,墓里出来的宝贝!”

圈内有“秦铜、汉玉、唐金、宋书”之说,这些大抵是指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市场价值也高;单说“宋书”,业内风评“一页黄纸,一两金”,如果再是“墓里出来的”,就说明塑料袋里的很可能是珍贵文物,其价值就很难说了。

这些“行话”,王先生再清楚不过,自己虽然喜好古玩,但对“古书”没什么研究,摊主说“宋书”,就真是“宋书”了?

王先生一笑,禁不住问了价,摊主张口就要“10万!”

这下王先生不干了,站起身扭头就走,摊主急的赶紧拉住“你这人怎么不懂规矩,在这讲究‘还袖’!”

王先生一听“还袖”笑了,所谓“还袖”是古董收藏圈里的老规矩。

古人袖子大,买卖双方都将手藏在袖子里,两人不说话,袖子凑在一起,在袖子里用手“讨价还价”,这就是俗称的“还袖”。

王先生之所以笑,是笑眼前的摊主“装相”,都什么年代了还时兴“还袖”;再说了,“还袖”盛行与老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如今是在江西,南昌哪来的“还袖”?

不用多问,眼前的摊主也不懂行,王先生心里有了底,两人开始你来我往的“讲价”;王先生可是古玩店里的老板,“讲价”是本行,自然占了上风,硬是从“10万”砍到“1万”。

如果是其他商品,这样的砍价能把人吓跑;但“古董”这行,类似砍价就不新鲜了,王先生还嫌不满意呢!

王先生还要“砍”,摊主受不了了,扔下一句“就这价,你要诚心就拿走,其余的免谈!”

这话说绝了,王先生试探几次,见摊主不上套,最终以“1万”的价格,连书带塑料袋一起买走了。

真说起来,王先生这波买卖不亏,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宋书”,就算不是,这品相也能在自己店里转售出去。

王先生曾研究过,“宋书”极其珍贵,早在民国时代就价值不菲,放在今天,海内外也仅存16部“刻本”传世。

再仔细看,王先生买来的“宋书”,不仅散了页、纸页黑黄,还有水泡过的痕迹,且部分已经腐朽。

这样的品相着实不怎么好,但纸上的字体还算完整,看得出确实是刻版印刷,“字体古朴,刀法古拙”,也算古韵浓厚。

王先生也曾请人“鉴定”过,“宋书”是确定的,但这样的品相究竟价值几何,终是各有各的说法;反正王先生不缺钱,因此一直没将这本书出售,直到年。

这年,王先生资金出了些许问题,思前想后,终于决定出售这本“宋刻版”《礼部韵略》;消息一出,当时的江西图书馆很感兴趣,还邀请了“李致忠”专家亲自鉴定。

鉴定结果也不意外,从版式、风貌、印纸、墨色、字体等各方面考量,专家最终确认,这部《礼部韵略》就是早已失传的北宋刻本。

其实,如今有2部《礼部韵略》,一部在日本,虽然残缺不全,却依然被奉为国宝,珍藏于真福寺内。

如今南昌发现的这部《礼部韵略》内,避讳了宋真宗的“恒”字,却没有避讳之后的仁、英、神、哲、徽、钦诸帝的御名等。

这说明,此部《礼部韵略》是北宋真宗时代的产物,时间应在年至年之间;相比之下,南昌这部《礼部韵略》比日本真福寺藏本的时间还要早,也是现存时间最早的宋刻本《礼部韵略》。

还有“韵略”的去声、入声两卷保存完好,这也弥补了日真福寺藏本的缺失;除此外还有很多优点,因此专家不禁惊叹“这是近两百年,中国古籍学界最大的发现!”

话虽这么讲,江西图书馆却没有购得此书,因为王先生要价万,双方未能谈拢;虽稍有遗憾,但这部《礼部韵略》却愈加出名,还参加了年“北京匡时秋拍”。

拍卖会上,《礼部韵略》原定万起拍,没想到竞价火爆,最后竟以“2万”落槌,加上佣金、手续费等,最终成交价为万!

暂且不说《礼部韵略》的历史意义。

谁能想到,王先生“1万”买的破烂,数年后,竟然会蹿升至“万”的天价;这样的“捡漏”堪称传奇,不知后世还有谁,会被这样的“横财”砸中。

这样的“横财”也存在争议,当年摊主说此书是“墓里出来的”,如果是真的,这部《礼部韵略》就属于文物,法律规定“交给博物馆”。

如今,王先生却将此“文物”进行拍卖、交易,究竟是否合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