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的昭明文选凭什么成为古代教科书

年前的今天(年5月31日),南梁武帝长子,31岁的萧统英年早逝,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他集财力人力物力编辑的《昭明文选》,成为当时中国纯文学的巅峰。接下来,我们用3个清单看看萧统。

清单1昭明太子

萧统,一岁立为太子,自幼聪明异常,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九岁能讲《孝经》,性情纯孝仁厚,年轻时曾为父皇萧衍处理政务,仁名远播。

萧统知识渊博、酷爱文学,《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等都是他的良师益友。

当时南梁政治稳固,国力上升,仅东宫藏书三万余卷,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有。萧统曾遍邀文人雅士,与他们讨论文章,辨析古今。

同时作为太子,萧统关心人民疾苦,多次上书赈济灾民,百姓都盼着他早日登基,但是,因为“蜡鹅厌祝”一事深受打击,后来,游湖时不幸落水,伤及大腿,伤一直没养好,31岁便英年早逝。

清单2昭明文选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本书而被尊崇为专门学问的,前有《文选》学,后有红学。

文选就是《昭明文选》,钱穆先生曾说:“如果想学中国古典文学,《诗经》加《文选》就足够了。”

《文选》选材严谨、注重词藻,比肩诗经,是古时候文学的教科书,是士子必读的一部书,也是我国现存编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历时近八百年,内容非常庞杂,书中精选了位作者、余篇作品。

《文选》分赋、诗、文三大类、三十八小类,内容涉及音乐、历史、军旅、纪行、地理、政治等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诗文菁华,被后人视为“总集之首、文章渊薮”。

《文选》不仅选录了极为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通过这种分类,为世人提供文体方面的范本。《文选》也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最重要的桥梁,由此上溯,可清晰看出中国文学从先秦到南朝齐梁间发展演变的轨迹。

清单3后世影响

《文选》一经问世,即刻受到重视,隋炀帝开设科考,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就是《文选》,《文选》能够快速流向北方,并成为官方科举教材,是因为萧统的族侄萧该是隋朝国子监的博士。他的《文选音义》,当时是士子研读的范本,也是考官命题的依据。

《文选》的兴盛使初唐四杰深受影响,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成为士子必读的文学经典和学习诗赋的标准范本。李白、杜甫作诗亦深受《文选》启发。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所索书籍就有《文选》。唐人李善是《文选》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对《文选》详加校勘,尤其注重词汇和典故的来源,反复修订,仅引书就多达余种,《文选》也扩展为60卷。

开元年间,吕延祚作《进五臣集注〈文选〉表》献给唐玄宗。此后五臣注更受世俗青睐,相比李善的注本更为流行。此外,唐代注本在日本也保留了一些残卷,其中最重要的有金泽文库所藏,篇幅已扩展到卷。

宋朝虽然提倡文以载道,强调文章不能乱写,但《文选》依然是士子必读书目,陆游更是说“《文选》烂,秀才半”。因为人人要读《文选》,前人的注释就非常重要。于是有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统称六臣注。这时,大家视《文选》为“文章祖”。

到了清朝,《文选》居然有三四十个版本,曾国藩给儿子推荐的必读书目就有《文选》。张之洞在《书目答问》里专门列了“文选学”一目,清代研究《文选》的人很多,主要著作有梁章钜的《文选旁证》等。

目前,因为新文化运动时影响,《文选》读者很少。但毛主席很喜爱《文选》,他在总结写文章时说:“昭明太子那篇序言里就讲,‘事出于沉思’,这是思想性;‘义归乎翰藻’,这是艺术性。写文章,要有思想性,也要有艺术性。”对《文选》毛主席的评价是“好文宜读”。

以上,就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萧统的3个清单,如果喜欢,请三连支持,咱们明天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