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既残暴又奇葩的皇帝可谓是多如牛毛,南北朝时期南齐朝第六任皇帝萧宝卷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萧宝卷,字智藏,南齐皇帝萧鸾的次子。公元年,萧鸾病重,由于长子萧宝义是个聋哑人,因此临终前他将皇帝宝座传位于16岁的萧宝卷。
萧宝卷从小就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特别喜欢带着一群太监随从在宫中通宵达旦地捉老鼠玩,因此他的外号也叫“捕鼠儿”。他父亲萧鸾倒是思想前卫,认为只要儿子开心,对家人有礼貌就足够了。
萧鸾死后,萧宝卷却丝毫不尽孝道,一到哭丧时他就借口喉咙痛。一个叫羊阐的大臣入朝凭吊,由于恸哭动作过大不小心将官帽弄掉了。偏偏羊阐是个秃头,一下露出铮亮的脑袋,萧宝卷看到这一幕笑得前仰后合,满朝大臣也都跟着捂嘴偷笑。
当上皇帝后,萧宝卷将贪玩好耍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史书说他“日夜于后堂戏马,五更就卧,至晡乃起。”古代君王都是上早朝,而萧宝卷却从来都是上晚朝,他每天睡醒已经是下午三五点了。
说起上朝,无非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因为他根本无心处理政事。至于那些交上来的奏折也只是摆放在案台上堆积如山,甚至被太监们拿来私用,《南史》记载“阉竖以纸包裹鱼肉还家。”
此外,萧宝卷特别酷爱出宫游玩,然而正式因为这一点,他被百姓视如恶魔,恨若瘟神。本来皇帝出宫游玩很正常,但萧宝卷每次出游总要弄得鸡飞狗跳,因为他不想被人看见!是的,仅仅就是这么一个既荒诞又奇葩的原因,百姓却遭受了一场又一场的浩劫,很多人甚至因此丧命。
《南史》记载萧宝卷“一月二十余出,往无定处,吏司常虑得罪,东行驱西,南行驱北,应旦出,夜便驱逐。”萧宝卷每次出行,相关部门一定要提前清场。由于他“往无定处”,因此方圆上百里的士人百姓全部都遭到驱赶回避。萧宝卷早上出宫,头天半夜百姓就会遭到驱逐,有些人甚至来不及穿衣套鞋,光着身子就逃跑了,因为稍晚一步命就没了。
身体好跑得快的人倒是能在第一时间逃命,但是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可就麻烦了。《南史》记载“疾患困笃者,悉扛移之。无人扛者,吏司又加捶打。”生了病的人能抗走的都被抗走了,没人抗的就被负责清场的官吏捶死在路边。有一个病人被小吏发现没有转移,小吏担心被上级追责,就将病人“推置水中,泥覆其面,须臾便死。”
魏兴太守王敬宾病死后还未来得及入殓,正好遇到萧宝卷要出游清场,王家几十口人全部遭到驱逐,只留下王敬宾的尸身摆在床上。萧宝卷回宫后,王家人才慌忙赶回家中打算替他入棺下葬。哪知一进家门,王家人才发现“鼠食两眼都尽”!王敬宾的双眼竟然被老鼠给......可悲可叹!
然而因萧宝卷出游而发生的惨案远不止于此,《南史》记载萧宝卷一次出游到沈公城,他遇到了一个没有回避的孕妇。萧宝卷问她为何不知回避,孕妇回答说即将临产,实在无法走动。萧宝卷不仅没有半丝同情,反而大怒,史书载他“因剖腹看男女。”
萧宝卷出游时需要回避的不仅仅是平头百姓,甚至连朝廷官员也必须一起回避。长秋卿王儇病入膏肓,然而清场的官吏却不准他停留家中,王家人无奈背着王儇外逃,可是刚走出家门便断气了,也是只得丢下尸体而去。丹阳尹王志同样遭到驱逐,他光着脚跑到酒窖中藏进酒缸才躲过一劫。
南北朝时佛教在我国达到鼎盛时期,无论王侯将相,还是百姓庶人都痴迷佛门,信奉应果报应。而萧宝卷却不以为然,一次他来到至蒋山定林寺,一位老僧人因病来不及离开就躲在草垛中,却不幸被官兵发现了。萧宝卷下令百箭齐发,老僧人顿时被射成刺猬,当场而死。
《南史》记载“从万春门至郊外,数十里,皆空家尽室。”一些富人为了方便逃难时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因此“皆数处立宅”。而另一些富人却没那么好运,在他们离家期间,萧宝卷的随从走狗趁机“入富家取物,无不荡尽。”
萧宝卷的荒唐残暴给了各地镇将起兵讨伐他的借口,雍州刺史萧衍与吕僧珍等率领万人在襄阳起兵,萧宝卷却不以为意。在起义军包围都城后,他仍然与宠姬潘玉儿在宫中饮酒作乐,最终被叛将砍死。
参考资料:《南史》《南齐书》《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