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孙会昌正月初七话人日

■孙会昌一大早,又闻鞭炮声起。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春节已过去五天,今日是正月初七,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原来是人们在庆贺“人的生日”啊!“七”最早出现在《周易·复卦》中,其爻辞为“复:亨。出入无疾,朋友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人日起源来自于古老的神话。《庄子·应帝王》中有载,古有倏帝、忽帝、混沌三神仙。倏、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混沌热情的款待。两神仙为感谢混沌,告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混沌便按此说,在己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便凿好了七窍,人诞生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为纪念混沌,后人共约定此日为人日。古人以为“七”乃“天道”循环之周期性拐点。西汉东方朔在《占书》中云:“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相传此日,若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会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此日恰巧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预示着人寿年丰,天下大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结合了阴阳和五行。儒家的“和”亦与道家的“善”与“美”、“道”或“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朝梁代宗懔在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两汉魏晋时,江南一带的人日习俗是:“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将七种菜合煮成羹汤,食之,可祛病避邪。用七种不同的肉和菜混合煮成粥,称之为七宝羹。一般有:芹菜,谙音勤快。大蒜,谐音划算。葱,谐音聪明。韭菜,谐音耐久。鱼谐音有余。肉类,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借七种菜、肉、果的谐音或寓意,祈福在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之习俗。捞鱼生时,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不断地喊:“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已是初七了,人们拜年串门,走亲访友,心随之也玩野了。旧时有一种民间传说,人的灵魂会在年前离开身体,到了人日这天才归来。还有一些地区有吃拉魂面的习俗,为的就是让大家收收过年期间走东串西散乱的心绪,提醒大家正月初七该正式上班工作了。生命若无奋斗,何谈人生价值?部分北方地区正月初七有送火神的习俗。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火把,一连三天,送出三里之外。意为:把灾祸远远送出去,保佑自家一年平安无事。九九重阳节登高是为了避祸,正月初七登高则是为了祈福。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在古代都是要外出踏青登高的。唐朝高适在《人日寄杜二拾遗》中诗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在过去,正月初七是外出的游子在家待的最后一天。登高赋诗,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开启一年的好事业。所以此日即是祈祥祝安,也有依依惜别出外谋生之意。此日,不出远门,阖家团聚,享受离家前相聚的时光。初七既然是人的生日,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尊。此日,家长不教育孩子,官府也不处罚犯人。年满16周岁的青年可自由上街玩耍。故此,街面上会经常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的大闺女满街跑的亮丽景观。“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人胜,亦曰华胜,一种头饰也。古人在此日会用彩纸、丝帛制成小人,戴在头上。过去,人们在这天戴好人胜,走街串巷,讨个好彩头,藉此希望新的一年里顺利安康。正月初七,男女老少还要称称体重,关心一下家人的身体情况,这不费解,人的生日嘛!《北齐书·魏收传》载:“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按照南北朝时期的春节习俗,正月初一,要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正月初七,要把人的画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如此可保平安。此日,祈福纳祥,既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又表达对人本身的尊重。乐有七音,颜有七色,人有七情,中国人生活开门有七件事……古老的节日,正月初七——人日,至今,在我国已有年以上的历史了。人日,新的一年,愿每一个人都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个身穿铠甲的出征勇士,竭尽所能地奋力生活,去品味缤纷的人生!人日,应充分感觉到自身的力量,一面向外探求真理,一面向内反躬自省,达到生命之平衡。愿大家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勇敢而无畏地向前迈进,上下求索,福泽绵长,正月初七——人日,我真诚的祝福你!作者介绍:孙会昌,男,济南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左笔),平阴县文化之星,十佳泉城学习之星,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