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为何称杜诗为诗史从诗句中经常出现的

前言

“鲍谢”并称在现代辞典中,如龙潜、李小松主编的《历代名人并称辞典》,张忠纲主编的全唐诗大辞典》,宋协周、郭荣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辞典》等,一般认为有三个解释鲍照和谢灵运鲍照和谢胧、鲍防和谢良弱。

在历代诗歌中,“鲍谢”多指鲍照、谢灵运或鲍照、谢眺。现学界研究多将鲍谢”默认为鲍照和谢灵运,并以杜甫提出的“鲍谢”并称为起源。

而诗文中所谓的“鲍谢”代表的又是什么?

杜诗中的“鲍谢”指称

关于鲍照和谢灵运、鲍照和谢眺,二者的并称苗头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南朝。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有言:“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萧子显将颜谢与休鲍先后相接置于文学发展的时间线上,同时鲍照和谢灵运又分别为萧子显诗歌溯源中“三体”中的两体代表。

这种说法直接影响初唐诗人,如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论及鲍照就继承了萧子显的文学观念:“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只不过这里将休鲍改为了江鲍。

张说以四人为宋齐代表,他说:“宋齐有颜谢江鲍。”可见“颜谢江鲍”在初唐时期已经是南朝文学发展的代表人物,而宋代的代表则以鲍照和谢灵运为主为“鲍谢并称打下基础。

鲍照和谢眺早在钟《诗品》中就有涉及“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眺古今独步。”王叔氓笺证““鲍照羲皇上人,谢眺古今独步二句平列,盖谓当时轻薄文流,极推尊“鲍谢之诗,而反笑曹植刘桢之古拙也”。

从“羲皇上人”和“古今独步”的评价可以看出,南朝文士已经将鲍照和谢眺置于几乎平等的地位。因而在文学诗坛上,无论是谢灵运还是谢眺,其实都有了和鲍照并称的前兆。

杜甫对谢灵运和谢眺都有极高的评价,其诗歌写道“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充分肯定二谢诗歌的精妙。

正因如此后世对杜诗中的“鲍谢”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指照和谢灵运,有的认为鲍照和谢眺,有的甚至认为“谢”指的是二谢或三谢。

杜甫一共有两首诗歌将”鲍谢”并称,其中之一是《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认为该诗首句化用谢眺的“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并因此认为“鲍谢”的“谢”指的是谢眺。

其实”隐豹”典故最早来自刘向的《列女传·陶答子妻》:“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这,日: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蔬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世将“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谢眺是以“玄豹姿”喻自己虽外任宜城没有“玄豹”那样的资质,但自己却爱惜名声,不会做陶答子那样的贪官,从字面意义看谢眺借外任远离朝廷纷争,但实际上表达了自己淡然处世的心境而杜甫该诗”豹以自喻,固以雨不食而愁。龙以喻崔等,亦因云而起戏言诸君不宜因雨阻也”。

杜甫用豹、龙喻人,含有称赞诗人才华的意思也有不应畏雨的嬉笑之意,可以说无论是典故还是诗意都并非出自谢眺之诗,因此这里的“谢”并不能断定就是谢眺,杜甫另一首使用”鲍谢”并称的诗歌是《遣兴》,用“鲍谢”并称侧面称赞孟浩然才华。

另外诗歌并没有直接点出“鲍谢”并称的原因但从杜甫将孟浩然与“鲍谢”相比来看,作者已经间接将并称原因指向山水自然这一因素。

在《戏寄崔评事表、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中,“忍待江山丽”也明显可见“鲍谢”并称与山水等自然因素有关。

但于鲍照而言,杜甫对鲍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