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是常事,本不足为奇,但因为哭丧哭得好而升官的事你听说过吗?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今天就来说一例。故事的人物共有四个,三男一女,其中这个女的最不幸,因为死的就是她,被哭丧的也是她,甚至被哭丧的时候人都埋了。
图片源于网络一个死了的女人因为有人哭的好就能升官,那这个女人当然不是一般人,史书尤其是正史一般也不记载普通人。这个女人是个贵妃,贵妃不是普通的嫔妃,在大多数朝代中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影响力相比于皇帝的其他女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贵妃姓殷,名字不详,史书中除了正式列入传记之女一般都不记名字,甚至有些当过皇后的都没有被记载。但是东晋南朝时殷姓是江南大姓,名门望族,将相辈出。这个女人肯定而非可能出自江南殷氏,因为一般人家的女儿是没有机会进宫的,普通女子就算有幸被选上了秀女,没有相应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熏陶也得不到皇帝的正眼相看,更无法分得甚至专享皇帝的宠幸。毕竟后宫佳丽竞争激烈,只不过不会像影视剧演绎的那么明目张胆,流于庸俗。当然家世只是背景,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要得到皇帝的垂青光靠这可不够,毕竟古往今来的妃子绝大部分都是大臣的女儿,凭借政治关系进宫的。那还得如何呢?当然是漂亮了,有家世你可以进宫,有姿色才能入皇上的眼和心。这个女人生前的地位《宋书》只用了两个字“宠姬”,其昔日风光便可想而知了,也才能解释为何死了都还能被皇帝惦记着,并且还能有人因为哭她哭的悲痛而被升迁。那她是谁的贵妃呢?
殷贵妃是南朝刘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的女人。刘骏在位八年,死时年三十五,还很年轻。俗话说人老多情,但人年轻时才会为情做更多,刘骏与殷贵妃之间的日常生活我们当然不得而知,但殷贵妃死于刘骏之前,古往今来往往都是夫年长于妻,皇室尤其如此。惜妻之少,爱妻之娇,殷贵妃直到死时还很年轻,留在刘骏心中的印象定格在了最美的时光,才能让刘骏念念不忘。何以见得呢?《宋书》记载:“上宠姬殷贵妃薨,葬毕,数与群臣至殷墓。”人死了,埋都埋了,还去殷贵妃墓前,不仅自己去,还带着群臣一起去,惦念之深,可见一斑。而且刘骏是个风评不太好的皇帝,《宋书·刘骏本纪》后的史臣曰:役己以利天下,尧、舜之心也;利己以及万物,中主之志也;尽民命以自养,桀、纣之行也。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益哉!
这段话意为:
史臣说:劳苦自己以利天下,这是尧、舜的心怀;既利己又利万物,是中等君主的想法;耗尽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是桀、纣的行径。纵观大明八年,几乎到了耗尽民力的程度!虽然像周公一样有才干有仪表,还是以动乱告终,有什么用呢?
把刘骏比作夏桀、商纣王,简直是全盘否定了。为啥呢,主要就是因为刘骏好折腾、能折腾,劳民伤财,大伤国之元气。所以刘骏能不顾礼法“数与群臣至殷墓”,并且主动对人说“卿哭贵妃若悲,当加厚赏。”也就不奇怪了。那摊上这样好事的是谁呢?
这个幸运儿就是刘德愿,他的伯父刘怀肃官至左将军,他的父亲刘怀慎位至常侍、护军将军,二人都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老乡和佐命元勋,封侯赐地自不在话下。这也就是说刘德愿生来就是人生赢家,刘怀慎死后刘德愿继承他的爵位。不仅如此,当时的豪门士族还可以靠门第直接做官。世祖大明初年,也就是刘骏刚上位的时候,刘德愿任游击将军,领石头戍事。因收受商人韩佛智的钱财,进了监狱,削去了他的爵位和封地。按说这下可完了,但是那时候不会一棒子打死,只要人还活着,只要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比如说谋反之类的,都有可能东山再起。后又恢复为秦郡太守。哭丧之事发生的时候刘德愿正担任秦郡太守。殷贵妃去世,埋葬完毕后,世祖多次跟群臣到殷贵妃墓地去。多次就意味着不止一次机会,群臣意味着不止一个人有机会,那为什么这种好事让刘德愿摊上了呢?这与他的性格有关,刘德愿生性粗疏直率,被世祖刘骏所轻慢侮弄。这乍一听好像不是很光彩,其实越靠近皇帝也就越接近权利中心,再加上刘德愿和刘骏是本家,关系自然非一般外臣可比。当然具备这两种条件的当时肯定不止一个人,还得看刘德愿的现场表演。只见世祖对刘德愿说:“你如果哭贵妃哭得很悲痛,将给你重赏。”“德愿应声便号恸,抚膺擗踊,涕泗交流。”意为刘德愿听世祖说完后就放声痛哭,并用手捶拍胸口,用脚顿地,眼泪和鼻涕一齐流下。场面之滑稽,千载以后仍呼之欲出。对于这样的反应,世祖十分高兴,任命他做豫州刺史,放到现在相当于连升两级。本来大家是来殷贵妃墓前哀悼的,结果现在皆大欢喜,不知殷贵妃如果魂而有灵,会不会哭笑不得。因为哭丧哭的好而升官的事情真是令人羡慕啊!
前面说了刘骏是带着群臣一起去的,而且多次去,其他人也有机会。其中就有一个懂医疗技术的人羊志,估计是随身的太医。刘德愿哭完,刘骏又让羊志哭殷氏,羊志亦呜呜咽咽哭泣得很悲伤。史书上没有在随后记载羊志得了什么赏赐,应该是哭得虽好但被刘德愿盖过了风头,没捞到什么东西。过了些日子,有人问羊志:“你哪儿来得这麽快的一副哭样子?”羊志那时刚刚死了心爱的姬妾,回答说:“我那天衹是哭我自己死去的爱妾罢了。”羊志倒是个直白人,而且这人言辞流利,很诙谐,善于开玩笑。世祖亦喜欢跟他戏谑。
刘德愿因为哭丧哭的好被升迁是事实,但是前提是他得有被世祖刘骏欣赏的地方,不然玩不到一块去。那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开车,开车,还是开车!当时有汽车?当然没有,但有牛车啊!《宋书·刘怀慎传附刘德愿传》记载:“德愿善御车,尝立两柱,使其中劣通车轴,乃于百余步上振辔长驱,未至数尺,打牛奔从柱间直过,其精如此。”今天已经远离牛车的人是不容易看懂这句话的,其意为刘德愿善于驾车,曾经坚立两根柱子,使两柱间刚刚能通过车轴,便在一百多步远的地方抖动繮绳奔驰,不到几尺远,便用力鞭打拉着车的牛从柱子间直驰而过,他驾车的技术就是这样的精湛。这种操作难度之大,不知道比让不少人闻风丧胆的科目二和科目三高到哪里去了。当时没有驾照,更无需驾考,但刘德愿显然是个老司机,开车就像耍杂技一样,是一种当时少见的视觉享受!家世和皇室离得近,本人又驾驶技术高超,又没有什么心眼,当然被皇帝任命为首席司机了!史载“世祖闻其能,为之乘画轮车,幸太宰江夏王义恭第。德愿岸着笼冠,短硃衣,执辔进止,甚有容状。”也就是说,世祖知道德愿的本领,要德愿给他驾御轮毂上绘有彩色的车子,亲临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府第。刘德愿常将武官戴的名为“笼冠”的帽子高高戴着,身穿红色短上衣,手执缰绳赶着大车,或进或退,很有风度。可以想见这是刘宋王朝当时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么刘德愿被宠信,甚至因为哭丧哭得好就能被从太守升迁到刺史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