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向大家隆重推介两章的《天保》雅乐吟诵。希望大家在今年春节团圆的时候,在向老人们祝福的时候,在今后过生日的时候,能够唱这首歌。让中国人重新唱起中国的《生日祝福歌》。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注:恒,读geng,去声,为上弦月渐满之意。
《诗经小雅天保》是周人对尊长的祝福歌。《毛诗正义》:“言下报上也。谓臣下作诗,歌君之美。”原作六章,“万寿无疆”之语源出于此。其中第三、六两章,连用九个比喻,来祝福尊长长寿、兴旺,并“无不尔或承”,子子孙孙,都出于祖先的传承,典丽华美。后有成语“三多九如”,“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九如”即此九项比喻。这在古代中国是对人最隆重的祝福。
如果只取三、六两章,细观细思,虽原发于臣对君,但现在也完全可以用于子孙对长辈。原作也有晚辈对长辈祝福的意思。因此,我们做了这首《天保》的吟诵,希望它成为未来中国人的生日歌。现在我们中国人过生日,唱的是英文歌,只有一句歌词,就是“生日快乐”,好像过完了生日就不快乐,好像也说不出别的祝福似的。其实我们中国自古就有生日祝福的歌,《天保》就是祝福长辈老人的歌。那是三千年前的歌,现在听来还是令人心血潮起,念起父母养育之恩,不觉肃然而立,悄然泪下。
为了能恢复一点周朝上古的感觉,我们这次用了“四声对五音”古法作曲。作曲人是我的学生王伊。“四声对五音”是吟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四声”是沈约等人发现的,对这个发现的描述,从南朝到中唐,一直就伴着“四声对五音”的阐述。我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吴相洲教授对此有过专门阐述。我在《声音的意义》里也说过此事。现摘几段文献如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
沈约、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文用宫商,平上去入为四声,世呼为永明体。
《南齐书陆阙传》: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中,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元兢《诗髓脑》:
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以上文献整理者为首师大文学院本科生杨言)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按照“四声对五音”方法作曲来吟诵。大家可以看到,上述文献对于“四声”具体怎么对“五音”的说法是不完全一致的,不过也大致相似。我们采用的是徐景安和元兢的说法,即:
阳平——宫1
阴平——商2
入声——角3
上声——徵5
去声——羽6
这样先每个字对出它的乐音音高来。这里附带说明,古音阴阳是很不好说的,其实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阴阳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也无法确认其周代是阴平还是阳平,只能按照现代汉语来确定。这个是需要以后改进的。
然后做了两个调整:一是八度相应,即对于个别字进行八度调整,主要是上声字。因为现代汉语上声字读得很低,而古音则高,现在听起来有点别扭,所以有的上声字下调八度。八度相应也是汉族古老的唱法和伴奏法。另外就是做了腔音来表达现代汉语的声调调型,比如二声阳平,就做了上行音程,或者西方音乐叫做倚音的处理,这是吟诵的规矩:依字行腔。这样,做出来的旋律,就相对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语感了。不过,这次没有用整体浮动的方法,是一个遗憾。
这样,一首歌就做出来了。很简单。我想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都可以用“四声对五音”的方法来作曲。所以唐朝之前都没有乐谱。不过,“四声对五音”方法只适用于南朝以前的作品,而且是在你特别想追求古代感觉的时候。对于纯粹的读书,我觉得还是最好不用。读书是现在人的事,是自己的事,还是依传统的读书法为好。
最后请大家欣赏初学吟诵的孩子在重阳节为家中长辈吟诵的《天保》。
天保
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一(3)班张宇涵
指导老师:红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