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要怎么读?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史学传统,不同史书类型为我们读史提供了多重维度。双十一大促正是入手这些大部头的好时机,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此前撰写专文,带领读者从时间、空间、故事三重维度读国史。此前我们已经推送了《时间里的中国:通鉴家族
国史的三重维度》《空间里的中国:地理总志
国史的三重维度》《故事里的中国:历代纪事本末
国史的三重维度》三篇文章。
而今天要推出的就是“国史”本史——纪传体,作为正史的标准体裁,汇集了时间、空间、故事三种维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书的终极形态。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清代乾隆皇帝将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定名“钦定二十四史”。其记述的范围,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末崇祯皇帝,展现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内容。《清史稿》是记载清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虽是未定稿,但在学术界颇有影响,作为中国纪传体正史的收尾,与“二十四史”齐名。这二十五部史书,可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那么“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是怎样逐渐形成的?为何能从众多史书中脱颖而出呢?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截图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史记》之前,有最早的记言史书《尚书》、最早的编年记事史书《春秋》、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史记》创造了一种囊括记言、记事、编年、国别多种形式的综合叙述模式——纪传体,奠定了整个“二十四史”的基本体例。
《史记》一百三十篇,分为五体:“本纪”采用编年方式,记录帝王言行和军国大事;“表”专记重大历史事件;“书”详述历代典章制度和重大专题;“世家”记王侯贵族及其家族兴衰;“列传”叙述各色人物事迹以及周边民族的历史。
五体之中,本纪、世家、列传部分以人物为中心,是《史记》最具特色之处,所以称这种体例叫“纪传体”。梁启超说《史记》与前代史书最大的差异就是以人物为本位。《史记》以后,所有“二十四史”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这种体裁是对前代史书体例的集大成。
《史记》点校本
《史记》修订本
《史记》成书之后,汉代学者多有续写的尝试,其中东汉班固《汉书》最著名。《汉书》体例沿袭史记,但不同的是将“世家”并入“列传”,改称“书”为“志”,形成本纪、表、志、列传的基本格局。《汉书》以后,“二十四史”一般采用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
《汉书》点校本
《汉书》以后的纪传体断代史中,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别具一格。《三国志》把鼎立的三国分成三书——《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这三书最初是各自独立流传的,至北宋时合而为一。记东汉一朝历史的史书,自三国、晋至南朝有多家,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依据,删繁补略而成,逐渐超越其他各家,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中华正史经典:前四史》
东晋以来,无论南朝北朝,一个断代有不止一家史书流传,有私修也有官修。但是流传至今并且纳入“正史”序列的,往往有官方背景。如南朝梁沈约记刘宋政权的《宋书》,南朝梁萧子显记南朝最短命政权的《南齐书》,北齐魏收撰《魏书》,都是得到官方敕命批准编撰而成的。
隋唐以后,正史修撰基本就是国家行为。贞观三年(),唐太宗为彰显正统地位和文治武功,下诏撰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的历史,开创官方组织多部正史同时编纂的先例。
《陈书》修订本,中华书局年最新推出
《隋书·经籍志》中首次对纪传体史书作为“正史”的地位进行了官方盖章确认:“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也就是说,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确立的纪传体才是“正史”。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又命房玄龄领衔,重修《晋书》。《晋书》由主要编纂者编写《序例》,分纂者按照统一体例撰写,最后再集中汇总,注重反映国家的意志,修撰者个人色彩减弱。与此同时,曾参与其中的李延寿,编成《南史》《北史》,将南朝、北朝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叙述。虽是私修,却更体现唐朝统一南北之后民族融合的特色,因而获唐高宗作序,也位列“正史”。
唐代以后,修前朝历史以彰显本朝正统成为惯例,五代后晋曾官修《唐书》,宋代建国之初官修《五代史》,都是这一传统的体现。但是这两部史书,史家认为编修不善,于是欧阳修又奉命重修唐朝国史和五代的历史,称为《新唐书》《新五代史》。此两书颁行后,自《史记》至《新五代史》共十七部纪传体史书,被统称为“十七史”,这一概念在南宋逐渐流行起来,十七部史书的经典性地位更加巩固。原有的两部史书则被称为《旧唐书》《旧五代史》,不在“十七史”之列。
元、明、清三朝皆是大一统王朝,延续了官方修前朝史的传统。元代一统三朝,同时修成《辽史》《金史》《宋史》。明代纂修《元史》后,将宋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宋、辽、金、元四史,称为“二十一史”,万历时由南京国子监刊行。清代乾隆时修成《明史》,又增加《旧唐书》《旧五代史》,由武英殿汇刻,颁行天下,题为“钦定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官方正史地位由此确立,沿用至今。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彰显其政权合法性,以清朝遗民赵尔巽为馆长,编纂《清史》。这项纂修工作历经十四年,但因战乱、经费等原因,《清史》未经审定完成就以《清史稿》的名义出版。该书虽是未定稿,但也颇有影响,为学界所重,与“二十四史”齐名。
《清史稿(简体字本)》(精装)
《清史稿(简体字本)》(平装)
这二十五部史书,经历史洗礼,得官方认可,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可谓是广大历史爱好者的首选。但古代文献没有标点,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一定门槛,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经过标点校勘的整理本。如今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整理本中,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校勘精良,可谓“国史标准本”。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和国家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下,中华书局集中全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力量,完成了二十五部史籍的点校整理和出版。时至今日,该书依旧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好的整理本,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的通行版本,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
中华书局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又于年启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力图通过全面系统的版本覆核、文本校订,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并吸收最新学术成果,形成一个全新升级版本。
总之,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品类多,质量优。趁着大促,赶快入手吧。
推荐阅读
繁体竖排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平装,全册)
《清史稿》(繁体竖排,平装,全48册)
经典绿皮本(繁体竖排,各史单独售卖):经典之作,畅销60余年,价格亲民,单册轻薄。
点校本二十四史(繁体竖排,精装,全册)
布面精装,封面烫金,适宜收藏、送礼。
“二十四史”缩印本(精装,全20册)
经典版本的缩印本,占用空间小,价格亲民,适宜随时查阅。
简体横排
简体横排本,全本无删减,有专名书名线,降低阅读难度。平装、精装都有,任君选择。
二十四史(简体横排,精装,全63册)
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平装,全63册)
另外,单本“前四史”,也可购买。
《史记》(中华国学文库)
《汉书》(中华国学文库)
《后汉书》(中华国学文库)
《三国志》(中华国学文库)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已出书目
部分已出修订本书影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