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养成记于今秘书紧跟公司大老板,于

著作郎负责的是编修国史,著作佐郎主要负责协助著作郎搜集史料等,二者隶属于中书省。晋惠帝元康二年时,著作郎由中书省迁至秘书省,由此秘书郎与著作郎同属于秘书省,二者关系更为紧密。

北魏秘书著作的建制沿革及职责权限

一秦汉魏晋南朝秘书著作的流变

1“秘书”的建制沿革

秘书监按照《东观汉记》记载,其主要的执掌是“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也就是掌管国家秘典图书,禁中图书秘记等。在东汉时确定的秘书监的组织设立被后世所延续,在职责权限上也基本延续与此,隶属于秘书监的秘书郎的职权也是由此确立。

时人戏曰贵族子弟在车上能坐稳不至于跌落,就可以当著作郎,在书信中还能记得写一句对人身体健康的问候,就可以当秘书郎。这说明了到梁朝时,秘著选官已经完全脱离了秘著的实际职权所需要的文化素养,不再以秘著需要的文学修养选官,完全沦为了被贵族所把持的官职,秘、著二职成为贵族所固有的仕进通道。

秘著在这一时期已经是公认的清官。在这一时期,秘书郎首先是一种备受士族高门所青睐的起家官,并且在职位上,任职不过不到百日便可升迁,这也成为这个官职新的发展特点,逐渐变成了一种贵族仕宦晋升通道的起点。

2“著作”的建制沿革

“著作”即“著作郎”、“著作佐郎”最早萌芽在东汉末年时期,这时的著作郎主要负责撰修国史。关于该官职的明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后汉书》。

蔡邕自述其功劳,上书陈述他补攥《东观汉记》,自认为具备当著作郎的能力,想要求得著作郎这一职务。因此可以说明,在蔡邕之前便已设立著作郎的官职,但在职官志中并没有形成明确记录。

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在魏明帝时期,正式的设立了著作郎隶属于中书省,负责修撰国史。在著作郎之下,又设立佐著作郎负责协助著作郎的工作,并且强调,任职秘书郎必须要撰写名臣传一篇。

南朝时四个朝代前后相继,官制连续性比较强,著作郎在南朝时为六品,著作佐郎则为七品,秩四百石。而且著作郎在南朝逐渐沦为了起家之职,脱离了实际职务。

二北魏秘书著作的建制沿革

1两次职员令中秘书著作官称问题

北魏早期的官制发展并不完善,保留了鲜卑族遗俗,胡汉杂糅,至孝文帝时期经历了系统的整合调整,终成定制。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大定官品,在太和十七年(公元年)颁布职员令,称为太和前令。太和十九年(公元年)进一步颁布职员令,称为太和中令,不过现已亡佚。

首先,阳尼、阴仲达二人确实在太和改制之前任职著作郎,符合太和十七年职员令的叫法。而在太和改制之后确实再没有秘书著作郎的记载。

在太和改制之前,整理出的任著作郎的有20人,只有两人称为了秘书著作郎,其余在传记中皆称为著作郎。

在北魏早期,不断模仿汉制,但其官制建设并没有完全成熟,故出现了这样混杂的叫法。

其次,以高允和阴仲达的例子比较,二人都是修国史,同理可见,秘书著作郎和著作郎并无区别。这也是现实政治实践中逐渐向著作郎这一叫法的过渡表现,和两次职员令变化相符合。由此可见,北魏时期的官制大体还是沿袭魏晋官制,虽品级和名字在某一时期有所改变,但在实际运用和记载中大多沿袭汉族旧制。

2两次职员令中秘书著作官职效力变化

在《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中记载太和十七年的《职员令》中秘书郎和秘书著作佐郎的品级是从五品上,秘书著作郎是正五品上。

而太和二十三年的《职员令》中规定秘书郎中、著作佐郎的品级是正七品下,著作郎的品级是从五品上。

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的前后品级有变化的原因,与北魏流品观念的不断固化清浊观念的日益加强有关。但品级的下降不代表效力的下降,在着眼品级变化的同时,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