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汝南周氏发轫于汉代初年,出身于武将世家,在魏晋南朝时期经历了两次劫难后,其行事风格由狷直转向内敛,但家风的传承从未有过间断,如抗直守正、删华就素、文武并举以及隐逸之风的传统。其中,文武并举的传统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南朝这一时期汝南周氏家族在文学上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对后世文人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南朝文学的丰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南朝汝南周氏家族源流汝南周氏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属后迁者,非世居于汝南,周仁应为周平王之子秀的后裔。周氏一族迁居至汝南后,并非在此地安定下来,而是因各种非可抗性因素择地而居。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职官变动而迁居,并扎根于职官所在地。还有因战乱而迁至南方的,如东汉后期与魏晋南朝时期。这样一来,汝南周氏的子孙便分散在各个行政区域。南朝以前,如周荣一支居于庐江舒县,周鲂一支居于吴郡阳羡,周访一支居于庐江浔阳,到了周馥一支又居于吴郡阳羡,更加说明了汝南周氏的居无定所。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族人倾巢而动,他们当中甚至有些族人还留在了当地,而散于汝南地区之外的某些周姓氏族或可溯源至汝南周氏。从总的移动趋势来看,汝南周氏是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的,这种北方大族迁往南方的现象在战乱纷争的魏晋六朝时期极为常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汝南周氏一族的发展,其势力有时竟发展到连皇帝都忌惮的地步,如晋代周玘时期,“宗族强盛,人情所归,帝疑惮之”,足以见其势力之雄厚。周朝皇族后裔的身份再加上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周苛,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造就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比如零陵太守周嘉、光禄勋周畅、尚书郎周兴、甘陵相周崇嗣、大司农周忠等,使汝南周氏家族的地位稳步上升。但这种现象并没有持续下去,由于东汉后期、三国争霸时期政局不稳,整个家族势力有削弱的趋势。到了晋代汝南周氏的“奕世之祖”周处一支时发展至巅峰。特别是周玘,他三定江南,为司马氏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睿因其“频兴义兵”,便把阳羡及长城的西乡、丹阳的永世设为义兴郡,以表其功。因此,当时这支汝南周氏又被称为“义兴周氏”,可见其开创之功。这样一来,这支北方来的侨姓氏族在南方立足了脚跟,跻身于江东大族的行列。但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司马氏后来十分忌惮这一地方大族,也成了太宁元年宗族遭受灭顶之灾的深层隐患。不过同时代还有周处一支的周氏族人,由于这支汝南周氏家族并没有周玘那支人丁兴旺,对皇权而言没有构成威胁,所以短暂地躲过了这一场悲剧,一直到南朝初期,尽管有过些许波折,却还是以另一种身份扎根于朝廷,身居多种要职。这些人不再担任武官,性格由狷直转向内敛,更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的印记,为南朝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二、南朝汝南周氏家族的文化特质(一)文化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汝南地区最初称“汝南郡”,最先由汉高祖刘邦所设。汝南地区水道便利,因此为南北交通之要道,地理位置优越,素来为兵家所争之地。这也造就了当地人才辈出的现象。而当地人才勃兴,自然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南北朝时代,由于汝南地区处于南北交界之处,因此几经易国,战火不断。南朝汝南周氏家族不得不举家迁往南方,成为了南朝侨姓大族中的一员。此时的汝南已成为其故土,地缘因素对于他们的影响固然深刻而持久,但终究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文化思潮才是汝南周氏家族文化特质转变的关键。在东汉后期,儒学逐渐呈衰微之势,随之出现了儒家、佛教与道教相互渗透的局面。这其实就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现象。与其说是渗透,不如说是儒家为顺应一定时代而做出的变革,其融佛道为一体,衍生出了一种特殊的学派——玄学。这些思潮就如同春秋战国时的显学一般,各大门阀士族争相追逐,对于曾“一门五侯”的汝南周氏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席的。比如,南朝汝南周氏家族中的周弘正称得上是一代名儒。其年方十岁,便通晓《老子》《周易》等先秦典籍。儒、释、道三家学说就这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互激荡、相互吸收,其中南朝时期还属佛教最为兴盛,统治者也最为推崇。毋庸置疑,儒、释、道、玄四家之说对于南朝汝南周氏家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二)汝南周氏家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南朝汝南周氏家族文化传统深受地缘因素、时代思潮以及家族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大文化传统,即文武并举、删华就素、抗直守正与隐逸之风。文武并举要从周氏家族尚武的文化开始说起。汝南地区向来便有尚武的传统,这些先决条件以及后天的习得,使得南朝汝南周氏家族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但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化传统,那便是具备军事才能的同时,也要求具备文学才能。时代上,魏晋之前仅有一人作品存世,可见魏晋之后,汝南周氏逐渐重视起家族整体的文学素养,由偏军事才能转向偏文学才能。内容上,这些人的作品尚处于体裁单一的阶段,大多局限于应用文体,且留存数量极少。然而到了南朝,汝南周氏家族中却涌现了一批文学之士,如周朗、周颙、周舍、周弘正、周弘让及周弘直等等。总而观之,这些人创作形式多样,作品数量可观,较前代而言,南朝汝南周氏在文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以上列举的这些文学作品都是汝南周氏家族对于南朝文学的贡献,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整个家族有意识的培养自身文化素养。当然,除了自身要求进步的因素外,这种新的文化传统也离不开前代人的积累与传承。删华就素指的是尚俭。南朝汝南周氏删华就素的文化传统源自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较为典型的例子,比如南齐周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粗茶淡饭却也乐在其中。这种删华就素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之中,还体现在他们的丧葬观中,如周弘直气绝之前留下的遗书,他要求丧事一切从简,勿大操大办,尽显尚俭的风格。“尚俭”的文化传统在《汝南周氏宗谱》中有过明确的条文记载,其云:“杜奢华”,这与“尚俭”之义颇为契合。“抗直”为刚直义,“守正”为保持正直的品德,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归宿。《南史》与《陈书》第一次同时使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汝南周氏的周弘正。实际上,这属于一种家族文化传统,“抗直守正”已经成为了汝南周氏家族潜在的“家训”,族人们也争相遵守。这种品质与汝南周氏家族的血脉相连接,在南朝,以周朗、周弘正为代表的族人又将此品质发扬光大,成为汝南周氏家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最后,隐逸的文化传统夹杂了时代与家族内部双重因素的影响。从时代上来看,自东汉后期以来,道家思想中的“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被玄学、道教所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士子们的言行举止,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隐士,如“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从家族内部来看,南朝汝南周氏一直有这一传统流传。除上述四种主要的文化传统外,据《汝南周氏宗谱》所载还有“恤孤弱”、“扶节操”、“和乡里”、“睦宗族”、“教子孙”、“友兄弟”、“信朋友”、“戒赌博”、“急赋税”等传统,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传统儒教之“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些文化传统都体现了汝南周氏独特的家族风格,与时代思潮一起共同呈现了南朝思想文化的整体风貌。三、南朝汝南周氏家族文学作品南朝汝南周氏家族在文学及学术上颇有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且处于王朝频繁更迭时期,作品上存在遗失、缺漏等各种问题。总而概之,南朝汝南周氏家族共存文33篇,诗歌23首,学术著作1卷。虽说大部分作品没有保存下来,但却也留下了一些诗文笔墨供今人寻迹,或可窥南朝文学之一隅。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朝堂局势瞬息万变,因而在这些作者当中,很多人都是转仕两朝,甚至三朝。但他们不管身处哪个朝代都谨记了作为臣子的本分,尽力辅佐帝王统治海内,可以算得上是士大夫的典范。因此在他们作品当中,多为书信、章、启、议、上书、奏、序、表等应用文体,用以议论时事、针砭时弊,体现了文章的经时济世之道。其论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尽显朝廷大臣风度,同时也反映了汝南周氏家族独特的家学传承与文化渊源。尤其是尽管南朝汝南周氏家族在诗歌领域所留存的作品不多,仅23首,却足以反映南朝诗歌的时代特色与南朝社会的时代思潮,在类型、数量上丰富了南朝诗歌,对后世诗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结语南朝汝南周氏家族的文赋作品中多为实用性的文体,且善于表达自我,坚守自我,深刻体现了南朝汝南周氏经世致用的文风。而诗歌作品中多体物写志的内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题材,别具一格的展现了南朝时期丰富的生活图景,同时也表现了这一家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南朝汝南周氏家族的文赋作品,还是诗歌作品都反映了此家族心系天下苍生的仁心、善于自我表达与自我反思的优良品质,足以证明优秀的家学传承有助于整个家族的延续与发展。当然,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家学要与时代相适应,不能违背历史规律,这对于当代家风、家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