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书法艺术都不陌生,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传承。而在宋代书法家中,有一位被誉为"宋书殿军"的楷书宗师——张即之,他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即之生于名门显赫的家族,他不仅是参知政事张孝伯的儿子,还是爱国词人张孝祥的侄子,可谓家族中的文化传承者。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了他对诗词音律和书法的敏锐感知。
张即之的书法艺术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他师从米芾,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并独自传承家学,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其钟爱擘窠大字的创作。他的楷书作品结构严谨、端庄,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技艺;而行书则以其枯硬的用笔风格著称,近于刻露之态,毫无温润典雅之感。
张即之被后人称为"宋书殿军",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书法造诣的认可,也是对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创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书法的认真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不仅注重结构和规矩,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特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他的作品给人以震撼和触动,让人感受到书法的力量和美学的魅力。
在楷书创作中,张即之的作品充满了圆润遒劲的风采,给人以耐人寻味的视觉享受。他的笔触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温驯典雅,内涵丰富,堪称铁画银钩。他注重用笔的细腻变化,以平和的态度展现微妙的表现力,平中见奇,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当时的书法界并非楷书的天下。在北宋时期,除了蔡襄能够书写道地的棺书外,其他书法家多不擅长楷书。尽管当时有高宗赵构倡导楷、草并举,但楷书的传统和用笔方式已经逐渐消融,正书经典也陷入低谷。
然而,张即之在无形中扮演了中兴宋代楷书的重要角色。他的楷书作品早期用笔挺拔、线条光滑,延续了初唐褚遂良书法的规矩。而晚年的作品则展现出方圆兼备的用笔风格,线条柔中带刚,粗细对比极为强烈,与颜真卿的风格更为接近。他的晚年之作如《金刚经》、《佛遗教经》、《李衍墓志铭》等堪称楷书艺术的一流之作。
张即之虽然没有像赵构那样号召力和影响力,但他在楷书艺术的发展中默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更是对当时楷书风格的革新和突破。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技法,守护着楷书艺术的纯正传统,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
《棐茗帖》局部
《佛遗教经》
张即之的书法作品备受金人青睐,金朝统治下的南方士人和文化圈也对他的墨迹推崇备至。金人视之为珍奇之宝,纷纷效仿他的书体。甚至在北方的金朝境内,张即之的书法也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学习。
《金刚经》
你是否也被他的作品所折服?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一同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