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在魏孝文帝时期成了北魏的国都,北魏宗室、朝廷大员在死后都埋葬在洛阳地下,此地也成了北魏碑刻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
魏碑上品《元思墓志》就在洛阳被发现,而在洛阳还有一块魏碑佳作,同样在中国书法史上名垂千古,艺术价值颇高、神秘色彩浓厚,此碑就是《元倪墓志》。
《元倪墓志》刻于北魏正光四年(年)二月,在民国初年出土。之所以说是写给神秘人的,是因为元倪此人在《魏书》《北史》中都未见记载,很难确定其历史身份真假。
当代书法家欧阳中石非常推崇此碑,不仅多次临摹,还称赞此碑“法度俨然,伸缩自如,俏不失雅,正不失灵,自是珍品!”
魏碑是中国楷书中的一朵“奇葩”,而《元倪墓志》更显碑体之精妙。此碑用笔隽永沉秀,以露锋起笔,收笔自然,勾折有力。每一笔不刻意要求厚拙,而是瘦劲硬挺,自然灵动。
以具体字为例,“之”“玄”“年”“一”等字,以露锋为起笔,收笔则较为圆润,藏锋收笔,横画行笔流畅,美感十足,可以说是隶书中蕴含南朝行书的飘逸洒脱。“南”“春”“宁”“将”等字的提勾骨力十足,但也在直中喻圆,“宁”的竖钩以圆取势,秀润灵动,足见刻碑人技艺之高。
仔细观察“大”“使”“人”“夫”等字,能明显感受到撇捺笔画的舒展,这种通过局部笔画拉长,让字形左右开张奔放的处理方式不仅不影响中宫收紧,还让字显得大气外放。
《元倪墓志》布白潇洒,边白充足。这样的布局适应其结字的方正而稍扁。在每个字的处理上,力求中宫收紧、上部内缩,下部外展,这在“刾”“景”“嵗”等字中可以看出。
相对于其他的魏碑篆刻者,《元倪墓志》的作者是“大胆”的,他更加灵活的运用大开大合,尤其是撇与捺的左右开张。不仅每个字气势沉雄,字形稳健起来。也有效地消解了偏于扁方字形中最难克服的僵硬呆滞,这在魏碑中是非常难得的。“燉”字结构复杂,处理不好就会显得笨重呆板,但刻书者将火字旁的撇与最后的捺分别向左右舒展,中间的“享”则紧缩瘦长,使整个字丰腴而洒脱。
《元倪墓志》在出土后,曾先后被曾炳章、蒋榖孙、陈渔春等人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日本人还将此墓志拓本影印,妥善保存,收录进《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
此碑文刻工精细,纤毫毕现,认真临摹必能把握字形笔画结体诸多变化与得意之处。
现在,我们将《元倪墓志》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点画清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北魏《元倪墓志》楷书成人经典字帖淘宝¥39¥8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