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三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历史真鉴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guides.html

宋文帝在位时期,刘宋政权正与当时的北魏政权相互对立,双方在实力相当的局面之下,一直是处于一种对峙的状态,但是宋文帝却并没有对于自身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盲目进行北伐,与北魏的军队进行作战,结果三次北伐却都以失败告终,造成三次北伐全部失利的原因也是有着多方面的。

宋文帝本人战略指挥失误。

纵观三次北伐战争全部失败,其中各种突发性的状况以及战争中的战机把握的情况已经不是影响战争胜利与否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刘宋军队的最高指挥者宋文帝的战略指挥失误。三次北伐战争中,宋文帝都没有提前制定好详细的作战方案,很多情况下都是凭着宋文帝本人的随意指挥,经常性的一意孤行,对于大臣们向他所提的建议他也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决定听不听从,这就使得刘宋军队在实际的作战中失去了战略支持。

事实上,面对刘宋政权于北魏政权相互对峙的局面之下,刘宋政权与北魏之间的战争本来就必不可免,刘宋政权原本就应该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然而刘宋军队决定实行的三次北伐战争,却都是宋文帝自己的决定,并没有经过长久的准备,战争比较仓促。在宋文帝提出北伐的决定时,朝廷之中只有宋文帝的亲信比如江湛、徐湛之赞同,根据沈约在《宋书·二凶·元凶刘劭传》中记载,“二十七年,上将北伐,劭与萧思话固谏,不从。索虏至瓜步,京邑震骇,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善于抚御。上登石头城,有忧色,劭曰:‘不斩江湛、徐湛之,无以谢天下。’上曰:‘北伐自我意,不关二人也。’”

然而宋文帝所信赖的这些人,很大一部都是奸佞的文人,他们对于军事方面的内容可谓是一窍不通,所以宋文帝决定北伐的决策在这些人的支持下草率的决定了,自然十分的荒唐。而除了这些不懂军事的文人之外,剩下一部分支持宋文帝进行北伐的则都是从北方来的武人,根据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时这部分人“尤好进言”。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出身于寒门,通过军事作战才能够有机会走向仕途,因此他们都想要为国家立下军功,这样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所以他们也在不断地鼓动着宋文帝进行北伐。宋文帝在这些人地鼓动之下,十分地固执己见,对于当时许多大臣所提出地反对意见他都进行了打压,即使是当时的太子刘劭向他提出了反对,也并没有动摇他北伐的坚定决心。

最终在宋文帝的坚持之下,刘宋军队还是向北魏进行了北伐战争,然而因为军事战略的指挥失误,第一次北伐战争失败了。失败之后的宋文帝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何偃反对宋文帝再次进行北伐时,接口访问了群臣,仍然决定再次北伐。当时担任青州刺史的刘兴祖针对当前北魏和刘宋的现状,建议宋文帝率领军队直接向河北地区进行攻占,刘兴祖的策略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宋文帝并没有听从,依旧是“意止存河南”。由此可见,宋文帝这种一意孤行的作战指挥方式,使得军队在进攻过程中没有了战略支持,自然也只能给带领着刘宋军队走向失败。

宋文帝长期缺乏对于淮北地区的边镇管理。

宋文帝在进行出兵之前,想要通过军队的防御力量来讲北魏的军队从淮北地区驱赶出去,从而收复河南。但是在这之前,宋文帝却一直疏于对淮北地区的边镇管理,淮北地区的经济和军事一直没有相应的发展起来,并不能够为刘宋军队向北方地区进军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帮助,加上淮北地区的许多城镇都没有建立起军队,使得这一地区陷入了一种孤立的状况。

事实上,要想更好的对于北魏进行进攻,就要加强边镇的防御建设,并且在此地进行耕地的建设,实现耕战己喝,这样既能够提高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足够的粮草等物资支持。宋文帝长期缺乏对于淮北地区的管理,自然就失去了这些战略优势,使得北伐战争对于自己更加的不利。军队的物资准备和军队组织不够完善。

军队在进行作战之前,通常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物资的储备和各种军事装备,尤其是远距离的作战,更是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但是宋文帝在进攻北伐的战争中,却并没有提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在决定进行北伐之后,宋文帝才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物资征集,甚至向百姓动员捐助活动,同时还要求朝廷官员缩减俸禄,来解决战争的需要。根据李延寿在《南史·宋太祖文帝纪》中记载:“魏军攻县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当时刘宋的国库已经不足以支持三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了,刘宋社会的经济危机已经很深了。

同时在军队的组织方面,宋文帝也并缺乏完善的管理。由于是临时决定北伐,并且在全国大范围的招募士兵,在选拔士兵的时候,对于士兵的训练不够系统,许多士兵甚至没有经过训练直接就到了战场,战斗力自然很难跟训练有素的军队进行对抗。因此在面对训练有素的北魏军队的时候,刘宋军队就显得不堪一击了,军队的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刘宋将领军事领导才能不足。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很多情况下,决定胜负的主要人员就是军队的指挥将领,因此指挥作战的将领在选择时也是十分的重要。但是宋文帝在进行北伐中所选用的将领大都是不堪重用的人,他们不但缺乏相应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还缺乏作战的灵活应变的能力。比如当时的一个军事指挥将领到彦之,他在领兵作战中并没有提前进行准备,面对北魏的反攻毫无招架之力,甚至最后以自己有眼疾的理由退兵,宋文帝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还包庇他。由此可见当时将领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的不足,在这样的统治集团的带领之下,刘宋的军队自然很难取得胜利。

宋文帝所制定的不合理的军事制度。

宋文帝登上皇位之后,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的权力,他除了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之外,在军事方面他也致力于加强权力的集中,将军事的最高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制定了许多的军事制度来稳定的领导权。

虽然这种方式确实是加强了宋文帝对于军队的控制权,但是这样的方式在作战中就展现出了其中的弊端。在士兵作战中,他经常违反作战的实际需要,对于率兵作战的将领进行直接的指挥,使得将领在领导作战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够及时的根据作战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应变。

虽然当时具有一定军事指挥才能的将领曾经对于宋文帝的这种严密掌控军队的做法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在战场上作战需要灵活应变,如果仅仅按照宋文帝的指挥,不但不能实行灵活应变的作战方式,反而促使许多将领不再主动思考,只是在按照圣旨的要求进行作战,这对于作战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虽然后来的宋文帝也同样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失误,但是在北伐中也依旧采用了这种方式,最终使得刘宋军队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作战时机。

宋文帝的三次北伐战争全部都失败,最终造成了刘宋军队逐渐衰落,再也无力抵抗北魏军队的进攻。宋文帝不能够从一次次的作战失败中吸取经验,只是一味地想要凭借军事力量和物资力量来战争北魏,这对于与刘宋政权实力相当的北魏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三次的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参考文献

沈约,《宋书·二凶·元凶刘劭传》司马迁,《资治通鉴》李延寿,《南史·宋太祖文帝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