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长期压制南部政权,钟离之战有什么历史

白癜风医药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20.html

前言

北魏与梁国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强悍的政权,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从一个小小部落逐渐统一北方,打败了数个强敌,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割据政权都被一个一个消灭或者打压,很长一段时间北方呈现出魏国独大的地步,战略方面一直都是北魏压着南部政权打,而南部的政权多数时候都是采取防御姿态,这个现象持续了很久很久,直至梁武帝钟离之战的爆发,改变了局势。

北魏统一、雄踞北方

北魏建国之前一直被前秦所统治,前秦最有作为的君主也是将前秦带入覆灭的君主,苻坚统一了北方将前秦带到了顶峰,又是苻坚发动了淝水之战,将前秦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淝水之战后,前秦失去了对各地的有效统治,慕容鲜卑趁机复国,拓跋部也肯定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也在盛乐建立北魏,北魏自此步入历史舞台。

1、北魏统一北方、以武建国

北魏建国十年后开始了对燕国的打击,在参合陂一战歼灭燕国五万大军,燕国自此不敢主动招惹魏国。

此时北魏拓跋圭乘机发兵40万猛攻后燕,不给其喘息之机,燕国损失大量人口土地,国力严重衰落。拓跋圭在打击燕国后,对秦国进行打击,消灭秦军3万,但好久不长拓跋圭被刺杀,拓跋嗣继位,拓跋嗣不久身亡,很快位置传给了北魏一代雄主拓跋焘,而拓跋焘也开始了征战的一生,为北魏扫清了绊脚石。

▲拓跋焘图片

始光三年拓跋焘趁夏国国君新旧交替之际,率军猛攻夏国,至始光四年,拓跋焘基本灭亡了夏国,夏国虽然还有余部,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

打残了夏国后,拓跋焘随即发兵攻打蠕蠕,蠕蠕是游牧民族,时常骚扰北魏,拓跋焘很是头疼,在年,拓跋焘亲征蠕蠕,并顺手收服高车族,削弱了蠕蠕势力。

▲北魏统一战争图片

并在同年拓跋焘继续带兵攻击常年扰乱边疆的柔然,柔然被重创,虽然还有一定实力,但是大不如前,在打击柔然之时拓跋焘也不忘腾出手消灭夏国残余势力,最终彻底灭亡夏国。

干掉和削弱内部不团结的敌人和游牧部落后,拓跋焘将目光转向邻国东北的北燕,于是拓跋焘于延和元年亲征北燕,虽未能灭其国,但是将北燕势力范围彻底压缩,灭国只是早晚的事情,果然,太延二年,拓跋焘彻底灭亡燕国。

灭亡燕国后,整个北方仅剩北凉残存,但是偏居一隅的北凉很明显不是魏国的对手,太延五年六月拓跋焘带兵攻打北凉,九月北凉满朝文武余人投降,北凉其余地区纷纷被攻陷。

拓跋焘以武力战胜了北方各个政权,但是也不忘打压刘宋政权,北魏大军大举进攻刘宋,打的宋文帝遣使求和。拓跋焘对北魏强盛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他的后世之君,在其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北魏在这两位君主领导下达到了顶峰。

▲北魏刘宋地图图片

孝文帝改革,北魏国力顶峰

如果说拓跋焘是开拓者,那么拓跋宏则是稳定秩序者,拓跋宏与其他君王不同,拓跋宏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对治国理念和儒家经典拥有很深的理解,这也为日后孝文帝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孝文帝亲政后,重用汉族士人,推行汉化,推广儒家礼仪。

▲孝文帝图片

为了政权的稳固,下令迁都,并实行均田制等等措施为维护统治稳定国家秩序有着积极影响,对于内部稳定与团结影响也极其深远。

孝文帝时期除了改革外自身也不断对南部进行军事打击,太和二十一年,孝文帝发兵二十万,大军南伐,南齐震动,迅速派遣崔慧景进行支援,不想南齐内部韩秀芳等将军投降了北魏。北魏取得军事胜利,乘机大举进攻雍州各地,南齐损失两万部队,双方在樊城进入了相持阶段,北魏军队进攻受挫,损失1万多人,正当孝文帝打算抽调军队大举进攻之时,得知齐明帝死讯,而停止了军事行动。

▲北魏南齐图片

但是不难看出此时北魏属于压制着南齐进行打击,南齐军队只能被动防御,无法做出有效反击,并且国家危在旦夕,这一阶段的南部政权实力对应北魏还是相对弱小,但是因为地理因素和其他因素导致北魏短时间内很难灭掉南部政权,面对蒸蒸日上的北魏,南部的政权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扭转局势,否则剑就悬在头上,危机四伏。

▲北魏南梁图片

梁武帝钟离大战、扭转被压制的局势

钟离之战说白了其实是双方积怨已久的战争,梁国建立之前双方摩擦就没有断过,北部政权数次攻击南部政权大部分都集中在钟离,可见其意义多么重要。在梁武帝继位之前,北魏数次攻击齐国,攻城略地,使得齐国高层很是头疼。并且钟离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他是临傍淮水的军事要塞,并且距离建康非常近,足见其战略意义多么重要。

因为其重要程度,所以围绕着钟离爆发着数次战争,钟离的得失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北魏攻克钟离就可以顺势威胁建康,无论对打击之前的南齐,还是现如今的南梁,那都是事半功倍,而南梁如果失去钟离对自己就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无论如何钟离不能失守。

梁武帝主动进攻、钟离之战爆发

年,梁武帝觉察到北魏国力有所削弱,国内因为繁杂的赋税百姓时常发动反抗,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决定主动进攻北魏打破长期被压制的局面。天监四年,梁武帝决心打击北魏,在做好充足准备后,任命萧宏为主帅,发大军攻击北魏,但因为主帅才能不行,虽然准备充足但是依旧遭到北魏沉重的军事打击,南梁损失5万多军队,形式发生逆转。

▲梁武帝图片

北魏打赢了南梁部队后,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魏宣武帝下令乘胜追击,并乘机包围钟离一口气端掉这个阻挡北魏大军南进的巨大阻碍,梁武帝也相应做出军事部署,下令右卫将军曹景宗带兵20万去救钟离。

此时钟离虽然已经做好的防御准备,但是面对十几万士气高涨的北魏军,此时城内守军还是比较心虚的,北魏主要指挥官元英,杨大眼,分工明确,元英负责攻城,杨大眼负责后方粮道和增援,北魏分工明确后,元英带着大量攻城器械开始进攻,双方在钟离城展开攻防战,北魏军的飞楼,冲车,不能撼动钟离城,反而被钟离城守军杀伤万人。元英彻底被激怒了,竟然不听魏宣武帝的劝告,顽固围攻,结果依旧不能攻克,致使南梁援军抵达,双方形式发生变化,北魏由进攻转为相持。

▲钟离城防战图片

钟离梁武帝觉察到此战的重要意义,于是决定调集重兵再度任命萧宏为主帅,北魏也是任命攻城不利的元英为主帅,双方君主可能都想让这两位重臣戴罪立功,但是后续这两位重臣的表现确实不敢恭维,首先是南梁的主帅萧宏临阵脱逃导致好不容易形成的相持局面又变为南梁危机,而北魏的元英虽然比萧宏强很多,但是面临更复杂的局势,依旧表现出不称职。

▲杨大眼图片

面对钟离即将沦陷的危机,梁武帝立即改换主帅,任命韦睿和曹景宗统帅大军20万支援钟离,并充分利用南军擅长水战的优势,利用淮水暴涨,乘机发起猛攻,水军发动火攻,彻底摧毁了北魏军的战斗意志,击败了北魏大军。北魏此战损失大概在30万,对北魏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钟离之战形势图图片

总结

钟离之战的胜利意义是重大的,此战取得了南部政权自刘宋到南齐,再到南梁对北魏作战的一次大捷,此战稳定了淮南的政权,堪比淝水之战。北魏则几乎全军覆没,朝野震动,主要负责人元英,杨大眼等虽然免于一死,但是却被发配和夺爵,此时北魏内部发生了连锁反应。虽然之前北魏也时常爆发内乱,但凭借余威和军事实力能够压下去,但是此战之后,北魏威望大减,内部蠢蠢欲动。这场战争可以说影响了历史走向,此战最大受益者就是萧衍,不仅避免亡国,还威望巨增,维护了自身的统治,打击了北魏,扭转了态势,自此北魏时不时大举进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北魏经此一役,处境很是被动。而南梁则得到了主动的机会,此战的胜利也直接刺激了梁武帝,认为战场优势在于梁国,应该趁此时机,进行北伐,而北伐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和军队,因此导致梁国百姓负担国中,心生怨言,为日后侯景之乱打下前提。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