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母亲,胎胎生皇帝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颜值即正义!这话不一定对,但用在娄昭君身上倒是恰到好处。当她第一次见到高欢时,就知道自己非他不嫁。

当时,高欢只是怀朔镇的一个大头兵,除了长得帅,几乎一无是处。而娄昭君出身鲜卑贵族,是真定侯娄提的孙女,上门求亲的人都能从洛阳城外排到娄府大门。

在中古时代的世家联姻中,出身很重要。高欢虽号称出身渤海高氏,先辈也曾做过郡守、刺史等一方大员,但自其祖父高谧开罪皇帝后,高氏家道中落。高欢的父亲高树生没能成功转型,一辈子游手好闲。高欢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和姐夫抚养长大的。

娄氏与高氏两个家族的云泥之别,让娄母坚决反对女儿的决定。但娄昭君铁了心要下嫁高欢,娄母毫无办法,只能开出条件:只要高欢凑足聘礼到娄家明媒正娶,她就同意这门亲事。

有了母亲的保证,娄昭君立即让婢女偷偷给高欢送钱。

最终,高欢抱得美人归,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创造出一段令人咋舌的帝王传奇。

01

娄昭君与高欢结合之初,确如娄母所料,二人的生活颠沛流离。

高欢是个眼里有活的人,会来事儿。之前一直没能出人头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自从娄昭君嫁给他后,高欢短时间内就在妻子的资助下,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小型武装力量。

见到高欢一朝变成“凤凰男”,怀朔镇将段长开始对这个穷小子刮目相看。他拉着高欢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终不会在我这里荒废岁月。我打算把我的子孙都托付给你,还望你以后飞黄腾达了,不要忘记我们!”段长的话对高欢的激励作用极大。后来,他执掌国柄后,也果真照顾段长一家,追赠段长为司空,并给段长的子孙后代加官晋爵。

为表示诚意,段长决定先将高欢任命为军中函使,让其负责怀朔镇与都城洛阳之间的通信工作。这原本是份开拓视野的美差,可高欢却在第一次去洛阳送信时得罪权贵,遭人毒打,差点小命不保。

原来,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洛阳的鲜卑贵族们就陷入崇尚汉化、重文轻武的风气中。朝廷内部,武官要比同级别的文官地位低半截。像高欢这种初出茅庐的边镇人士,居然敢在贵族赐食的时候,与主人同桌吃饭,成何体统?不打你打谁?

得知高欢遭人毒打,娄昭君既愤怒又心疼。她主动要求随军,到营中照顾高欢起居饮食,直至丈夫完全康复。

高欢心里也很憋屈,他不明白为何同样生而为人,边镇将士只配在前方浴血奋战,而后方的贵族却可以肆意捉弄甚至惩戒他们。在养伤期间,他还亲眼目睹洛阳城内的禁军烧了禁军统领家的房子。对于如此作乱犯上的军中哗变,朝廷居然置之不理。高欢很难想象,这种朝廷,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果然,不久后,六镇军民因讨薪不成,发动震惊天下的“六镇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王朝统治。天下大乱,伤好的高欢也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娄昭君。

北魏六镇起义示意图。图源:网络

没想到,身为鲜卑贵族的娄昭君居然举双手赞成高欢的决定。

她提醒高欢,若君真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此时就应该散尽家财,广交宾客,壮大声威。如此,才有机会在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

她还建议高欢可以先投靠周边势力强的诸侯,待日后看准形势,再脱身单干。

于是,高欢和姐夫尉景率部投奔了河北起义军首领杜洛周。

02

当时北魏六镇起义势头正盛,紧随杜洛周之后,尔朱荣、万俟丑奴、鲜于修礼、葛荣等人也笼络了大批人马,在边境上举义。

然而,值此枭雄并起之际,杜洛周却安于现状。

领导没有开拓精神,必然影响小弟的发展前途。对此,娄昭君替高欢忧心忡忡。她主动找到高欢的姐夫尉景和自己的姐夫段荣,说服他们与高欢一起做掉杜洛周,将这支已经打出名号的义军收入囊中。

谁知,这场经过精心策划的刺杀,最终却以失败收场。好在,计划开始前,高欢等人已想好退路。计划失败后,他们就顺势投靠了葛荣。

葛荣与高欢一样,原先也是怀朔镇镇兵出身。所以,投奔了葛荣的高欢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葛荣靠内部造反起家。他原先不过是这支义军中的一个分支头领。老大鲜于修礼被部下杀害后,葛荣就顺势吞并了他的队伍,成为当时河北起义军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

可是,娄昭君照样看出了葛荣的自大。她认为,天下各路起义军中,唯有发家于北秀容川(今山西朔州)的尔朱荣最能成气候。因为,尔朱荣的队伍都是家兵,个个长得五大三粗,一等一的套马汉子,与当初依靠贺兰部发家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很像。跟着他,咱们或许才有更大的机会。

就这样,高欢又一次作出了人生重大抉择——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图源:影视剧照

尔朱荣一开始对前来投奔自己的高欢十分看不起。这导致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欢一家生活清苦。

此时,高欢与娄昭君已经相继拥有了高澄、高洋两个儿子。作为顾家的男人,高欢觉得特别对不起妻儿。反倒是娄昭君觉得没什么,她认为男儿应该志在四方,做个伟丈夫,家里的事,就全交给她好了。

高欢追随尔朱荣征战期间,娄昭君留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天冷了,她就出门,在帐篷外燃马粪取暖,还不时制作棉靴,赠予亲族部属,与他们一起吃大锅饭,共渡难关。

正所谓“是金子到哪都会发亮”,一次,高欢跟着尔朱荣去马厩,恰逢一匹烈马在里边捣乱。高欢赶忙冲入马厩,三两下把烈马驯服,临了还不忘提醒在马厩外的尔朱荣:“对付恶人,也得这么办!”

当时,尔朱荣正为下一步的军事推进感到烦恼,听高欢这么一说,就赶紧询问对方有何良策。

高欢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而您神功圣武,正是时机打出“清君侧”旗号,号召天下群雄拨乱反正,如此大业既成。当然,这也是我高欢的个人意愿!

尔朱荣听罢大喜,拉着高欢的手回帐详谈。两人从中午聊到深夜,高欢出来时,已经成了尔朱荣身边的首席军师。尔朱荣之后甚至公开表示,假若哪天他不在了,能代替他统领全军的,唯贺六浑(高欢小名)耳。此后,依照高欢的计谋,尔朱荣果断出兵洛阳,在“河阴之变”中,屠尽北魏一干宗室大臣,控制了朝廷的实际权力。

在正史中,这一系列重大历史变故并没有娄昭君的身影,但草蛇灰线早已埋下,这背后少不了娄昭君的推波助澜。

03

尔朱荣掌控北魏实际权力后,他的盟友元子攸以宗室的身份被推举为新帝,即孝庄帝。作为尔朱荣的“头马”,高欢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以定策之功,被封为铜鞮伯,跻身贵族之列。

然而,孝庄帝与尔朱荣的分歧,此时却是越来越大。察觉到老大的危险,高欢极力劝尔朱荣顺势称帝,可对方这次并未采纳他的建议。结果,孝庄帝先发制人,迎娶了尔朱荣的女儿,并假借尔朱氏产子之名,将尔朱荣骗入宫中刺死。

尔朱荣死后,侄子尔朱兆继承了叔叔的权力。但,尔朱兆是个莽夫。不多时,充满智谋的高欢便趁机收编了他的六镇余部,起兵与之决裂。

经过一轮激烈的对抗,高欢终于在中兴二年()的韩陵之战中,掌握主动,攻入洛阳,推翻了尔朱氏集团,拥立元修(即孝武帝)为帝,以大丞相、渤海王的身份控制着北魏朝政。

作为曾经的“军嫂”,娄昭君苦尽甘来,成为一代王妃。

娄昭君。图源:影视剧照

不过,身份转变后的她,却没能因此而尽享丈夫的爱。因为,自掌权之日起,高欢就纳尔朱荣的女儿大尔朱氏为别室,以此来安抚原尔朱集团成员。

换句话说,娄昭君做王妃,实际上就是要与别的女人一起分享丈夫高欢的爱。但娄昭君很大度,她主掌后宅,做事只讲究对错,从不因某事将矛头对准丈夫身后的其他女人。她还时不时给那些命运不能自主的女人们施加恩惠。因此,高欢的后院始终以和平相处,很少发生矛盾。

高欢掌权北魏的模式,与尔朱荣颇为相像。孝武帝元修即位后,也迎娶了高欢与娄昭君的长女高氏为皇后。随着时间推移,孝武帝对高欢的擅权也越来越不满。后来,孝武帝出走洛阳,投奔高欢的对手宇文泰。尽管孝武帝最终难逃一死,但高欢所领导的东魏与宇文泰所领导的西魏,对峙争雄的局面却就此形成了。

由于宇文泰初时的实力远不如高欢,因此,在作战时宇文泰谨慎用谋,高欢吃了不少败仗,连带着娄昭君也吃了不少苦头。

沙苑之战爆发前,高欢又一次率部出征,恰逢娄昭君身怀六甲,即将临产。半夜,娄昭君产下一对龙凤胎,自己产后大出血,危在旦夕。身边的人都十分担心娄昭君的安危,打算快马加鞭去追回高欢。娄昭君却拼尽全力告知众人:“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们现在把高欢叫回来能顶啥用处,别徒增大王的烦恼便好。

高欢得胜而归后,听闻妻子的深明大义,钦佩至极。或许正因如此,即便高欢后来又续娶了广平王妃郑大车、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但在他心目中,娄昭君始终无可替代。

大尔朱氏。图源:影视剧照

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政治盟友。

04

东魏天平四年(),高欢兵败沙苑。那一阵子,宇文泰以寡敌众的教科书式操作始终在高欢的脑海中浮现。

为了给老大找回自信,高欢的小弟侯景主动请命,说只需要借给他两万兵马,就能打得宇文泰满地找牙。

宇文泰。图源:影视剧照

对于侯景的忠心,高欢是清楚的。不过,他刚刚遭遇大败,侯景的提法是否可行,抑或别有用心,他也拿不准。他将自己的犹疑告诉了娄昭君,并坚持认为侯景忠心耿耿。

谁知,一向支持丈夫的娄昭君,此时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侯景借兵,只会借而不还。到时,侯景利用手上的兵力谋反,才遭遇大败的高欢定然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再者,侯景是高欢手下重要的谋士和将领,一如当初高欢与尔朱荣那般。如若放任侯景和宇文泰火并,万一出点什么状况,也是高氏集团难以承受的。

所以,娄昭君认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打宇文泰,十分不可取。

高欢听了娄昭君的话,立即终止了借兵给侯景的念头。后来,侯景果然叛逃南方。

东魏武定五年()正月,高欢逝世。至死,他也没有改朝换代,甘为人臣。

高欢死后,其与娄昭君的长子高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东魏实权早已事实上掌握在高氏家族手中,从高澄成为渤海王起,他就为下一步称帝做着周密的安排。

但人算不如天算,武定七年(),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高澄却意外被身边的膳奴所杀。高氏夺权,瞬间付之东流。

此时,高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护住丈夫的心血,娄昭君忍住丧子之痛,秘不发丧,力排众议,将一向在高氏内部不被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