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太子,拓跋晃龙山大先生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m.39.net/nk/a_7805810.html
拓跋晃

太武帝拓跋焘正平元年公元年,在北魏发生了一场父子相残的历史悲剧。六月,太武帝拓跋焘在南征汝南期间,闻听太子拓跋晃淫乱于朝内,并想谋杀自己,便从南方返回平城的途中假装去世,趁太子拓跋晃迎丧之际,将拓跋晃诱擒,并装于铁笼,捶击三百鞭后杀死。这也是北魏太子权力和北魏王朝最高政治权力斗争的结果。

魏都平城

使的太子权力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从明元带拓跋嗣开始实行的太子监国之制。拓跋焘是太子监国的受益者,正因为拓跋嗣采纳了崔浩建议,实行了太子监国之制,拓跋焘才顺利继承皇位。因此,拓跋焘在继位后的十一-年即太延五年(年),因其长年征伐在外,他仿其父太子监国之制,让其长子拓跋晃监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拓跋焘

拓跋晃,母贺夫人,延和元年(年)春正月立为太子,不久录尚书事,时年五岁。时年五岁,好读经史,博闻强记。太延五年(年)监国,时年十二岁。晃监国以后,东宫集团应运而生并发展,拓跋焘父子之间矛盾随之出现并加深。在太平真君五年(年)拓跋晃总百官,时年二十二岁。拓跋晃由太子、录尚书事到监国再到总百官,东宫集团的权势这时也进人鼎盛阶段,“是时方隅未克,帝屡亲戎驾,而委政于恭宗。”(《魏书》卷-百一十《食货志》)因太武灭佛等事件使父子间的矛盾也随之加深。到太平真君十一年(年),父子矛盾更加激化。拓跋焘南伐时,以太子拓跋晃屯兵漠南,以皇子吴王余留守平城,这意味着实际上已取消子拓跋晃的监国之权。

正平元年(年)二月,拓跋焘在返平城途中,将屯兵漠南的拓跋晃调到鲁口,“癸末,次子鲁口,皇太子朝于行宫。”(《魏书》卷四《世祖纪》)擒之。三月,回平城后,对东宫集团大加搜检,将拓跋晃的心腹合仇尼道盛、任平城及东宫官属等捕杀。“魏主怒,斩道盛于都街,东宫官属多坐死。”(《资治通鉴》卷-百二十六)六月,拓跋晃死,时年24岁。

拓拔浚

对于拓跋晃的死各史记载不一。《魏书.阉官.宗爱传》载:恭宗(拓跋晃)之监国也,每事精察。爱天性险暴,行多非法,恭宗每衔之。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东宫,微为权势,切祖颇闻之。二人与爱并不睦。为惧道盛等案其事,遂构告其罪。诏斩道盛等于都街。时世祖震怒,恭宗遂以忧薨。这里说的是拓跋晃怕受牵连忧惧而死。

刘据

《魏书.世祖纪》附恭宗景穆帝条称:“恭宗“正平元年六月,薨于东宫,时年二十四。”未说死于什么原因。但在本世纪末史臣曰:“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恭宗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这里其实告诉我们,太子拓跋晃和西汉武帝太子刘据一样,刘据死于政变,拓跋晃同刘据一样而死。关于这一点《宋书》和《南齐书》记载都可以佐证。

平城附近

《宋书.索房传》载:“焘至汝南瓜步,晃私遣取众营,虏获甚众。焘归闻知,大加搜检。见惧,谋杀焘.焘乃诈死,使其近习召晃迎丧,于道执之,及国,以铁笼,寻杀之。”《南齐书魏虏传》也称:“后谋杀佛狸(拓跋焘)见杀”,我们从不同史书记载可知,拓跋晃之死,不是优惧而死,而是皇权与监国之争,最终戾园之悼”。一年后,拓拔晃之子拓跋浚即位,追尊拓跋晃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魏都平城.拓跋焘

拓跋晃监国长达十二年,遂形成了一股可与皇权抗衡的东宫集团势力,这是拓跋焘所不能接受的,再加宗爱等人从中挑唆,一场父子间的最高权力之争就在所难免。但正平事变的结果是皇权与东宫集团两败俱伤。太子拓跋晃死后不久,拓跋焘又伤心又后悔,拓跋焘在诏见高允时,见高允为此悲不能止,拓跋焘也情不自禁落泪,“世祖流泪,命允使出。”(《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拓跋焘恨宗爱进谗言,宗爱怕拓跋焘杀他,就先下手为强,正平二年(年)二月,下毒害死了拓跋焘。可惜拓跋焘英武一世,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宠信的人手中。时太武帝拓跋焘年四十五,葬于云中金陵,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魏都.平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