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友胜我们知道,古代著作没有标点符号。因此,我们要读懂古代书画理论就必须先正确断句,清楚知道每句话的标点符号。否则标点不清楚,你未必能正确理解一些书画理论。比如南齐书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理论就存在两种标点。同样一句话,标点符号不同,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下面是同样一句话,标点不同,意思全变了。老师对不听教的学生说道:“对牛弹琴。”不听教的学生回答道:“对,牛弹琴。”老师指责学生,学生断句标点巧妙回击老师。这就是标点的力量。那么,古代书画论也存在标点不一样意思不同的现象。比如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绘画术语“六法”,是南朝齐(—)时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归纳整理的绘画六条标准。它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是一种标点,但是还有一种标点:“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同一内容的两种标点法,给人的启示是不一样的。我们业余书画爱好者在练字的时候常常会自觉地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说达到了人人王羲之,家家兰亭序的状态。可是我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谢赫总结出来的“六法”去做的人还真不是很多。比如画美女的手,张大迁能够自信满满地说:“我叫画唐朝美女的手,我不会画宋朝美女的手给你看。”我们知道他到敦煌莫高窟临摹了大量古代壁画,精通历朝历代的人物山水技巧,因此有文化自信。我们一般的人却不能在传移摹写古代绘画技巧上下功夫,抽筋折骨,总是在宣纸上自我满足劣技之境。谢赫把传移摹写之法放在最后一法中总结出来,尤其是后一种“传移,摹写是也”这种标点法,让人更能明白其重点。在我看来这是告诉人们要想掌握前面五种技法,传移摹写之法是垫底的技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画,就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两种标点不是我给标点的,而是前人断的句,有感于此写此小文以记之,不知读者诸君是否还有新标点法,如有公布出来供大家学习。新款长卷宣纸书法专用纸米加厚生宣半生半熟宣纸书法国画作品纸加厚60cm*米京东查看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