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夫人与伏皇后刘勋兴衰始末猜想

作为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刘勋曾参与过建安十八年()针对曹操的劝进运动,但其最终下场却是“以不轨”伏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谜团。

梳理现存史料,结合籍贯、出身、活跃时间等因素,笔者认为刘勋的兴废盛衰或与两名汉末女子高度相关。其一是曹操的夫人卞氏,其二是刘协的皇后伏氏。

与卞氏的往来促成刘勋发迹,与伏后的往来则导致刘勋身死。

鉴于刘勋无传且遗存史料有限,上述观点或许存在求之过深的嫌疑,权作抛砖引玉之谈。

本文共字,阅读需12分钟

①刘勋的出身问题着手分析刘勋与卞氏的关系之前,首先要确定刘勋的出身。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勋当为东汉琅琊国宗室,而曹操的夫人卞氏也是琅琊人。

(刘)勋字子台,琅邪人。--《魏略》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魏书武宣皇后传》

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一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两汉魏晋时期,士人一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后汉书光武帝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汉书高帝纪》

另外根据《刘晔传》,可以确定刘勋的宗室身份。因为《晔传》称传主“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因此“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在汉末乱世担心受到宗室身份的拖累,便将自己的部曲转交给同在扬州割据的刘勋;刘勋无所忌讳,遂欣然纳之。按刘晔为“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后(裔)”的出身来看,与刘晔合作并拥兵的刘勋,必为宗室无疑。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魏书刘晔传》

②琅琊宗室与卞夫人的关系猜想西汉琅琊国的治所设在东武县,东汉则设在开阳县。刘勋郡望琅琊,出身县邑不详,依理而论,应为开阳。

(刘)京上书愿徙宫开阳,以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五县易东海之开阳、临沂,肃宗(汉章帝)许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曹操夫人卞氏的籍贯,恰恰是琅琊开阳,与琅琊国宗室同郡同县,共为乡里。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魏书武宣皇后传》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卞夫人初为妾室,被曹操纳于谯县,后“随太祖至洛”。曹操早年曾因卷入宋奇案而遭罢官免黜,直至中平五年()八月始复启用。换言之,卞氏跟随曹操前往洛阳,当在中平五年之前。

(卞氏)年二十,太祖于谯(县)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魏书武宣皇后传》

(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年号共存续六年(-),而刘勋在“中平末”曾担任过建平县长。建平县与曹操“纳卞氏为妾”的谯县一步之遥,两县同属沛国(见《续汉书郡国志》)。

中平末,(刘勋)为沛国建平长,与太祖有旧。--《魏略》

按王沈《魏书》,卞氏生于延熹三年(),则其与曹操成婚时间当在光和三年()前后。彼时曹操正在赋闲,于老家“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刘勋彼时身居何职史籍无载,不过按其中平末年已“与太祖有旧”的记载推断,他与曹操的交往似在此之前。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让县自明书》

关于曹、刘二人“有旧”的具体来源,史书语焉不详,不过按照彼时的嫁娶传统,士人的婚姻多局限于乡里,罕与外乡通婚(见《文德皇后传》)。比如曹操的正室丁氏便是谯沛出身。

(郭)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在此背景下,一个在谯沛老家赋闲的青年乡宦,拥有一个琅琊出身的妾室,本身就是比较反常的事情。

合理的猜想,便是琅琊国宗室早年曾在曹操与卞氏之间曾经扮演过牵线搭桥的角色,双方因此攀上关系。

从可见史料来看,琅琊国诸多宗室与曹氏的关系非同一般。不仅刘勋“与太祖有旧”,琅琊王刘容、刘容之弟刘邈均与曹操交厚。曹操在兖州割据时期,刘容曾派遣其弟远赴长安,向献帝“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因此得到曹操的感激。

初平元年,(刘容)遣弟(刘)邈至长安奉章贡献……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献)帝,(曹)操以此德于(刘)邈。--《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刘容遣弟至长安,称曹操忠于献帝更不必说,汉末丧乱之初,曹操之父曹嵩为了躲避兵乱而举家前往琅琊。按刘容死于初平四年()而曹嵩遇害于同年的记载而论,曹嵩的依附对象必是琅琊国宗室无疑。

初,曹操父(曹)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陶)谦。--《后汉书陶谦传》

是岁(初平四年),琅邪王(刘)容薨。--《后汉书献帝纪》

从诸多史料线索分析,谯沛曹氏与琅琊宗室具备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因此他在青年时期拥有一个琅琊出身的妾室属实合理,而琅琊诸刘氏在其中有很大概率扮演了牵线的角色。

③刘勋在建安初期的发迹作为一名与孙策争衡失利的落拓军阀,刘勋拥有的政治资源相对有限,但他在曹操麾下却意外获得了惊人的优越地位。

(孙策)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并(袁)术、(刘)勋妻子。--《江表传》

建安年间(-)是曹操践行“以魏代汉”的重要历史阶段,按刘晔“不欲拥兵”的记载看,彼时的诸多刘姓宗室身处嫌疑之地,地位十分尴尬。刘备亦曾短暂依附曹操,很快也因“揆彼(指曹操)之量必不容己”而狼狈出奔。

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蜀书先主传》

值得注意的是,刘勋在此期间竟全无困扰。他本人担任征虏将军,“贵宠骄豪”;其宗族成员可以父死子继,相继担任豫州刺史,与青徐豪霸集团的臧霸、孙观等人同等待遇。

(刘)勋兄为豫州刺史,病亡。兄子(刘)威又代从政。--《魏略》

(臧霸)薨,谥曰威侯。子(臧)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子(孙)毓嗣,亦至青州刺史。--《魏书臧霸传》

更令人吃惊的是,刘勋还在曹操的包庇纵容之下,获得了与曹洪相近的政治地位,被称作“军中豪右”。

(杨)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驰骑告子弟,使各自检敕。--《魏略》

曹洪、刘勋为军中豪右曹洪是诸夏侯曹氏中的实力派人物,且以纵横不法著称(见《杨阜传》、《满宠传》)。刘勋身为一介异姓,竟能与曹洪齐名,其得宠程度足见一斑。史书称刘勋“贵震朝廷”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平虏将军刘勋为太祖所亲,贵震朝廷。--《杜氏新书》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刘勋的发迹阶段与卞氏地位的上升阶段基本一致,存在惊人的巧合。

卞氏出身倡家,地位比较卑贱。曹叡的妃子虞氏曾因失宠而公开讥讽“曹氏自好立贱”,此言虽是骂辱曹叡皇后毛氏(出身车工家庭),但也暗含深意,一并讥讽了倡优出身的卞氏。

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魏书明悼皇后传》

像卞氏这种出身,本无机会染指正室之位,但因为建安二年()曹昂的意外战死,导致卞氏之子曹丕凭借年龄优势占据了夺嫡的先机。而曹彰、曹植、曹熊并为卞氏所出,因此卞氏在妻妾中坐大之势遂不可挡,彼时就连离异归家的丁氏(曹操原配)也被迫降尊纡贵,向卞氏服软。

(卞氏)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氏)谢曰:“废放之人(自谦之辞),夫人(指卞氏)何能常尔邪!”--《魏略》

刘勋于建安四年()归顺曹操,距离曹昂战死()已过两年。此时的曹丕、曹彰诸子凭借年龄优势已逐渐获得曹操的注意并被加以栽培,而刘勋亦在此期间发迹。

另外,刘勋与曹丕的私交相当不错。曹丕在《典论》中曾记载与刘勋宴饮之事。

余(指曹丕)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典论自叙》

刘勋、邓展尝与曹丕共饮曹丕性情阴骘、心胸狭隘,史有明载(见《文帝纪》赞语)。从可见史料看,能够参与曹丕宴饮聚会之人(刘桢、吴质、王忠、邓展、曹真、曹休、朱铄、陈群、司马懿等人)无一不是其腹心。刘勋能够出席这种私人宴会,与曹丕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帝尝召(吴)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质别传》

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刘)桢独平视。--《典略》

作为一个晚在建安四年()才委质归诚的降臣(曹丕彼时已经十三岁),刘勋与曹丕的关系未免好得有些不正常。

(四年)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魏书武帝纪》

合理的解释,便是前文提到的、刘勋家族曾与卞氏有旧(二者同出琅琊,为乡里之亲),凭此倚仗得到曹操的宠信与曹丕的青眼。

④刘勋的记载倾向问题及其死亡时间刘勋在曹魏“贵宠骄豪”、“贵震朝廷”,还参与了建安十八年()针对曹操的劝进运动,且在群臣班次中力压夏侯惇,可见他于魏当有大功。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等劝进。--《劝进魏公表》

然而如此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中竟全无列传,记载寥寥,且多数围绕其早年割据庐江的事迹(附逆于袁术,大败于孙策),以及之后骄纵不法之事迹(见《司马芝传》)。如此笔法,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即刻意抹煞其存在、贬低其地位。

刘勋的表字与籍贯仅见于鱼豢所撰《魏略》,这是一部私史性质较浓的史书。照此推断,不仅陈寿未替刘勋立传,连王沈(曹魏时期的《魏书》作者)都很有可能刻意忽略其存在。其核心原因便是刘勋因“不轨”伏诛,事涉敏感。

后(刘)勋以不轨诛。--《魏书司马芝传》

“不轨”是一个色彩强烈的词汇,基本等同于谋逆。按刘勋与曹操的亲密关系来看,这种罪名令人十分困惑。

刘勋的卒年无载,不过建安十八年()曹操僭号魏公时刘勋曾参与过劝进,可知彼时尚在人间。然而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僭号魏王之时,刘勋却不见记载,应已不在人世。

照此推断,刘勋当死于建安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间(-),罪名为“不轨”。

结合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在此期间,曹魏与汉廷内部确实曾发生过一起影响深远的政变,即建安十九年()的伏后之难。

(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后汉书献帝纪》

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此次政变,伏皇后被杀,所生二子一并遇害,献帝遭到曹操的进一步惩戒,彻底沦为傀儡。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伏皇后的籍贯亦是琅琊,与刘勋同郡。

献帝伏皇后讳寿,琅邪东武人。--《后汉书皇后纪》

⑤伏皇后与刘勋家族的往来猜想按刘勋在建安十八年()参与劝进曹操,十九年()便卷入伏后之难,似不合常理。其实背后有据可循。

(1)伏后的汉室色彩

伏皇后不仅与刘勋为乡里,还具备强烈的汉室色彩。

伏后出身琅琊东武,先祖伏湛于东汉初年为大司徒,受封阳都侯(隶属琅琊)。而琅琊国先祖刘京于东汉初年受封琅琊,初治莒,后治开阳。两家比邻而居,一为勋贵、一为宗室,绵延百年,或为世交。

建武三年,(伏湛)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后汉书伏湛传》

(刘)京都莒(县)……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便利,京上书愿徙宫开阳(县)。--《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另外,伏皇后之嫡母为汉桓帝之女阳安公主。从身份角度看,伏氏家族对刘勋当同时具备“乡里”与“汉室”的双重吸引力。

(伏)完,沉深有大度,袭爵不其侯,尚桓帝女阳安公主。--《后汉书皇后纪》

(2)汉魏嬗代的历史背景

刘勋虽然凭借私交得到曹操的宠信,但并不能改变汉室倾颓的历史大势。

实际自建安十一年()始,曹操便开始大肆削弱地方上的刘姓诸侯。同年他废黜了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等八个汉廷诸侯国,只保留了琅琊国,立刘容之子刘熙为嗣王。彼时尚处在刘勋与曹操的蜜月期,此举或有安抚之意。

是岁,立故琅邪王(刘)容子(刘)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八国皆除。--《后汉书献帝纪》

至十八年时(),未详刘熙之封国是否尚存,但曹操僭称魏公(破坏东汉的王、侯二等爵位制)的行径,却明确地宣示了“以魏代汉”的政治计划,这极有可能导致刘勋产生惊惶畏惧之意。

(董)昭建议:“宜修古建封五等。”……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魏书董昭传》

(3)汉献帝的行为逻辑

作为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傀儡皇帝,刘协在政治上的发挥空间十分有限。

在“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的背景下,刘协孤掌难鸣,他反抗曹操的一贯手法,便是通过拉拢外戚、宗室来策划政变。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汉书皇后纪》

建安四年(),刘协曾通过外戚董承来拉拢宗室刘备,密图曹操,事泄不成。照此推断,建安十九年()刘协通过外戚伏氏拉拢宗室刘勋,也十分吻合其一贯的行为逻辑。

献帝密诏董承、刘备以图曹操而且按《后汉书》的记载看,伏氏家族自董承死后()便“怀惧,令密图之(指曹操)”。按刘勋于建安四年()归降曹操,二者的私下往来,或许早已有之。

(献)帝以(董)贵人有姙(身孕),累为请,不能得。(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伏)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后汉书皇后纪》

伏后之难的结局相当残酷:伏后二子遭到曹操的凶狠鸩杀,“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可谓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刘勋的下场则是“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按《司马芝传》、《杜氏新书》的描述来看,彼时甚至连与刘勋有过书信往来的臣僚也在清洗之列。

(刘勋)多所属讬,(司马)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魏书司马芝传》

(刘勋)尝从(杜)畿求大枣,畿拒以他故。后勋伏法,太祖得其书,叹曰:“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杜氏新书》

虽然《魏书》不言刘勋伏诛的具体原因,但从时间、罪名、下场等角度分析,刘勋有极大概率卷入了伏后之难,并因此遭到夷灭。

至于曹操在此事件中是否存在借题发挥、清洗异己(类似魏讽案)的考虑,则难以定论。不过作为一个染指兵权的东汉宗室,刘勋受到曹操的猜忌当无疑问。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魏书崔琰传》

吴人《曹瞒传》记载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很明显,作为曹操“故人”的刘勋,也未能幸免。

曹操持法峻刻,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民国学者吕思勉曾怀疑伏后之难另有隐情,惜史料所限而未能更进一步。如果笔者的猜想成立,那么刘勋当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所以我说,伏皇后的被杀,是一定另有政治上的阴谋的,不过其真相不传于后罢了。--《三国史话》

⑥小结作为一名活跃于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刘勋在《魏书》之中无传颇显反常。作为一名参与过劝进曹操的东汉臣僚,其“不轨”之罪名更是令人困惑。

从籍贯、活跃时间、早年经历入手,可以渐次串联起琅琊宗室与卞氏、伏氏的关系。

刘勋受到曹操、曹丕父子的青睐,有很大概率是因卞夫人之缘故。而刘勋暴死于建安十八年之后,则有很大概率是卷入了伏后之难。“乡里”关系在诸多事件当中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刘勋的兴废盛衰盖出于此。

从后来者角度看,相比于刘晔、刘艾等“不欲拥兵”的宗室,刘勋少了几分自知之明;相比于“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的刘备,刘勋又少了几分枭雄胆色。最终他既未能割据一方,也未能平安善终,后嗣颠蹙,宗族倾覆,徒留叹息。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