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书法基础的朋友,对于一件书法作品的好坏,往往执着于字形的整齐规范与否,而对于其字里行间的用笔以及整体的格调气韵则很难体会,而往往将看起来比较“丑”的字,一概称之为“丑书”,而其中最大的误会,便是对于苏东坡书法的评价。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我们之前曾经发文多次探讨过苏东坡的书法,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他的字不堪,是其文学之才华带动了他的书法,甚至将其书法归纳为名人书法,这便是书法没有入门的一个粗浅认知。
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苏东坡的字究竟好在哪里呢?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要谈论苏东坡的字,要立足于整个书法史,在整个书法史上,晋人奠定了一个最高峰,而唐代亦步亦趋,较大程度继承了部分晋人的精华,而“五代丧乱,笔法凋敝”,书法发展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派是以苏舜钦和苏舜元以及蔡襄、欧阳修为代表的“尚法”一派,还是就是以米芾为代表的“集字入古”一派,苏东坡与黄庭坚可成一派,乃是在尚法的同时,锐意创新,“尚意”便是值得这两个人。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苏东坡的字取胜之处在于他的性情与书法完美融合,在于他深厚的书法实践之后的“无法”状态,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书造意本无法”,其实这是自谦的话,不是“无法”,而是“有法”之后而“忘法”不被法度所拘囿的一种状态。
晚年的苏东坡有一件封神之作,这件作品从格调上来看,丝毫不亚于晋唐名家,可以说这幅字撑起来整个大宋书法。
此作就是著名的《洞庭中山二赋》。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公元年的时候,苏东坡爱妻王闰之去世,同年,宠幸他额高太后去世,哲宗上位之后疯狂打压旧党,苏东坡也受到牵连,被贬定州之后,次年又被贬岭南,此卷便是苏东坡在前往岭南途中所写的名作,这一年苏东坡59岁。
59岁的苏东坡不仅在人生上,经历了诸般的磨难,在艺术上更是登堂入室,这个时候他的字已近入神坐照之境界,就像黄庭坚所说:“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可见,其晚年的书法已有大成。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洞庭中山二赋》可以说是苏东坡传世作品最为“工整”的一件作品,没有似《寒食帖》那样可以的夸张,也没有如同《李白仙诗卷》那样高妙的气格,而是平实的书写,而平和中正当中,自有苏东坡内在的精微变化和不俗的格调。
这样的字才是最值得后世学习的经典。从取法上来看,此卷有晋格、他唐法,有李邕、颜真卿、杨凝式诸人的风格,但更多的乃是苏东坡他自己的面目,全篇气势鼓荡,字字用笔饱满而坚实,正如黄庭坚所说:“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学书之人,若将此卷临摹精透,你对于苏东坡书法,对于宋人书法,将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此卷也是真正值得每一个书法人毕生珍藏的旷世法帖。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全卷本而今,我们将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这件《洞庭中山二赋》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原,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一处细节都与真迹无二。
欲购此苏东坡《洞庭中山二赋》全卷超清版复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