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11月30日,中华书局点校本《周书》修订本新书发布会于线上举办。发布会上,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副主任胡珂、《周书》修订本责任编辑刘学就《周书》的内容及出版过程等进行了分享。《周书》:成书较早,保存资料原始《周书》,共五十卷,包括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是唐朝令狐德棻等编纂的官修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从公元年北魏东西分裂到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周书》的作者令狐德棻,为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人,曾任秘书丞,礼部侍郎,后迁国子祭酒。他曾参与过《艺文类聚》《氏族志》《晋书》《五代史志》及太宗、高宗实录的编纂,监修国史。西魏、北周政权比较重视本朝历史的编纂,有起居注、国史编纂的制度,“史局”中保存有比较原始的材料。入隋后,西魏、北周史的编纂仍在继续。《隋书》卷三三《经籍志》正史类著录《周史》十八卷,是隋吏部尚书牛弘未成之作。牛弘在北周曾“专掌文翰,甚有美称”,后“加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他对西魏、北周历史颇为熟悉,入隋后是撰写周史的理想人选。《周书》书影。唐朝开国之初,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令狐德棻向唐高祖李渊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年后“群书略备”,修史条件渐趋成熟。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向高祖建议编写前朝史书,获得允准。次年,高祖下诏命中书令萧瑀等编修魏、周、隋、梁、齐、陈史书,其中周史由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负责。但当时天下尚未一统,政局不稳,百废待兴,故修史“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修史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太宗敕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修周史。在实际修撰过程中,令狐德棻等人主要以牛弘《周史》为蓝本,并参考西魏、北周史官所撰国史、起居注、唐初征集的家状类文献以及时人回忆而作的记录。到贞观十年(),《周书》与其他四朝史同时修撰完成。《周书》中保存了不少与典章制度相关的史料,于东魏、北齐、梁、陈史事也多有涉及,还收录了一些书信、时策、诗赋等,是研究北朝历史和中古文学的珍贵文献。由于唐以前记述西魏、北周历史的典籍都没有留传下来,就现存有关西魏、北周历史的资料而言,《周书》成书较早,保存的资料也最为原始,作为“二十四史”之一部,价值弥足珍贵。此外,大家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