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宇文泰冒险奇袭击退东魏军,令西

公元年至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由此进入了多年的混战阶段,高欢宇文泰这两个对手都想吃掉对方,不过就结果而言,宇文泰奠定的北周成为了东魏西魏争斗中最后的胜者,就东魏西魏之初的形式来看,东魏的实力更强,高欢在消灭尔朱荣集团后,实力达到巅峰,自然想要一统北方,而宇文泰在年,杀了孝武帝后,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可以说东魏西魏的第一阶段战争,也就是潼关之战,堪称是西魏的立国之战,要是此战宇文泰战败,那么西魏就是一个短命的政权。先简单说一下东魏西魏割据形成的过程,北魏末期崛起的高欢在掌管朝政后,引得了孝武帝的不满,所以孝武帝决定攻伐驻守晋阳,也就是今太原晋源区一带,但是孝武帝所掌握的所谓北魏中央军如何是高欢集团军队的对手,高欢趁势南下,孝武帝西逃入关,想要得到宇文泰的支持。《北齐书.神武帝纪》神武以孝武既西,恐逼崤、陕,洛阳复在河外,接近梁境,如向晋阳,形势不能相接,乃议迁邺,护军祖莹赞焉。高欢直接扶立元善见为帝,之后迁都,毕竟洛阳和关中太近,而且只要实现迁都,那么北魏皇室的影响力就更加弱小了,高欢也是不想再出现另外一个孝武帝,他需要一个听话的傀儡。而西逃的孝武帝也成为了宇文泰手里的烫手山芋,宇文泰自然也不想完全听从于孝武帝啊,毕竟高欢已经另立一个皇帝了,孝武帝的帝王已经遭遇挑战了,再者乱世之中,宇文泰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何必要当孝武帝的一个“马仔”呢?所以说孝武帝的存在严重约束了宇文泰的手脚,最终被杀了,宇文泰也扶持一个傀儡皇帝。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东魏西魏之分,但是国号都是大魏,这也就注定了双方必然是死对头,因为双方必然都以自己为北魏的延续,东魏西魏割据的开始就预示了此后多年的互相攻伐。一开始西魏的疆域主要是立足也关中,加上陇右和河西走廊地区,还有今陕北一带,国力自然没有东魏强大,而且宇文泰还有一个弑君的罪名,东魏拥有优势。所以在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至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东魏西魏第一阶段的战争开始了,高欢是准备直接灭了宇文泰的,而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相当于是打赢了一场立国之战,击退了强势的东魏军,保住了关中,也保住了西魏的根基。《周书.文帝纪》(大统元年)东魏遣其将司马子如寇潼关,太祖军霸上,子如乃回军自蒲津寇华州,刺史王罴击走之。在西魏之初,东魏就开始试探性进攻了,东魏司马子如进攻潼关,以及华洲也就是今陕西大荔,其实司马子如的进攻目的是为后来的军事行动打下基础,也就是在蒲津渡口附近建立一个坚固的前进基地,为东魏进一步攻取关中扫清障碍,只是被西魏击退了。公元年的高欢还没有办法集中全力去对付宇文泰,虽说东魏实力强大,但是同样问题也多,高欢既然想一战定乾坤,直接灭了西魏,那么就需要有完全准备,那么高欢就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件是稳定内部,清楚所有反对实力,一件是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平息和南梁的战事,这两件事,高欢也都做成了。《北齐书.神武帝纪》(天平二年)神武袭击刘螽升,大破之……三月,神武欲以女妻螽升太子,候其不设备,辛酉,潜师袭之。其北部王斩螽升首以送。《南史.梁本纪》冬十月乙亥,诏大举北侵……十一月,雨黄尘如雪,揽之盈掬。己亥,诏北侵军班师……十二月壬申,与东魏通和。东魏天平二年平定了已经自称天子11年的刘螽升,天平三年,和南梁达成和议,可以说南梁本来也没想真的打啊,从下诏出征到双方议和,不到三个月,说实话,要是南梁真的准备大举北伐,准备时间三个月都不够,那时的梁武帝已经是后期了,不是早期那个勤政的帝王了,而是给南梁埋雷的帝王了,加之南梁最好的策略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待着东魏西魏双方死磕到精疲力尽,之后自己去占便宜,怎么会在那个时候和东魏开战,那是帮西魏的意思?至此东魏完成了西征的准备,高欢才大举西进,东魏西魏的潼关之战,进入了最焦灼的阶段,也就是在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一决胜负的时候到了。《北齐书.神武帝纪》(天平三年)十二月丁丑,神武自晋阳西讨,遣兼仆射行台汝阳王暹、司徒高昂等趣上洛,大都督窦泰入自潼关。《周书.文帝纪》三年春正月,东魏寇龙门,屯军蒲阪,造三道浮桥度河。又遣其将窦泰趣潼关,高敖曹围洛州。太祖出军广阳。东魏在军事上拥有优势,西魏虽然立足于关中,但是一大问题是没有掌握河东之地,也就是山西西南部黄河以东的区域,同时高欢的根据在晋阳,也就是太原,后来李渊攻入关中,就是从太原起兵,南下渡河,占据了空虚的关中,并立足于此,实现扩张统一的,而且当时李氏集团尚未掌握蒲津渡口,是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才让李氏集团快速攻占关中的。也就是说,扼守关中的潼关并不能完全抵挡东魏的大军,因此高欢选取了三路大军西征,高欢率部从晋阳南下,直抵蒲阪,也就是蒲津渡,大将窦泰从洛阳方向西进攻打潼关,高昂(字敖曹)率部打洛州,也就是今天的商洛,由此北上可以经蓝田攻入关中。面对东魏三路大军来袭,当时的宇文泰并未在前线,而在广阳,也就是今陕西临潼北,就东魏的军事布局来看,表面上,高欢是主攻方向,并且已经搭好浮桥,准备渡河,潼关也是东魏的另一主攻方向,只有高昂是偏牵制的力量。可以说潼关和华州是西魏东面的门户,任何一地失守就意味着关中暴露在东魏大军的威慑之下,而在如何应对的问题上,西魏内部是有分歧的。《周书.文帝纪》诸将咸曰:「贼在近,舍而远袭,事若蹉跌,悔无及也。」......太祖率骑六千还长安,声言欲保陇右。《周书.宇文深传》太祖乃隐其事,阳若未有谋者,而独问策于深。对曰......不如选轻锐之卒,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窦可擒也。既虏窦氏,欢势自沮。西魏大多数将领是不支持宇文泰主攻窦泰的,毕竟如果战事不利,那么高欢必然直接渡河,相对来说,有潼关这座坚城存在,只要潼关不失,就可以挡住窦泰,而击败了高欢所统东魏军,也就破解了此次东魏三路大军的征讨行动。当时宇文泰并未明确指定相应的计划,而是回到了长安,并且放出消息,说他要退保陇右,也就是有放弃关中西撤的意思,再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向宇文深征求建议,而宇文深也是坚定了宇文泰先击退窦泰的军事计划。相对来说,先打窦泰比先打高欢唯一的好处就是,窦泰和高欢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对方是否会去救的问题,窦泰是高欢的猛将,高欢被攻打,窦泰必然去救,而窦泰被围攻,高欢也不是不会救,而是时间问题,窦泰是不会有任何迟疑,直接渡河去救援高欢的,而高欢必然要考虑很多事情,所以在救援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迟缓问题。这给宇文泰机会,当然也有风险,因为一旦宇文泰被窦泰缠住,而高欢也渡河驰援窦泰,那么宇文泰的奇袭部队必然被东魏军所围困,一旦战败,潼关就危险了,要是碰上一个软骨头驻守潼关,潼关必然城门大开,直接迎接东魏军入城了,潼关一丢,那么西魏军气势就会急速衰落,华州也难保,关中的西魏军就真的没有一战之力了。而这也是西魏众多将领不支持宇文泰先打窦泰的原因之一。但是战争就是如此,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宇文泰果断执行了先消灭窦泰的计划,其从长安秘密出发,在之前散布假消息迷惑东魏的同时,到达了潼关,奇袭了没有防备的窦泰所部。《周书.文帝纪》窦泰卒闻军至,惶惧,依山为阵,未及成列,太祖纵兵击破之,尽俘其众万余人。斩泰,传首长安。《北齐书.窦泰传》四年,泰至小关,为周文帝所袭,众尽没,泰自杀。宇文泰的奇袭计划成功了,窦泰并未做好防备,东魏军尚未完成列阵,就被突然而来的西魏军击溃,也可以说窦泰太过大意了,就记载来看,即便宇文泰不奔袭潼关,要是潼关守军突然袭击也可能会击败窦泰,说到底是窦泰没想到西魏军还敢出城吧,窦泰的结局在不同的历史记载中是不同的,一个说在乱军中被斩杀,一个说是自杀,但都说明,当时窦泰并未逃走。窦泰的大意让宇文泰有了相对足够的时间,击溃这一支东魏军队,高欢想要救援也没来得及,而窦泰之败,令此次东魏西征的一支生力军丧失殆尽,短时间内东魏也无法在集中一支兵力攻打潼关,所以高欢只能选择撤军。《北齐书.高昂传》时高祖方有事关陇,以昂为西南道大都督,径趣商洛。山道峻隘,已为寇所守险,昂转斗而进,莫有当其锋者。遂攻克上洛,获西魏洛州刺史泉企,并将帅数十人。会窦泰失利,召昂班师。《周书.文帝纪》高敖曹适陷洛州,执刺史泉企,闻泰之殁,焚辎重弃城走。齐神武亦撤桥而退。企子元礼寻复洛州,斩东魏刺史杜密。太祖还军长安。少了窦泰牵制,西魏主力部队就可对付高欢了,所以高欢没有继续西进的意图,毕竟东魏没有必须一战灭西魏的理由,局势不利,自然选择撤退,而另一支东魏军,高昂已经攻陷了洛州,但是作为战略牵制部队,本来兵力就不足,所以在窦泰兵败后,也只能撤军,至此东魏第一阶段的大规模西征宣告结束,宇文泰打赢了此战,也就稳住了西魏的根基。而且此消彼长之间,西魏已经逐渐扳回了局面上的劣势,宇文泰趁高欢新败,大举东征。《北史.周本纪》八月丁丑,帝率李弼、独孤信......等十二将东伐,至潼关……于是宜阳、邵郡皆归附。先是河南豪杰应东魏者,皆降。也就是说,原本于洛阳为中心的地方豪强,开始逐渐依附于西魏,这对东魏来说局面是不利的,本来占据全局主动的东魏,本想一战灭掉西魏,但是窦泰的战败引起了全局的变化,西魏反倒是趁机东出,开始逐步蚕食东魏的地盘,双方的强弱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说,潼关之战,是东魏西魏第一阶段对峙的关键战役,高欢意欲消灭割据关中的宇文泰,三路东魏大军西征,的确一度让西魏倍感压力,只是宇文泰“艺高人大胆”,选择了风险高同时回报也高的战术打法,突袭了毫无防备的窦泰,打退了来势汹汹的东魏军,西魏得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立足局面。参考资料《北齐书.神武帝纪》《北齐书.窦泰传》《北齐书.高昂传》《周书.文帝纪》《周书.宇文深传》《南史.梁本纪》《北史.周本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