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用生命在诠释,虽然英年早逝却活的异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帝|第二期看了《独孤天下》之后,就想一定要专门有一篇文章写一写宇文邕。在提笔之前,笔者有许多想法,比如他是如何隐忍十二年终于杀掉宇文护的,又比如他是怎么顶住压力与东方的北齐为敌,还要兼顾和北境突厥谈判的。但是思量再三,哪一个片段,都无法同时涵盖宇文邕的雄才大略和英年早逝带来的遗憾,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题目。先说其英年早逝:宇文邕生于公元年,卒于年,享年35岁。我认为,古人普遍活的要短一些,所以只看他一个人的生平,还不能得出那种“惋惜”感,我们与他的“敌人”们对比一下好了:宇文护生于年,足足比宇文邕大了三十岁,而他被宇文邕杀掉时,已经将近六十;杨坚生于年,比宇文邕小两岁,他登基时是年,若宇文邕不死,也才刚刚42………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他活着,大概没有后来杨坚什么事了。再来说说他的灿烂。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想一个问题:什么是灿烂?是一生顺风顺水,无灾无难?虽然可贵,但好像平庸了一些;那么是大富大贵,高官厚禄?虽然这是世人所求,但仿佛又少了点价值可言。这里我们暂且先埋下一个疑问。宇文邕以上都不是,相反,他的前半生在当时人眼看来,是可怜,甚至可悲的——宇文邕乃宇文泰的第四子,非长亦非宠。《周书》中记载:宇文泰更看重三子宇文觉,希望他以后继承自己的大业,但是很担心独孤信反对,因此多次试探。从这个事迹可知,虽然史书中有宇文泰喜爱宇文邕的记载,但是论起更喜欢,还是宇文觉。正因如此,宇文泰死后,第一个称帝的不是他,第二个做皇帝的也不是他。当时北周的军政大权皆由宇文护控制,皇帝乃是傀儡。宇文觉,宇文毓都过早的表现出对宇文护的厌恶,因此分别被杀。这个时候,年仅十七岁的宇文邕继位了,是北周第三个傀儡|皇帝。做傀儡,是个可悲的因素,但同时,也是他“精彩”的起点,对于无能者来说,痛苦开始了,可是对于足智多谋者,博弈正式拉开帷幕。宇文邕走的第一步是:给了宇文护监督中外军事之权。监军是大权,也是国家致命之权,我认为宇文邕这一步正如同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要想取之,先要予之”;“要令其灭亡,先让其疯狂”。通过放手军权让宇文护放松警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此时的宇文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比拼,本来就不是自己的,那还不如直接送出,还能保命。诸如此类的攻心之举还有许多,要知道宇文邕足足忍耐十二年之久才将宇文护诛杀,这十二年是一场双线作战:明线处处讨好,暗线则私下部署。宇文邕的精彩,除了需要安内,还要攘外,这是南北朝乱世赐给他的时机。在灭掉宇文护以后,他做了一系列改革:削弱大冢宰的权力,军队听命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按理说,都已经灭掉了最大的权臣,为何还要有此举措?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后世不走前朝的老路。从这个做法可以看出,宇文邕有着很强的宏观思维,格局高屋建瓴,这在以后还有体现,后文会说。公元年,宇文护死,公元年,北齐灭于宇文邕之手。说到伐齐,必须承认,这有宇文护很大的功劳,在他死前,一直亲手操持与北齐,突厥的三角关系,可以说是攘外的奠基者。宇文邕趁势而上,利用突厥和亲,北齐境内政治变动,一举拿下,囊中又收一战功。前面我们提到了一个词:大局观,它几乎影响了历朝历代的帝王。开国之君,有战功有谋略的不少,可是不善于治理国家的却很多。宇文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很敏锐的发现社会中的隐疾,锐意改革,釜底抽薪。其实他的政策,大都听过,但是未必知道是出自宇文邕:府兵制度,让耕田的农民兼顾从军,大大提高了国家战斗力。灭佛,由于民众信佛的比例太高,心思纯净,与世无争,可是北周本身敌人环绕,实在不适合放下屠刀。统一货币,重新铸钱,统一货币有利于流通,重新铸造的钱是之前的五倍,相当于货币升值。是一个用经理手段,治理国家的典范。——《北史》以上种种,都体现了战时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在强国林立的乱世,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必须经过一番改革,去适应战争的步调,去革除社会的创疾,大秦如是,大周也一样。只是,还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宇文邕就病逝了。但在他去世之前,做了一件伟大的是:恢复宇文护及其子的爵位,为其追加谥号“荡”。有人说,荡乃说其狂放自大之意,但是我认为,这是表示,宇文护有荡平天下之能,是对他的一种肯定。所以我们现在来回答那个问题,什么才叫活的精彩?纵观宇文邕一生:不是没有困难,而是有困难勇敢面对,最终胜利了;不是在一个点兢兢业业,而是利用了时代的面和体,趁势而上;不是不能做错事,而是永远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想,大家有答案了。本文参考资料:《北史》《周书》图片来自《独孤天下》官方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