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于7月14日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安阳七通(方)碑刻入选,分别收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汤阴岳飞庙。入选名碑名刻的文物涉及东汉、唐、北齐、明等朝代,名气大、地位高,展现了安阳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收藏在
安阳博物馆的
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
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安阳博物馆供图)
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
颂扬文韬武略传承书法艺术
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收藏于安阳博物馆。7月19日,安阳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晓阳告诉记者:“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
记者观察到,北齐薛脩义墓志及盖篆刻字迹清晰,墓志呈方形,一盒两件。盖为盝顶形(盝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顶面双钩篆书“齐故司空薛公墓志铭”三行九字。北齐薛脩义墓志记载了薛脩义主要生平事迹,志文34行,满行34字,共字。
据史料记载,薛脩义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朝代,官拜汾阴县侯、大都督、太子太保等职。墓志记载:“少闲八阵之图,早通六韬之术,在家为孝,笋发寒林,临边为勇,泉飞山石,有仁有智,如珪如璋,惠以养民,忠以忧国。才为梁栋,器成瑚琏。”可见其文韬武略,治国之才能,故为后人传诵。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关于薛脩义的史书记载,《北齐书》卷二十和《北史》卷五十三皆有其传,文字与墓志互有异同,可资互校互补。《北齐书》和《北史》中《薛脩义》传载:“薛脩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与志文“字脩义,河东龙门人”有异。志文所载志主薛脩义“天保五年(年)十二月安厝于邺城之西南。”但未见史书有载。
志文与史书相同之处可见。《北齐书》记载,“脩义少而奸侠”,魏咸阳元禧王为司州牧时,“用为法曹从事”。志文载,其“年十七召为司州法曹从事,寻转徐州默曹参军,又假平北将军为别将”。《北齐书》载,魏北海王元颢镇守徐州时,为“墨曹参军”。后还河东,在平阳、弘农等郡招募人马得七千余人,“即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又因平定劝降叛军陈双炽等,“拜龙门镇将”。与志文相契合。
在书法价值方面,北齐薛脩义墓志上的字体为楷书,撇捺隶意尚足,用字还存篆法,起收方折,用笔厚重,尽显北朝质朴雄强的风貌,但结体已非常接近隋唐楷书。这对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大有裨益。(安阳融媒记者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