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呼子易学思想,呼子先天易传。
我们讨论易经。
我们讨论洛书。
洛书古称龟书,是说乌龟甲壳上的纹路类似洛书,也由此形成与乌龟身体部位有关的洛书记忆口诀:
戴九履一,
二四为肩,
三七为腰,
六八为足,
五居中宫。
圈点洛书上,白圈表示阳数,黑点表示阴数。
数字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称阴数。阳数位居四正位,阴数位居四隅位,五数居中宫位。
洛书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之和均为15。
洛书宫位配后天八卦:九离中女位,一坎中男位,二坤老母位,四巽长女位,三震长男位,七兑少女位,六乾老父位,八艮少男位。八卦只有八个,洛书有九宫,五中宫位上无卦。
洛书数字配先天八卦与父母宫位:
一乾为父,八坤为母,六巽长女伺父母。三震为长男,五坎为中男,七艮为少男,三子成排父母前。四离为中女,九为神道,二兑为少女。中女、少女享鬼神。
一三五七单数为男,二四六八双数为女,九为鬼神出入之门户。
关于洛书来源有种种说法。
伏羲说。孔子《易传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认为孔子在这里说的圣人指伏羲。
黄帝说。《史记》:“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水经注洛水条》引《地记》说:“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
《宋书》说:“黄帝坐于玄沪洛水之上,有凤凰衔图置帝前。”罗萍注《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最为著名的是大禹说。相传大禹治水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治水成功,并依次划天下为九州。
《尚书洪范》讲洪范九畴,刘歆认为洪范九畴即洛书。《后汉书五行志》载:“禹治洪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史记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汉代出现《易纬》一书,认为有经就应该有纬。《易纬》内容包括《乾坤凿度》《乾凿度》《稽览图》《辨重备》《通卦验》《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坤灵图》等,典籍中的洛书与后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均最早见于汉代易纬之类。
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阳侯墓中出土太乙九宫占盘,图式与洛书相符。
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九宫配合八风、八卦,演夜空星斗之象。中央一宫即洛书中宫。认为洛书是古人观测天象的产物,太乙(北斗星)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定位天心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区域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
北斗七星古称帝舆,说北斗七星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旋转,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斗柄旋转指示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不同时序。洛书分为九宫,太乙居中,一年依次运行八宫。
八宫的名称依春、夏、秋、冬一年流转的时序分别是冬至北方坎宫,立春东北艮宫,春分东方震宫,立夏东南巽宫,夏至正南离宫,立秋西南坤宫,秋分正西兑宫,立冬西北乾宫。所配是文王后天八卦。汉唐两代,还没有出现先天八卦,所讲都是后天八卦
北宋刘牧称十数图即五行生成图为洛书。南宋蔡元定称九数图为洛书。与刘牧说相反,朱熹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通赐)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定九宫图为洛书,成为宋代以后流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