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西域协商》年第4期
吐鲁番布告中的“双名单称”题目[1]
体例提纲本文从南北朝正史动手,要点言谈鲁番布告中的“双名单称”题目,以为:南北朝正史记高昌王麹坚又做麹子坚,麹坚是麹子坚的“双名单称”。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存在两种情状:一种是单称前名,一种是单称后名。单称前名呈现较少,单称后名呈现较多。这应与前名多做“辈字”能够无视,后名多为“实名”不能省略相干。但吐鲁番布告多有残破,相互间又没有必要的联络,很难遽尔断定此“单称”即是彼“双名”。是以,详细情状还得详细解析。
《礼记·曲礼上》云:“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郑注:“为其难辟也。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偏谓二名不逐个讳也。孔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但实践上很难把握。比如孔子母名,甚么情状当讳征,甚么情状当讳在,难有必要之规。因而有所谓“二名偏讳”说。
陈垣师长《史讳举例》有“二名偏讳例”条,云:“自王莽禁二字为名后,单名成俗者二三百年。当时帝王既无二名,自无所谓偏讳。宋齐然后,二名渐众。南齐太祖名萧道成,《南齐书·薛渊传》云:‘真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是二名偏讳,南齐已然。”[2]意谓那时是“二名偏讳”。但萧道成是天子,“二名偏讳”应属通例,通常臣民未必如许。其它,《南齐书·萧景先传》云:“景先真名道先,乃改避上讳。”[3]用此例讲授“二名偏讳”生怕更符合。由于对薛渊而言,由双名“道渊”改单称“渊”,实践属于“双名单称”。
对于“单名”“双名”题目,行使汉晋正史,贯串长沙吴简,实行协商者彷佛不少。[4]而对于“双名单称”题目,行使南北朝正史,贯串吐鲁番布告,实行协商者尚未几见。本文拟从南北朝正史动手,要点言谈鲁番布告中的“双名单称”题目,期望能为吐鲁番布告再整治与协商供应参考。
一从麹坚与麹子坚提及
20世纪50年月末至70年月初点校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南北朝至唐五代各朝正史“双名单称”较多,而“校对记”很少,以前不知盘曲,现据陈允吉师长追念上海介入点校“二十四史”旧事有云:
记得赵守俨师长讲过:若是是唐长孺师长看过的稿子,根本不会再有题目。……那次(年)去北京,我预备了一个纲要,想求教唐长孺师长一些对比痛苦的题目,请赵守俨师长联络。……赵师长帮手联络了唐师长,上海的几位先生一同去,聊了一个多小时,唐师长逐个明晰回复了咱们的疑心。胡裕树师长嘱托我去北京时问问:《旧五代史》《旧唐书》里的“双名单称”要不要出“校对记”?唐师长以为这在南北朝史里就有,出“校对记”反而显得生手,就不要出了。[5]咱们毕竟领会了,南北朝至唐五代各朝正史“双名单称”较多,而“校对记”很少,是唐长孺师长的发起。固然,这边可是说南北朝至唐五代各朝正史对于“双名单称”的“校对记”很少,并不是说齐备没有。下文会提到,这边暂不触及。
频年,王素师长介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订正工程”劳动,做为此中“西域四夷番邦等传”订正负责人,对订正稿《梁书·诸夷传》和《隋书·东夷、南蛮、西域、北狄四传》中“双名单称”出“校对记”提议置疑,希奇指出:订正者依据新发掘的明代胡广《记高昌碑》表露高昌王麹坚有弟名麹子韑,便拟在南北朝正史所见麹坚的“坚”上补“子”字,恐欠妥帖。由于,即便麹坚全名很有或许是麹子坚,但做麹坚属于“双名单称”也并不误。[6]现将南北朝正史对于麹坚与麹子坚的纪录条列于下,并对相干见解实行评说。
(麹)嘉死……子坚立。于后,关中贼乱,责任遂绝。普上古(年),坚遣使朝贡,除平西将领、瓜州刺史、泰临县伯,王依旧,又加卫将领。[7]
永熙……二年()……冬十月癸未(二十八日),以卫将领、瓜州刺史、泰临县建国伯、高昌王麹子坚为仪同三司,进爵郡王。[8]
(麹嘉)子子坚,……高昌王嗣位。……大同(~年)中,子坚遣使献鸣盐枕、蒲陶、宝马、氍毹等物。[9]
(麹)嘉死,子坚立。[10]
这四笔纪录原有疏略。高昌麹氏王国,麹嘉是第一任高昌王,麹坚是第三任高昌王,此间再有第二任高昌王麹光。麹光是麹嘉的世子,麹坚的兄长。[11]因此不能说“麹嘉死,子坚立”。这四笔纪录,第一、四条做单名“坚”,第二、三条做双名“子坚”。以前的干流见解,都以为做单名“坚”是,做双名“子坚”因触及父子瓜葛而衍“子”字。[12]但因前揭明代胡广《记高昌碑》中之《重光寺铭》称有“麹子韑”者为“今上(指麹坚)之亲弟”。[13]陈晓伟遂据此果断以为:“其行辈字派为‘子’字无疑”,该高昌王的名字应做“麹子坚”,而不该做“麹坚”。[14]李淑、孟宪实相对仔细,仅称:“麹坚名字,其它一说为‘子坚’,今朝有亲伯仲‘麹子韑’的名字对比,子坚的或许性更大。”[15]但均存在显然误会。由于:(1)麹坚、麹子韑再有一位兄长麹光,没有任何纪录说他别名“麹子光”。(2)即便麹坚切实双名“子坚”,单称“坚”也是没有题目的。这即是那时盛行的“双名单称”。高昌王能够“双名单称”,高昌臣民固然也能够“双名单称”。吐鲁番布告中的“双名单称”材料不少,值得整治协商。
二吐鲁番布告所见单称前名
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中的单称前名,无疑是从华夏承继而来。《北齐书·循吏·房豹传》:“祖法寿,《魏书》有传。父翼宗。”“校对记”云:“按《魏书》卷四三《房法寿传》:‘法寿子伯祖,伯祖子翼。’(《北史》卷三九同)……‘翼宗’做‘翼’乃双名单称。”[16]《北史·临淮王谭附孙昌弟孚传》:“孟都、潘绍等数百人皆叩首就法。”“校对记”云:“按本书卷四五《潘永基传》云:永基字绍业,为长乐太守。时葛荣占领信都,欲杀刺史元孚,永基请以身代孚死。则‘潘绍’即‘潘绍业’,双名单称。”[17]这些都是单称前名的例子。
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单称前名呈现较少,应与后名多为“实名”,不能敷衍省略相干。
吐鲁番年搜集布告第二件《北凉升平(?)七年八月五日高昌廉和辞为诊病事》、第三件《北凉升平(?)七年八月高昌某人启为廉和抱病以别人替换事》中均有“廉和”,第四件《北凉高昌某人启为宋万停滞、廉和谦息替换事》中有“廉和谦”,第二件题解称:“廉和又见第三件布告,即第四件所见廉和谦之双名单称。”[18]这三件布告体例相干,“廉和”呈现两次,“廉和谦”呈现一次,决断“廉和”为“廉和谦”的单称前名,应当没有题目。
但并不是每个单称前名,都能正确决断。比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高昌内藏奏得称价值帐》(一)中有四行释文为:
统一件布告,四行呈现“康炎”“康炎毗”“康炎願”“康炎延”四个康姓人名,康姓后均为“炎”字,该“炎”字很或许即是“辈字”,如许,“康炎”有或许是单称前名,然而“康炎毗”“康炎願”“康炎延”中谁的前名,就很难决断了。是以,《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将此四人别离出条。[20]
但如吐鲁番阿斯塔那35号墓出土《唐西州高昌县诸乡百姓配役讼事名籍》中有“令狐石”,同墓出土《唐解雇见在应役名籍》中有“令狐石智”。这两件布告都属于名籍,题解谓其年月也都大概相当于唐永淳二年()。[21]据此,能够决断“令狐石”应为“令狐石智”的单称前名。
而如吐鲁番阿斯塔那35号墓出土《唐西州高昌县崇化故乡正史玄政纳龙朔三年()粮抄》中有“史高未”,[22]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麟德二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卜先生举钱契》中有“钱主高未豊”。[23]这两件布告年月相近,后件布告中有“翟子隆”,其人见于与前件布告同出阿斯塔那35号墓的另一件布告《唐永淳元年()西州高昌县下某乡符为警员送油纳仓事》[24],讲解这两个墓葬的布告存在必要的相干。但由于“高未”是“史”,“高未豊”未记官职,因此“高未”能否“高未豊”的单称前名,还不能恣意决断。
至于吐鲁番阿斯塔那61号墓出土《唐田豊洛等点身丁中名籍》中有“范隆海”“张尾达”,同墓出土《唐田绪欢等课役名籍》中亦有“范隆海”“张尾达”,再有“张海憧”等人名,讲解这几集体瓜葛较近。这两件布告无编年,据墓解谓“本墓出有唐咸亨四年()海生墓志”,时光应在咸亨四年前。[25]而阿斯塔那35号墓出土《武周载初元年()西州高昌县宁和才等户手实》中有“范隆”“张尾”“张海”等人名。[26]该布告时光虽较前两件布告晚十余年,但从同类人名如许聚集呈现看,仍可决断“范隆”“张尾”“张海”应为“范隆海”“张尾达”“张海憧”的单称前名。
相似例证再有一些,这边再举三条:
(一)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诸府卫兵配官马、驮残布告一》中有“冯法马忩”,《唐诸府卫兵配官马、驮残布告二》中有“冯法静马忩”。[27]这两件布告出自统一墓葬,性质相似,体例同样,“冯法”“冯法静”所配均为“马忩”,其它,还都呈现了“大池府窦仲方”等相似的府名与人名。据此,能够决断“冯法”应为“冯法静”的单称前名。
(二)吐鲁番阿斯塔那5号墓出土《唐诸户丁口配田簿(乙件)》(五)中有“曹消梨”,同墓出土《唐诸户丁口配田簿(丙件)》(九)中有“曹消”。后件布告题解云:“本件窜改部份甚多,疑是乙件的初稿。”讲解这两件布告瓜葛近密。其它,前件布告中有“□富”,后件布告中有“段富”,前件布告中有“□郎仁”,后件布告中有“氾郎仁”,也都很或许是统一集体。[28]据此,应当能够决断“曹消”即是“曹消梨”的单称前名。
(三)吐鲁番阿斯塔那83号墓出土《唐先天二年()队副王奉琼牒为当队兵见在及不到人事》(三)中有“史君竟”。同墓出土《唐知白人安浮盆等名籍》和《唐独孤酉丰等官兵铲除残布告》中都有“史君”。这三件布告:第二件布告中有“奴典仓”,题解谓其人又见第一件布告。讲解这两件布告瓜葛亲切。第三件布告题解谓本件之“史君”又见第二件布告。[29]即谓这两件布告中的“史君”为统一人。《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亦将此二“史君”做一条。[30]据此,能够决断此二“史君”均应为“史君竟”的单称前名。
三吐鲁番布告所见单称后名
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中的单称后名,也无疑是从华夏承继而来。《魏书·宣武帝纪》永平元年十仲春癸亥条:“中山王英破(萧)衍将于楚城,擒(萧)衍宁朔将领张疑等。”“校对记”云:“(同书)卷一九下《南安王桢附元英传》‘张疑’做‘张道凝’,又称‘斩道凝’。这边‘疑’当做‘凝’,双名单称。”[31]王素师长曾经以《南齐书·扶南国传》的“范师蔓”,《梁书·扶南国传》《南史·夷貊传》等均单称“范蔓”;梁知名画家张僧繇,《梁书·扶南国传》《南史·夷貊传》《册府》卷八六九等均单称“张繇”,等等为例,指出:“这类‘双名单称’的情状,南北各史大概都有。”[32]这些都是单称后名的例子。
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单称后名呈现较多,应与前名多做“辈字”,能够疏忽不计相干。
吐鲁番年搜集布告第一件《北凉升平(?)七年八月三日高昌郡仓曹掾杜顼符为宋平支使事》中有“宋平”,第四件《北凉高昌某人启为宋万停滞、廉和谦息替换事》中有“宋万平”,第一件布告题解称:“‘宋平’应即第四件布告中‘宋万平’之双名单称。”这两件布告瓜葛近密,称“宋平”为“宋万平”之“双名单称”,应当没有题目。而同庚搜集布告第七件《北凉高昌计赀出献丝帐》中亦有“宋平”,即便该布告与前揭两件布告也有必要瓜葛,但题解没有称该“宋平”亦为“宋万平”之“双名单称”。[33]讲解整治者的立场是审慎的。
吐鲁番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六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花钱头数奏行布告》和《高昌延昌二十七年()七月兵部条列买马花钱头数奏行布告》中都有“通事令史麹庆儒”。[34]这两件布告出自统一墓葬,性质相似,体例同样,此中“通事令史麹庆儒”为统一人自无疑难。而阿斯塔那号墓出土《高昌延昌三十四年()吕宝塔乞贸葡萄园辞》中有“通□令史麹儒”。[35]此中缺字可据麹氏高昌核心官制补一“事”。[36]即此“麹儒”任官与前二“麹庆儒”齐备相似。其它,该布告时光与前两件布告亦希奇挨近。是以,决断“麹儒”为前二“麹庆儒”的单称后名,应当没有题目。
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贞观(~)年间西州高昌县勘问梁延台、雷陇贵婚娶纠葛檀案》中有“梁台”“〔梁〕延台”和“雷陇”“雷陇贵”。[37]该檀案属于国法文件,当事人紧要即是梁延台、雷陇贵,因此“梁台”即“〔梁〕延台”,“雷陇”即“雷陇贵”,固无疑难。但国法文件务求简省,其“双名单称”,能否与“二名不偏讳”相干,详细题目还须详细讲授。特为“梁台”即“〔梁〕延台”属于单称后名,而“雷陇”即“雷陇贵”属于单称前名,统一檀案,何以“双名单称”会有单称前名与单称后名的不同?我疑心:“雷陇贵”单称“雷陇”,是由于“贵”过于罕用,单称恣意重名;而“陇”属地名,不是“辈字”,单称不易混淆。而“〔梁〕延台”单称“梁台”,是由于“延”是“辈字”,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佃人梁延憙等田亩簿》中即有“梁延憙”,[38]单称“延”恣意混淆,单称“台”就无此虞。
吐鲁番木纳尔号墓出土《唐永徽四年()八月安西都护府史孟贞等牒为勘印事》(四)中有“入伍判仓曹麹积”;年搜集布告第三十四件《唐永徽五年至六年(~)安西都护府檀案为安门等事》第6、7行有“参□□(军判)户曹事麹善积”。前件布告题解称“麹积(即麹善积)”又见后件布告。[39]意谓“麹积”为“麹善积”的“双名单称”。这两件布告性质与时光均甚挨近,决断“麹积”为“麹善积”的单称后名,应当没有题目。
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武周天授二年()安昌城知水李申相辩词》《武周天授二年()李申相辩词》《武周天授二年()康进感辩词》《武周天授二年()安昌合城老头等牒为勘问主簿职田底细事》四件布告中均有“主簿高祯”。同墓出土《武周天授二年()老头王嘿子等牒为申诉主簿高元祯职田事》中有两行释文为:
这五件布告均为同墓出土,又均为同庚所写,瓜葛近密固无疑难。希奇是第五件,前称“主簿高元祯”,后称“右主簿高祯”,显示两者为统一人。而阿斯塔那号墓出土《武周君海辩词为高祯南平职田事》中亦有“高祯”,题解云:“(本件)所述高祯在南平种职田事,又见于阿斯塔那号墓武周天授二年檀案。本件疑原出该墓,后混入本墓。”[41]但由于本件“高祯”前方残破,能否主簿不明。《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便将本件“高祯”单出一条,而将前揭“主簿高祯”和“主簿高元祯”出二条:一条为“高元祯(主簿)”,一条为“高祯(主簿高元祯)”,讲解“主簿高祯”是“主簿高元祯”的单称后名。[42]
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神龙二年()七月西州史某牒为长安三年()七至十仲春军粮铲除、见在事》中有三行释文为:
此中“马成”二见,“马定成”一见,两者无疑为一人。“马成”是“马定成”的单称后名亦固无疑难。
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神龙二年()史鄯住则牒为具衙参人姓名事》中有“氾知让”和“鄯住则”。同墓出土《唐西州某县事目》中亦有“氾知让”,又屡见“氾让”和“鄯则”,题解谓“氾知让”和“鄯则”见于前件布告,[44]没有提到“氾让”,是由于认定“氾让”即“氾知让”,既已提到“氾知让”,就不必再提“氾让”。显然,整治者已决断“氾让”和“鄯则”即是“氾知让”和“鄯住则”的单称后名。
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景龙三年()十仲春至景龙四年()一月西州高昌县处罚田亩檀案》第68行有“匡君感”、第69行有“匡感”。[45]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给过所檀案》第31行有“唐益谦”、第39行有“唐谦”,第41行有“薛光泚”、第82行有“薛泚”。[46]又同墓出土《唐开元二十一年()西州都督府檀案为勘给过所事》第54行有“麹嘉琰”、第56行有“麹琰”,第行有“王奉仙”、第行有“王仙”,第行既有“张思忠”、又二见“张忠”,第行有“任元祥”、第行有“任祥”。[47]诸如许类甚多。[48]显然,“匡感”“唐谦”“薛泚”“麹琰”“王仙”“张忠”“任祥”别离都是“匡君感”“唐益谦”“薛光泚”“麹嘉琰”“王奉仙”“张思忠”“任元祥”的单称后名。
综上所述,可知吐鲁番布告所见“双名单称”,单称后名远较单称前名为多。须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单称后名,都能正确决断。比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唐西州高昌县李操领钱抄》中有“张生”。该布告原无编年,题解称此中“赵申君”又见同墓出土《唐垂拱二年()西州高昌县征钱名籍》,[49]即委婉以为这两件布告的年月大概相当。而吐鲁番木纳尔号墓出土《唐麟德二年()西州高昌县付龙朔三年()、二年柴抄》中有“张申生”。该布告虽与前揭《唐垂拱二年西州高昌县征钱名籍》出入二十余年,但据题解称此中“张海仁”又见阿斯塔那35号墓出土《武周载初元年()西州高昌县宁和才等户手实》(七),[50]可知实践上该布告的年月与前揭《唐西州高昌县李操领钱抄》大概相当。云云,“张生”与“张申生”就属于同时光人,又都呈目前唐西州高昌县的“抄”类布告中,很或许“张生”即是“张申生”的单称后名。但由于《唐西州高昌县李操领钱抄》与《唐麟德二年西州高昌县付龙朔三年、二年柴抄》两件布告并非统一墓葬出土,“张生”与“张申生”也很难说就必要存在联络,整治者出于仔细,并未在题解中对二人瓜葛做出任何提醒,这类立场是值得提议的。
王素师长在为《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所撰《跋文》及第例说:在《吐鲁番出土布告》中,里正氾欢伯一见,氾欢伯三见,氾欢□一见,欢伯二见,依据相干材料,能够断定均为一人,氾欢□所缺是伯字,欢伯前缺是氾姓。但思虑到《布告》实践存在很多同姓闻人的情状,由于质料相互间没有必要的联络,很难断定姓名为氾欢伯的都是统一集体,不得不依据身份和方法,分出四条:里正氾欢伯为一条,氾欢伯为一条,氾欢□为一条,欢伯为一条。[51]看来对于《布告》所见同姓闻人能否为统一人的判别须要仔细。而对于“双名单称”的判别,情状或许加倍繁杂,那就须要加倍仔细了。
[1]本文系国度社会科学基金宏大投标项目“吐鲁番出土布告再整治与协商”(项目编号:17ZDA)的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度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赞助,谨此称谢!
[2]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书社,年,第56页。
[3]《南齐书》卷三八《萧景先传》,中华书局,年,第页。
[4]黄清敏:《汉晋人物单名景象探索》,《广西社会科学》年第11期,第~页;黎石生:《〈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田家姓名题目》,《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1期,第92~94页;魏斌:《单名与双名:汉晋南边人名的变化及其意义》,《史书协商》年第1期,第36~53页。
[5]陈允吉口述;黎文整治:《上海介入点校本二十四史整治的旧事》,《文汇学人》年8月14日,第14版~第16版。
[6]王素:《订正稿〈梁书·诸夷传〉审读意见》,《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订正工程简报》第46期,年4月10日,第19~20页;又:《订正稿〈隋书·东夷、南蛮、西域、北狄四传〉审读意见》,年7月11日(电子本,尚未发布)。按:这两篇审读意见,均为王素师长惠赠,在此谨向王素师长深表谢意。
[7]《魏书》卷一〇一《高昌传》,中华书局,年,第页。《北史》卷九七《高昌传》略同,不具引。
[8]《魏书》卷逐个《出帝纪》,中华书局,年,第~页。《北史》卷五《孝武帝纪》略同,不具引。
[9]《梁书》卷五四《高昌传》,中华书局,年,第~页。《南史》卷七九《高昌传》略同,不具引。
[10]《周书》卷五〇《高昌传》,中华书局,年,第页。《隋书》卷八三《高昌传》同,不具引。
[11]王素:《高昌史稿·管辖编》,文物出书社,年,第~、页。
[12]王素:《高昌史稿·管辖编》,第~页。
[13]〔明〕胡广《记高昌碑》,《胡文穆公函集》卷一九“杂著”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9册,齐鲁书社,年,第页。
[14]陈晓伟:《胡广〈记高昌碑〉与高昌麹氏、唐李元忠业绩丛考》,《文件》年第6期,第56页。
[15]李淑,孟宪实:《麹氏高昌国史新探——以明人胡广〈记高昌碑〉为核心》,《文史》年第2辑,第页。
[16]《北齐书》卷四六《循吏·房豹传》,中华书局,年,第、页。
[17]《北史》卷一六《临淮王谭附孙昌弟孚传》,中华书局,年,第、页。
[18]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中华书局,年,第、页。
[19]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壹),文物出书社,年,第~页。
[20]李方,王素:《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文物出书社,年,第20页。
[21]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文物出书社,年,第~页。
[22]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23]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24]
[25]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26]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27]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22~23页。
[28]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29]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肆),文物出书社,年,第8、11、13页。
[30]李方,王素:《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第页。
[31]《魏书》卷八《宣武帝纪》,中华书局,年,第、页。
[32]王素:《订正稿〈梁书·诸夷传〉审读意见》,《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订正工程简报》第46期,年4月10日,第19~20页。
[33]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第、、~页。
[34]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壹),第~页。
[35]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贰),文物出书社,年,第页。
[36]王素:《麹氏高昌核心行政体系考论》,原载《文物》年第11期,第39~52页,收入华夏群众大学书报资猜核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年第1期,又收入《新疆史书协商论文选编·魏晋南北朝卷》,新疆群众出书社,年,第43~62页。
[37]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38]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39]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第~、~页。
[40]
[41]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42]李方,王素:《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第3~4页。
[43]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第25、27、29页。
[44]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45]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叁),第页。
[46]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肆),第~页。
[47]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肆),第~页。
[48]希奇是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各样抄、状、牒、帐中,常见“麹训”与“麹庭训”、“樊诠”与“樊令诠”、“阴环”与“阴嗣环”、“安愿”与“安神愿”、“杨卿”与“杨俊卿”、“梁宾”与“梁庭宾”、“郭运”与“郭知运”、“钟俊”与“钟光俊”、“吕祖”与“吕承祖”、“杨宪”与“杨礼宪”、“杨光”与“杨崇光”、“杨秘”与“杨景秘”、“常期”与“常秀期”、“赵庆”与“赵嘉庆”、“陈金”与“陈怀金”、“党起”与“党奉起”一类单双名组合。见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布告》(肆),第~页。同样,前者大概皆属后者的单称后名。
[49]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第2页。
[50]荣新江等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件》,第页。
[51]李方,王素:《吐鲁番出土布告人名地名索引·跋文》,第~页。
(做家单元:故宫博物院)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