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与废立之事,最后因为功高盖主被杀,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成书于明清时期,作者究竟是谁已经不可考。但是“三十六计”的说法却自古有之,远远早于《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齐书》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其中的“檀公”指的就是南朝宋的大将檀道济。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就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裕病逝以后,他的大儿子刘义符继承皇位。刘义符即位的时候不大也不小,正好是贪玩的年龄。他喜欢玩乐,不理朝事,为了个人享受花费巨大,而且生性残忍。为了避免南朝宋二世而亡,辅政大臣徐羡之和傅亮决定废掉刘义符。徐羡之和傅亮把这件事告诉檀道济等人。同时他们还安排邢安泰、潘盛作为内应。发动政变的时候,檀道济和谢晦带着兵闯进宫中,徐羡之等人在后面跟随。里应外合之下,檀道济等人轻易地控制住皇宫之内的形势。此时刘义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还在园林里面玩呢。叛军闯了过来,将刘义符身边的侍卫杀掉,挟持住他,把代表皇帝的印绶没收上来,之后再将他囚禁在吴郡。后来徐羡之又让邢安泰杀掉刘义符,这时的刘义符年仅十九岁。废掉刘义符的时候,宋文帝刘义隆还没有即位。檀道济就在朝堂把守,等待刘义隆。按理说檀道济对宋文帝立下大功,但是他正因为功高盖主而都掉性命。檀道济算是三朝元老,军功卓越。而且檀道济还有很多党羽,儿子也有能力。于是朝廷开始猜忌、畏惧檀道济。宋文帝体弱多病,政事基本上靠弟弟刘义康来处理。好几次宋文帝就差点坚持不过去,刘义康就对檀道济犯了难。如果宋文帝去世,谁还能压制檀道济呢?刘义康打算先下手为强。他将檀道济召到宫中,然后把他抓了起来。檀道济气得脱下头巾摔在地上,大骂道:“你这是自毁长城!”檀道济被处死以后,北魏的人高兴极了。他们不再畏惧南朝宋的军队,频频南下侵袭。值得一提的是,刘义康后来也因为威望太高被宋文帝处死。有人反叛的时候打着刘义康的旗号。宋文帝将他罢免流放。后来因为北魏军队带来的压力太大,宋文帝不得已赐死刘义康。如果刘义康不杀檀道济,北魏军就不会这么嚣张;如果北魏军不这么嚣张,宋文帝也许会放刘义康一条生路。这真可以说是一种因果报应啊。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请将您的答案留言告诉给我,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