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的体裁主要有以下几种: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能够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而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是《左传》。其他如《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以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而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也是纪传体的一种。此外,二十四史(正史)均采用纪传体。
正史,就是被官方认定为正宗和正统的史书,最早将正史作为史籍类名的是《隋书·经籍志》。正史有确定的范畴,
宋代时有十七史,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到明代,增加了《宋史》、《辽史》、《金史》和《元史》,成为二十一史;
清代又增加《旧唐书》、《旧五代史》和《明史》,遂成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正史最为通行的说法;
民国时,增列《新元史》,而有的地方则是将《清史稿》列入,于是又有二十五史之称,如果将这两部书都加进去,就是二十六史。
杂史是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逸周书》、《越绝书》、《吴越春秋》、《列女传》、《大唐西域记》都属于杂史。这些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记录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录了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竹书纪年》是一部古代中国史书,记录了夏、商、周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逸周书》是一部记录周朝历史的史书,其中包含了《尚书》的部分内容。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是两部记录吴越两国历史的史书。
《列女传》是一部记录古代妇女事迹的史书。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记录唐代佛教历史的著作。
别史是古代中国史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那些不属于正史(纪传体、编年体等)的史书。
别史的题材确实较为多样。除了在体裁上与正史不同外,别史在内容和题材上也更加广泛和多样。
一些别史作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