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体是流行于齐梁间的诗歌流派,主要有3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变体是流行于齐梁间以趋新求变为特征的诗歌流派,即通常所谓的齐梁体或新体诗。所谓新变本指南朝诗歌流变的倾向,即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新的面貌、新的手法来刺激读者的欣赏兴趣。后专指齐梁间具有这种倾向的诗歌。清末王闿运《八代诗选》中列有“齐以后新体诗”,所选就是这一类诗。齐梁文论家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于批评了当时盛行的三种流派之后,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

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勿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

萧子显

这一段话可视为新变体的理论主张。我们再结合王闿运所选作品看,对新变派的特点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其一,具有新的创作观念。他们认为诗歌只是个人情兴、感觉的产物,因而只具有宣泄个人情感的作用;

其二,具有新的题材、内容。结合他们的创作实践看,新变体诗中包括了山水诗、咏物诗、宫体诗和边塞诗等;

王闿运

其三,具有新的体貌风格。他们追求不雅不俗的审美境界,他们的诗兼具文人诗的辞采、精致与民歌的朴素、明朗。具体说来,这些诗体制短小,多为十几句内的五、七言短诗,声韵调利,讲究偶对,风格清丽。虽重辞采,却不过分藻饰,使用典故,也以平易流畅,不露痕迹为优。这就是说新变体概念中包括了永明体诗。

新变体的代表诗人是当时被称为竟陵八友的诗人群体,其中以谢朓的成就为最高。谢朓诗的内容不外是身世的忧惧、故乡的思念、清静生活的追求及与朋友欢会的期待,而写得最多且最好的却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画。他善于用精美的语言刻画自然界的风物,风格清新明朗。如: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不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在对春江日暮景色的描画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诗境纯净明秀,语言流畅自然,与谢灵运诗的富艳繁缛相比,显然更有韵味。他还有一些名句也脍炙人口,如“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和徐都曹出新亭渚》),“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直中书省》)“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都是精心锤炼而成,却都以新平易的风貌出之。他是永明体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注重声律、偶对。在他的诗集中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已具备了近体律绝的雏形,特别是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已逼近五绝,如: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大体合律,只是失黏,但已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诚如严羽所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

新变体是作为元嘉体的替代而登上诗坛的。它一方面继承了元嘉体重辞采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以清新平易、流畅自然的风格纠正了元嘉体博奥典重、繁缛富艳的弊病。新变体从齐永明年间开始流行,其影响直贯隋代、初唐。它对诗歌的题材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声律上作了积极的尝试,成为诗歌由古体到近体间的桥梁。但是新变体诗在内容上比较单调,气局狭小、骨力不振则是它的致命弱点。

作者介绍:我是“强强畅聊历史”,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