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字文通,南朝济阳考城(今商丘民权县)人。少孤贫,6岁随母读书,13岁卖柴养母,学习非常刻苦。“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所以,年轻时便以文章名扬天下。
据《南史》记载:江淹南齐时曾为宣城太守,罢归时,船只停泊在江中的禅灵寺,夜里做了一梦。一人自称名叫张景阳,对江淹说:“以前我曾经送给你一匹锦,今天该还了吧!”于是江淹从怀中取出锦数尺还张景阳,张大怒:“一匹锦为何只剩下短短数尺?”回头又对丘迟说:“既然只剩下数尺,我也没用,送给你算了。”从此,江淹的文章再也写不好了。
还有一次,江淹夜宿冶亭。梦见一人自称名叫郭璞,对江淹说:“我那只五色笔在你这里多年,现在该还了吧!”于是江淹从怀中取出五色笔还了郭璞。从此,江淹的诗绝无佳句。所以,人们都说:“江郎才尽。”“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的故事便源于此。
据《南史》载:“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究其原因,并非是张景阳、郭璞要走了锦和五色笔,关键是江淹晚年从政,政务缠身,已无暇再研究探讨诗文,所以,便导致“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