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火火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北朝的一般服饰
北朝的一般服饰约言之有三:一是其本民族固有的形式;二是进入黄河流域以后掺杂了汉族服式;三是原为汉族而留居于北地者。就其原有的服饰来说,有若干特点:1.他们本米是不束发戴冠的。《资治通鉴魏纪》中司马光日:“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南北分治,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者,谓之岛中也。”索头即拓跋氏。又《晋纪》:“索头郁鞠帅众三万降于赵。索头,鲜卑种。以其辫发,故称谓索头”;晋,太和四年,“索头什翼键疲病”。黹子显日:“鲜卑被发左衽,故称为索头”。此皆北族人都作辫发之证。
2.不束发则戴帽。《魏书》云:氏(西夷之别种)以皂为帽。邓支国所戴的帽日“突阿”。魏主见车上妇人犹戴帽也是。3.穿靴和身穿小袖紧袍,或只穿上褶而下着小口裤。这是由于他们经常涉草游骑所需而着这种服饰之故。4.腰间束的是革带。根据史载,北族人所用的腰带是非常考究的。
《资治通鉴魏纪》《梦溪笔谈》云:“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勒靴,有骡踪带,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粉悦算囊、刀砌之类。”
这种窄袖、长勒靴蹂躞带等,都为适应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之故。革带上有金玉杂宝等装饰,如《周书侯莫陈顺传》提到,渭桥之战有殊力,文帝解所服金镂玉梁带赐之;又如《李贤传》提到,降玺书劳贤,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再如周太祖赏韩果真珠金带一腰。凡此均说明腰带在北族人是喜爱且极为贵重而又多饰的。
革带5《旧唐书奥服志》提到,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爱止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胯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常服绯袍。又《北齐书孝昭六王乐陵王传》提到,掘得一小尸,绯袍金带,替一解一,足有靴。都是说明北朝服饰的特点。
6.北朝的袍,也不象南朝那样博大,并且是用各种颜色的,领是开在颈旁。《北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魏主责,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夹领当不是交领,此也保持其本民族的衣式。北朝后周的服色都用五色或红紫、绿等色,并且镶滚以杂色的领边和衣裾,他们称之谓“品色衣”。《周书宣帝纪》记载,大象二年诏天台(宣帝传位后所居之处)侍卫之官,皆着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名日“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据此则品色衣在北朝与公服都可作为朝会之服。7衣襟是从右面掩向左面的,即所谓“左衽”。
北朝陶俑因汉族的衣襟是右衽,而北族人却是左衽的。纺进而言日:“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这就是说,掩左掩右,可各取其制。《南齐书本纪》宋帝禅位下诏有提到,是以辫发左衽之首,款关请吏;木衣卉服之长,航海来庭。辫发左衽即指北方各民族,木衣卉服即指南方其他各民族。这种左衽的衣制,是北族同汉族在衣式上不同的制裁,今在出土的陶俑和绘画中都还保留着很多的形象。
8.北朝的衣服多好用锦彩及刺绣。《周书崔献传》中提到,磨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织成文绣者,猷又请禁断。《邺中记》中记载,织锦署在中尚方,锦有大登高、小登商、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朱雀锦、韬文锦、桃核文锦。或青绨、白绨、黄绨、绿绨、紫绨。或蜀绨。石虎的织成署皆有数百人,石虎御府厨,有鸡头文厨、鹿子厨、花厨等。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真是工巧百数,不可尽名。
刺绣《魏书高阳王雍传》记载鸡表请王公以下贱妄,悉不听用织成锦绣、金玉珠玑,奴婢悉不得衣绫绮缬,犯者鞭一百,太后从之而不能久行也。《北齐书后主皇后穆氏传》记载,武成时为胡后造真珠裙裨,所费不可胜计;石虎出行,从者有女鼓吹,尚书官属,皆着锦裤佩玉。
北朝的贵族对于衣饰的用锦、绨、厨及绣文等的喜尚,由此可见(厨是毛织物,即彪毡、氍毹,可作地毯、毯等之用。缬是一种染色之丝织物,用打结法入染,染后结解,即星掀采深淡之自然色泽,呈斑斓之文,或用镂版为杂花再染成夹缬)。靴、帽也是北族的衣着中之一,前面已略述一二。《邺中记》有:“季龙猎,着金缕织成合欢帽”。
佩玉金缕织成是加金丝线相杂而织成的。石虎有金缕合欢裤,合欢之名当是左右两片相为合缝而成的一种形式。南北二者亦有相互参杂而服之者。《北齐校书图》中的服饰也是一个例子。在穿藏冕服以及通天冠、绦纱袍等即是。《周书宣帝纪》中“帝服通天冠、绛纱服,群臣皆服汉、魏衣冠”以及前述的禁小袄、夹领小袖。禁胡服等皆是。又如裤褶服的改用大口裤,无疑这种大口裤,即由南朝的朱衣、绛衫大口裤影响而形成的。这种形式也可见之于北朝的陶俑及绘画中。
原有的汉族人士,服饰仍有保持其固有者。例如《周书长孙俭传》有:“日晚俭乃着君褐、纱帽引客于别斋。”长孙俭为洛阳人而服啸襦,当本汉制原有的服饰。又象周宜帝当时为鲁公时,同诸王子等都服青衿之服(为学子的服饰),则是北朝服汉制服饰的例子。独孤信戴帽则又是汉人同北族人民彼此同戴帽的例子。
洛阳《资治通鉴梁纪》记载,陈庆之入洛也,萧赞送启求,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日:“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从陈庆之目见北方情况,可知即在北族统治下的汉人。仍保持其汉族的较高文化和衣冠服饰。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服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