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年轻的时候虽然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但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对他评价不高。只有桥玄、何颙及少数人认为曹操有独到之处,非常欣赏他。
一、故太尉桥玄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桥玄初见曹操非常惊异,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桥玄认为天下将乱,只有命世之才才能安定天下,曹操就是那个能够安定天下的人。
桥玄是东汉后期名臣,历任司徒、司空、太尉。据史书记载,桥玄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他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桥玄对曹操的称赞,可以说是让曹操名声大噪。
桥玄赏识曹操,除了《三国志》之外,《后汉书》、《世语》等许多史料都有记载。《魏书》记载桥玄对曹操“以妻子相托”,《世语》记载桥玄让曹操去拜访许劭,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名声,后来才有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二、名士何颙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汉书·何颙传》
何颙yong,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何颙既然在《党锢列传》之中,说明他也是当时的名士之一。据史书记载,何颙不但是太学生中的一名杰出之士,与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交好,并得到党人领袖陈蕃、李膺的赏识。袁绍非常仰慕何颙,于是倾心结交。
何颙和桥玄的观点一样,也认为曹操能够安定天下。何颙除了赏识曹操,遇到少年时代的荀彧也惊为天人,称赞荀彧为“王佐之才”。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何颙确实眼光读到,荀彧辅佐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
三、东平相李瓒(李)膺子瓒,位至东平相。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后汉书·党锢列传》
除了桥玄、何颙,李瓒也非常欣赏曹操。李瓒并没有多么出名,但其父李膺可是东汉顶级名士。李膺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他遭迫害下狱,后被赦免回乡。陈蕃、窦武图谋诛杀宦官时,被起用为永乐少府,旋即免职。
建宁二年(年),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李膺主动自首,经拷打后遇害,享年六十岁。李膺名声很高,能够拜入他家门下的,都称为“跃龙门”。《世说新语》里孔融有一个故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拜访李膺时发生的。
李瓒官至东平相,他对曹操的才华很赏识,临死前对儿子李宣说:“天下将乱,曹操是真英雄,张邈与我交好,袁绍是你们的亲家,如果将来发生乱事,你们不要依附他俩,一定要投靠曹操。”儿子们听从李瓒的话,归附于曹操,在乱世中幸存了下来。
四、汝南王隽汝南王隽,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隽;隽亦称公有治世之具。——《逸士传》
据皇甫谧《逸士传》记载,汝南王隽,少年时代就被范滂、许章所赏识,与南阳岑晊友善。曹操微末之时,特别喜欢王隽,王隽也认为曹操有“治世之具”。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战,刘表认为袁绍强大,决定联合袁绍,王隽劝袁绍与曹操联合,刘表不听。
五、陈留卫兹“太祖之初至陈留,(卫)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三国志·卫臻传》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于卫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年董卓进京,曹操逃出洛阳,在陈留己吾起兵。一方面是依靠老朋友陈留太守张邈,另一方面主要就是依靠卫兹。
卫兹,字子许,陈留孝廉,他初见曹操,就断言:“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也对卫兹非常期许,多次请卫兹共同商议大事。最终卫兹倾尽家财,帮助曹操募集了五千兵马。在曹操进攻董卓时,卫兹率部曲跟随,遭遇董卓大将徐荣,结果曹操大败,卫兹战死。
曹操祖父是大宦官,父亲曹嵩官声又不好,曾经花费一亿买官,当上了太尉。所以在当时清流士人眼中,曹操出身并不太好;加之曹操本人“不治行业,放荡游侠”,所以他是不被主流士大夫所接纳的。但桥玄、何颙等人慧眼识英才,看出了曹操的能力。
三国志(套装共4册国学典藏版裴松之注)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11.6购买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后汉书》、卢弼《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