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齐年间,兰陵萧氏家族是如何发展壮大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郑华国/3725442
引言

南朝宋齐年间,兰陵萧氏家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作为南朝宋齐年间崛起的家族,兰陵萧氏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世家大族。

虽然萧氏的远祖可追溯到汉代的萧何,然而伴随东晋渡江的萧姓一支侨居于兰陵郡时,仍是地道的寒门和将门。刘宋时的萧思话位至尚书左仆射,兰陵萧氏家族门第开始日渐抬升。

其后,跟随萧思话转战的萧道成也因战功而官居显要,成功代宋而建立齐朝,萧氏家族迅速崛起,一跃而为皇族。

迨至萧梁时期,兰陵萧氏家族日臻辉煌,梁末的侯景之乱使“家将”出身的萧氏家族,在兴盛了近一百年后走向了没落。

和一般的世家大族不同,寒门出身的萧氏家族在通过军功抬升门第并登上皇位后,文化教习上的先天性不足,使家族面临了和其他高门大族不相颉颃的尴尬。

因此,从篡位后的萧道成开始就已经在注意培养皇族子弟好学博通的文化修养。齐武帝永明年间,萧氏皇族日益进入文化大家族的行列。

萧梁前期,萧氏皇族子弟形成了爱好文学和经籍的优良传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天分。

思想信仰上,他们从渡江之初的道教信仰一改而为齐梁年间萧氏子弟的普遍佞佛。佛学思想的融入与盛行,使萧氏皇族由寒门蜕变为文化高门,保持了无限的体面与风光。

一、南朝萧氏皇族的闽地仕宦

对于南朝萧氏皇族而言,寒门的历史和皇族的现实,始终是所有萧氏子弟内心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他们独特的文化心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他们极力寻求文学上的领导角色与实际的文学创作成就不相匹配的矛盾。

二是参佛论道的笃诚和政治上依旧表现出很强的权利欲的矛盾。无论是文学上的努力想要充当领导角色,还是思想上的崇尚佛理。

或许都是萧氏皇族在社会地位得以抬升后,竭力想向其他文化士族趋靠的一种孱弱心理的外在表现。而身处权力漩涡的萧氏皇族直至家族的衰落都没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意图。

自萧道成篡帝,萧氏跃升为皇族后,萧氏子弟纷纷进王封侯,出任地方州郡。

福建地区在齐梁时期虽算不上富庶之乡,地理位置上也没有湖北、江西和浙江重要,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福建境内的任官就成了萧氏皇族之间政治斗争斡旋的空间和筹码了。

齐梁时期以福建之郡分封为王的萧氏皇族子弟就有8位,分封为闽地侯爵的有6位,入闽为郡守的先后有11位。

萧氏皇族在齐永明以后日渐成为了一个重视文化教育和培养文学才能的文化家族。

自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纳文士以进行文学活动以来,一时间天下的文彦俊才悉聚于此,文学雅集盛况空前。

《南齐书·萧子良传》载:“(子良)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

参与西邸之游的不仅有著名的“竟陵八友”,还有一大批诗人。

如刘绘、张融、柳恽、王僧孺、宗夬、谢璟、张充、王思远、陆慧晓、周颙、何宪、孔广、江淹、虞炎、虞羲、丘国宾、萧文琰、丘令楷、江洪、刘孝孙、何昌、江革、孔休源、范缜、王亮、王智深等都曾预游西邸。

这么多的一流文人云集萧氏皇族麾下,对提高和培养萧氏子弟的文学修养起到了润渍的作用,“齐梁萧君多才学”这一良好的家传得以形成。

萧梁时的萧氏皇族才出现了像萧统、萧纲和萧绎等文采出众的文学家。齐梁陈三朝入闽为郡守的11位萧氏皇族成员中基本都是饱学之士,有些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二、梁朝前期萧氏皇族的闽地著述

梁天监十一年(年)以司空从事中郎出为建安内史的萧洽,是第一个入闽任郡守的萧氏皇族子弟文士。洽字宏称,兰陵人,父惠基,南齐时吏部尚书。

祖思话,刘宋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从弟介,始兴太守,光禄大夫。洽起家著作佐郎,历任太子中舍人、御史中丞、散骑常侍、临海太守、司徒左长史等。

萧洽的时代已是萧氏家族发迹后的第三代成员了,此时的萧氏家族地位上已跃升为皇族,萧氏子弟的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洽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本已聪颖好学的萧氏子弟已逐渐养成了相互提携知赏的游学风尚。

《梁书·萧介传》载:介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琛、从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比谢氏乌衣之游。萧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

萧琛也是雅爱音乐,能文工诗。萧眎素和萧洽同祖思话,眎素知学,擅清言,“天然简素,士人以此咸敬之。”他们都是萧氏子弟中具有较高文学才能的倜傥风流之士。

萧洽少时交游惟以萧氏皇族中的文学之士为伴,这不仅有利于抬升家族的文化地位,也可以藉此拢聚萧氏成员以形成强有力的家族观念和培养他们独特的家族优越感。

同时,这种家族内的皇族成员间的以文赏会,对整个萧氏子弟文学水平的提高,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促生作用。

作为发迹后第三代的萧氏成员,萧洽不仅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其身上习传的簪缨贵胄的清正俊逸之风开始不断散发出来。

为萧氏皇族赢得了文化上高门大族的稳固地位。萧洽为宦,济世尽忠,颇具名士风尚。

萧机和萧推是分别于天监十七年(年)和大同七年(年)入闽为晋安郡太守的兄弟俩,也是萧氏皇族中一对以文才卓异和风姿美约而著称的兄弟。

机字智通,祖顺之,父安成康王秀,为衍弟。机袭秀爵安成郡王,累迁宁远将军、会稽太守、持节湘州刺史。推字智进,为机之次弟,授爵南浦侯。

历淮南太守、轻车将军、吴郡太守等。萧机和萧推兄弟是南梁萧氏皇族的第二代成员,他们具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萧氏皇族至南梁萧衍时,其家族的文化地位已得到了显著的抬升,和王谢等世家大族已然能够并驾齐驱了。

家族的文化积淀使萧氏皇族子弟愈来愈出脱得丰神秀美,其外在的表现就是萧氏成员多已具备美风仪和善诗文的娴雅气质了。

萧秀和萧机、萧推父子三人便是典型的代表:安成康王秀,字彦达,太祖第七子也。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有《安成王集》三十卷行于世。萧机字智通,位湘州刺史,美姿容,善吐纳。家既多书,博学强记。所著诗赋数千言,世祖集而序之。南浦侯萧推,字智进,梁王弟安城康王秀之子。

姿貌丰悦,举动可观。少清敏,好属文,深为太宗所赏。萧推还存世一首五言诗。

《赋得翠石应令诗》曰: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莲;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有迈东明上,来游皆习仙。

此诗为齐梁间较早的咏物类赋得体诗歌之一,从诗歌的写作缘起来看,本诗则又是一首应令诗。前四句扣题写景,极为细腻地描绘了山中翠石的万种情态。

后四句借景抒情,以翠石点缀的碧山秀岩展开遐想,来此云游的定是修仙习道之人,藉此咏歌翠石的曼妙与绰约之美。

然而此类赋得体的咏物诗,其注重的是形式上的极尽描摹物态,寄寓其中的情性流露则往往被边缘化,以致于此体咏物诗直接衍生了宫体诗的流行。

然而外在的娴雅气质终归没能掩饰住身为将门出身的皇族子弟所带来的内心的猖獗和恣肆。

在萧机和萧推兄弟俩的身上,我们一面看到了他们确实是由于家族文化底蕴的累积而表现出的文质彬彬,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两个累次在地方郡守任上所表现出来的斑斑劣迹。

萧机为官地方只知肆意聚敛来满足自己对财物的噬爱,而完全不顾及当地老百姓的死活和谩骂。

其出守地方只是为了搜刮民膏来中饱自己的私囊,郡守治绩的如何并不影响自己身为皇族子弟的升迁与回都。

因此这种皇族子弟的特权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滋生了他们不去注重自己政绩的浮泛心态。即便频被弹劾,依然能够享有豁免,且死后有谥。

萧推也是如此,临四郡皆大旱,这不惟是天灾之故,恐郡守不作为的人祸也是重要的原因,当地百姓呼其为“悍母”的谐谑之意即是明证。

如果说对百姓的漠然体现出了萧氏皇族预升文化簪缨之后的先天性不足的话,而当自己皇族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时所表现出的那份勇敢与无畏又是那么的可歌可泣。

如侯景攻建康时萧推奋守东城的壮举:于是诏以扬州刺史宣城王大器为都督城内诸军事,都官尚书羊侃为军师将军以副焉。

南浦侯推守东府城,西丰公大春守石头城,轻车长史谢禧守白下。輥輲訛于是景营于阙前,分其兵二千人攻东府;南浦侯推拒之,三日,不克。

景自往攻之,矢石雨下,宣城王防閤许伯众潜引景众登城。辛酉,克之。杀南浦侯推及城中战士三千人,载其尸聚于杜姥宅,遥语城中人曰:“若不早降,正当如此!”

三、梁陈时期萧氏皇族的闽地著述

萧子范和萧乾是前后相隔0多年入闽皆为建安郡太守的萧氏皇族成员中的一对父子文人。子范字景则,兰陵人,父豫章文献王嶷。齐永明年间封为祁阳县侯,入梁后降为子爵。

累迁太子洗马、记室参军、丹阳尹丞、中散大夫、始兴内史、秘书监等。乾字思惕,父子范。

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历太子舍人、中书侍郎、贞威将军、建安太守、五兵尚书,谥静子。萧子范为南齐萧氏预列皇族后的第三代成员,颇得萧嶷之遗风。

嶷为萧道成最赏爱的儿子,先后受遇于萧道成和萧赜两任帝王。

嶷为人仁雅弘旷,廉洁清正,性不贪聚,临终时诫子云:“若天道有灵,汝等各自修立,灼然之分无失也。勤学行,守基业,治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

萧子范兄弟十六人,他们谨遵父训,雅洁以行事,文学以修身,不仅仕途上很快“并登显列”,文学才能上也颇有收获。

《梁书·萧子恪传》云:“子恪兄弟十六人,并仕梁。有文学者,子恪、子质、子显、子云、子晖五人。子恪尝谓所亲曰:‘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复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子恪少亦涉学,颇属文,随弃其本,故不传文集。”

萧子范的文学成就和萧子显、萧子云并称“三萧”。子范的五言诗和哀策文、记游文成就最为突出,梁时有文集三十卷,隋志录有“梁始兴内史《萧子范集》十三卷”。

新旧唐志著录“《千字文》一卷”和“《萧子范集》三卷”。萧子范现存诗歌11首。

其中咏物诗8首,拟乐府1首,骚体诗1首,应制诗1首。子范和当世的许多文学家都有过唱和,如琅邪王筠和江夏费昶。

今存费昶与其酬赠的诗较多,有二首《和萧洗马画屏风诗》和一首《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诗》,是子范天监初任太子洗马和记室参军时的唱和诗作。

而我们从子范现存的诗歌中未见费昶这几首唱和诗的原作。如果说王彪之的《闽中赋》还只是停留在对早期闽地花鸟树木的简单罗列以作介绍之意的话。

那么子范的《建安城门峡赋》的可贵之处则在于其不仅以绚烂的语言描摹了闽地的风光,而且通过融入作者的真挚情感来表达了对闽地山水的钟情与喜爱。

萧乾少聪敏,颇得父祖之遗风。“乾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云之法。”九岁招补国子生时为袁昂所知。历官太子舍人,中书侍郎。

陈永定元年(年),临川周迪、东阳留异、豫章熊昙朗皆和闽地陈宝应连结欲反。高祖霸先派素有娴雅清正之风尚的萧氏皇族之后萧乾去闽郡任职,并加以斡旋与劝诫。

结语

萧乾在临危受命出任建安郡太守的五年任期内,不仅政事清平,还周旋于陈宝应等土著大族之间,晓以利弊,不卑不亢,临危不惧。表现出了高门世胄子弟的凛然之气,终不辱朝廷之命,配合章昭达剿灭了闽地的覆反,得到了世祖的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