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族阀阅曾煊赫一时的世族,为何在南朝走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

导语

门阀士族曾是活跃在我国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代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数百年间,其一度主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兴衰演进。

门阀往往又被称为世族或者士族,前者强调其实世袭做官,后者指他们掌握文化知识。世族与庶族的分别在于他们一个是官僚阶级,一个是庶民阶级;又或者说一个是特权阶级,另一个是非特权阶级。

门阀士族萌芽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在南北朝达到极盛,尤其是盘踞于江南的南朝,士族阶级的力量更为强大,其甚至可以与封建皇权分庭抗礼。但自从南朝以后,门阀士族的力量逐渐衰微。

在隋至唐初期,随着科举制的创立,门阀作为一个制度终于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到了唐末,随着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黄巢在黄河边上斩杀了以裴度为代表的一批世族官员,在中国历史上兴盛了数百年的世族阶级终于走向终结。

自从曹魏政权建立以来,世族阶层成为一个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在政治上垄断权力,在社会上拥有极大威望的特权阶级。

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个庶族阶级,尽管同属统治阶级,庶族却受到世族的排挤与歧视。但从宋武帝刘裕开始,直至梁陈,世族力量却逐渐失去了其统治地位,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进入衰落期。

司马家捡不起来的琉冕,刘家来捡

门阀世族的衰落的首要原因就是东晋以后皇权的不断加强与寒门庶族的兴起。自从九品中正制以来,世族在封建王朝中垄断了人才选拔的权力。此后,国家政治权力就逐渐被这一阶层垄断,世族力量逐渐成为世袭的权贵。

在进入两晋社会之后,随着世族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两晋王朝的皇权都不得不依附于世族。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世族家族就是王氏、谢氏两大家族,王氏支持流亡的晋朝皇室在江南地区重建了晋朝政权,后来又帮助晋朝皇帝打败了对皇权产生威胁的江南本土世族,使得东晋皇室对王氏的依附更为严重。

在当时,由于王氏权势的发展,民间一度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但是,对于独尊的皇权来说,王氏的势力膨胀是同样不能允许的存在。晋元帝司马睿之后为了摆脱王氏对皇权的束缚开始准备排抑王氏,使皇权得到振兴。

为此,晋元帝任用刁协、刘隗等人,逐渐疏远了王导、王敦等王氏官员。晋元帝的举动引发了王氏的不满,使得掌握军权的王敦举兵造反,晋元帝兵败,随后愤懑而死,王氏在东晋的权势还是十分巩固。

即位的晋明帝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并在随后击败了王敦的军队,王氏因此受到极大的打击。但是,东晋皇室的权力并没有因此扩充多少,因为王氏之后,东晋朝堂又崛起了新的政治力量,依然束缚着皇权。

东晋政治的症结在于皇权缺乏深固的根基,其在根本上依赖着几大家族的力量。皇帝想要打击一个家族势必要借助另一个家族的力量,这样即使一个家族衰落了,也只会培养另一个家族。

但东晋在这一政治形势之下,政治不断败坏,造成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引发了孙恩卢循起义,而在这场起义之中,出身寒门的刘裕凭借军功逐渐在东晋的政治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而后,趁着东晋在内斗之中政治崩坏,刘裕击败了桓氏家族的桓玄,此后刘裕成为东晋的实权人物。最终,东晋王朝被刘裕所灭亡,其建立了南朝第一个由寒门士族主政的王朝——刘宋王朝。

此后,南朝所兴起的每一个王朝,其开国君主都是寒门士族。寒门士族出身的皇帝主政,使得世族阶层受到极大的冲击,因为其无一不想打击压抑世族。

《梁书·武帝纪》记载: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卷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也就是说,南朝的皇帝已经开始在剥夺被世族垄断的人才选拔权,其任用人才不论出身的做法在世族特权的壁垒上撬开了一个豁口,世族阶层赖以维持低位的权力正在逐步解构。

财源与人口,撬动世族阶层的又一个杠杆

门阀士族衰落的第二个原因是其经济基础的崩解。门阀士族的地位来源之一就是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其可以占有大量的土地,隐庇大量的人口,从而占有大量的财富。

但是,尽管世族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其却可以利用政治地位逃避或者少量缴纳税收。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世族大量兼并土地,造成普通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成为流民。一部分流民就此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另一部分被吸纳进了世族的庄园之中成为佃农。

这样一来,可以为国家承担赋税、力役的人口不断减少,造成国家财政窘迫、劳役不足以及兵源枯竭,朝廷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因此,如何核实天下人口,将世家大族隐匿的人口查清调明,让其重新回归本业,关乎朝廷的安全与正常运作。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好户籍与田制两个工作,将劳动力从世族手中解放出来,并重新分配给他们土地。

早在西晋时期,汝南王司马亮和司空卫瓘为了纠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提出土断政策,但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才选拔问题。

在东晋时期,由于北方侨民问题,东晋官府为了明考课、定税收再次推行土断政策,最为著名的就是由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以及由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

土断政策的推行对东晋政府缓解财政危机,打击豪强世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政策后来被南朝多次沿用。

在宋废帝时期,刘宋朝廷就颁布诏令,要求:遣尚书郎至诸州检括民户,穷老尤贫者蠲除渭调。丁壮犹有生业随宜宽申.赀财足以充限者,督令洗毕。

后来的齐高帝、梁武帝、陈文帝先后也都推行了土断政策,其对打击世族意义重大。

庚戌土断时期,彭城王司马玄就因为私匿农户被下狱;义熙土断时,会稽大族虞亮因为藏匿上千名流民被处死。世族在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就此动摇,其无法再大肆兼并土地,隐庇人口,其经济实力也就因此衰弱。

掠夺与屠杀,南朝世族的末日

门阀士族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动荡不安的社会给其带来的冲击。东晋至宋齐梁陈,南朝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原因来自两方面:

其一是北方政权对南朝的不断侵略,其二是南朝内部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或者内部的权力斗争。

尤其是后者,其对世族阶层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其代表性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孙恩、卢循起义,一个是侯景之乱。

在东晋末年,由于东晋统治阶级对平民的压迫与剥削,东晋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度尖锐。在这一背景下,琅琊人孙泰想要利用五斗米道发动反对东晋王朝的起义,结果事情泄露,孙泰被官府捕杀。

但是,孙泰的侄子孙恩却逃脱追捕,流亡海上。之后,由于会稽王太子司马元显征发八郡免奴为客者充军,引发社会骚乱。孙恩此时从海上登陆,其部众发展到数万人,并攻陷了会稽郡。

面对起义军,东晋王朝动用战功卓著的北府兵镇压起义部队,孙恩因此率领二十万人退回海上。此后,又三次登陆,并大败晋朝军队,甚至直接威胁东晋的首都建康。

但在之后的战斗中,孙恩兵败,其人投水自尽。孙恩的妹夫卢循接过起义大军的旗帜,继续领导起义军队作战。最终,在刘裕领导的北府军的打击之下,卢循接连兵败,最终也投水自尽。

孙恩卢循起义前后持续十二年,尽管最终归于失败,但起义部队对门阀世族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出于对世族的仇恨,起义军队每攻入一座城池都大肆掠夺那些富家大族,不少家族因此家破人亡。

孙恩还一度将二十万大族人口掳掠至海上,在这一过程中被杀的、淹死的、被卖为奴隶的数不胜数。然而,世族的噩梦并没有因此结束。

在梁朝,梁武帝收留了来自北方东魏的叛将侯景,但因为之后梁朝与东魏交好,侯景担心自己被梁武帝出卖给东魏,因此发动叛乱。侯景攻占了建康,将梁武帝困死台城。

在占领建康之后,侯景在最初还申明军队要秋毫无犯,但没过几天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

除了普通百姓,世家大族同样难以幸免,侯景因为早先求婚于王谢两大家族不成,对其充满怨恨,因此在攻占建康后对世家大族大加诛戮,使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结语

秦汉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主体从贵族变成了士人,读书人成为官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僚队伍的数量却是一定的,什么样的士人才能做官,什么样的士人能够做高官,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材用人的标准问题。

任何一个时代的选拔人才的标准都不是纯粹理性的产物,况且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纯粹理性的东西,选拔人才的标准的界定往往都是要根据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来制定的。

秦汉以来的官府还没有摆脱贵族政治的影响,其在制定人才选拔标准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倾向于上层社会。魏文帝曹丕听从陈群等人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以来,天下读书人都要被划定等级,高等级的人才做高官,低等级的人才做低官。

但因为划定等级的权力掌握在统治阶层的手中,因此这一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当然是上层社会,由此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

门阀世族在东晋达到了极盛,此后,其与社会各力量的冲突不断加剧。皇权不允许世族分享他的权力,因此不断的想要振兴皇权。

只不过,东晋皇帝之所以能取得皇权就是因为北方侨迁而来的士族的支持,因此尽管他可以放弃南方土著士族,却始终无法摆脱北方侨姓士族。

刘裕乃至之后的三朝帝王,因为是寒族出身,其起家依靠的是军权,因此对士族无所顾忌。他们可以在政治上排抑世族,在经济上掠夺世族,从而使其衰落,促成南北朝门阀世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寒门士族的崛起,与之一起发生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在客观上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