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战争”,或称“静坐战”、“假战争”,是后人对自年9月3日起,至年5月10日止,这八个月时间内,本来已经相互宣战的英、法与德国所处“宣而不战”战争状态的一特定称谓。
其实,古今中外战史上,一国政府,一军主官,出于明哲保身、保存实力等考虑,而如同英、法那样,坐视敌军攻击盟军、同袍于不顾的战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最令人心寒的一次,当属南朝萧梁时爆发过的一次性质类似的战役。下面,我们就谈谈这次“奇怪战争”的来龙去脉。
一、东魏大将侯景叛魏降梁
南朝萧梁时爆发的这场“奇怪战争”,最初起因于东魏大将侯景与当时东魏政权实际控制者,高欢之子高澄矛盾激化,促使侯景叛魏一事。
侯景(年—年),本姓侯骨,字万景,朔州(今山西朔州)人,羯族人。他少时品行低劣,剽悍好武,擅长骑射,后归顺高欢,战功赫赫。因功被封为司徒、定州刺史,统治今河南一带。
侯景虽桀骜不驯,但对高欢,尚有畏惧之心;他与高欢所立世子高澄,却素有仇怨。他曾公开扬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此处系侯景对高澄的蔑称)共事!”高欢虽素知侯景桀骜不驯,因其勇武,故多隐忍,不予追究。
高欢临终前,告诫高澄,侯景必叛。东魏诸将中,堪称侯景敌手者,唯有慕容绍宗。
高欢死后,高澄召侯景入朝。侯景疑惧,决意叛乱。侯景最初投靠西魏宇文泰。宇文泰却异常谨慎:他虽封侯景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但并不立即出兵接收地盘,援救侯景,而是谨慎观察,以防受骗。
东魏、西魏与南梁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侯景在向西魏献媚的同时,还向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伸出了橄榄枝,可谓“脚踩两条船”。巧合的是,一直怀有收复中原情结的梁武帝在侯景的降表送达前夕,梦见神人将中原授予自己。因此,萧衍对侯景的投诚,深信不疑,诏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率军接应侯景。
梁武帝萧衍画像二、侯景从决意降梁到反梁的转变
高澄获知侯景叛乱后,迅即派韩轨等率军围剿。韩轨率军轻进,在颍川之役中被侯景军击败。
宇文泰据颍川之役,判断侯景真与高澄闹翻了。于是,他一方面派兵接收侯景所献土地;另一方面,他又派军直接援助侯景,与东魏对抗。
宇文泰剧照即便如此,宇文泰对侯景的戒心,仍未完全解除。他召侯景入朝长安,意图夺其兵权。侯景洞察宇文泰的真实用意,拒绝奉令行事。宇文泰因此决定,断绝与侯景一切联系,召还所有援助侯景的将士。宇文泰本意,或许是希冀借助上述方式,给侯景巨大压力,迫使侯景真心实意地归降西魏。
出乎宇文泰意料的是,侯景从萧衍那里得到了令他心满意足的高官厚爵后,索性彻底断绝与西魏的联系,死心塌地地投靠梁朝。
为援助侯景,萧衍又派侄子萧渊明率军进攻东魏。高澄派慕容绍宗率军进攻侯景。十一月,萧渊明部在寒山(今江苏铜山)之役中,被东魏军击败,萧渊明等多名王公贵族和高级将领束手就擒。
年正月,慕容绍宗率军在涡阳(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之役中大败侯景。侯景仅率余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到梁朝境内的寿阳(今安徽寿县)。至此,侯景原辖区大部被东魏收复。萧衍收复中原的幻梦,至此破碎。
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高澄授意萧渊明给萧衍写信,表示愿与梁朝修好,放还萧渊明的战俘。萧衍心动,与众臣商议。宠臣朱异等揣摩透萧衍的心意,自然极力赞同。侯景闻知后,急忙上奏,劝谏萧衍勿中高澄挑拨离间的奸计。他还多次请求萧衍准允他率军北伐东魏,夺取中原。侯景的多次劝谏和建议,均遭萧衍搁置或驳回。
担心成为萧衍与东魏交易牺牲品的侯景,冒充高澄给萧衍写信,提出用侯景交换萧渊明等人。萧衍阅信后,不知是假,欣然回信道:萧渊明等若早上被释放,晚上梁朝就将侯景首级送给东魏!
看完萧衍回信,侯景勃然大怒,决心铤而走险,反叛萧梁。
三、侯景起兵寿阳,攻陷建康外城,围攻台城
侯景为积聚力量,一方面屡屡向朝廷索求钱财武器;梁武帝为避免打草惊蛇,也尽力满足,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熟知梁朝尖锐矛盾的侯景为招徕民心,宣布废除辖区内诸多苛捐杂税,招兵买马。侯景还暗中勾结久对萧衍怀怨,且有称帝野心的临贺王萧正德,作为内应。
虽然萧范、羊鸦仁等相继向萧衍禀报侯景欲反,萧衍却不以为然。他对大臣们说:“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因此,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琅琊榜》里的皇帝,原型可能是萧衍经过数月准备,年八月十日,侯景以诛杀佞臣朱异等为借口,在寿阳起兵反叛,兵力约0人。萧衍虽不以为意,还是派第六子邵陵王萧纶率军征讨侯景。
侯景决定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他派部将王显贵留守寿阳,自己却暗中亲率轻骑,突袭梁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十月,侯景军陆续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今安徽和县)等地,饮马长江北岸。
萧衍命萧正德屯守丹阳(今江苏南京西南),防御侯景。他却没有料到,早与侯景勾结的萧正德不仅暗中派人接济侯景军辎重,还向侯景通风报信。侯景利用萧正德提供的消息,趁梁朝长江防军换防,江防空虚之际,于十月二十日,率军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偷渡,抢占采石,继而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建康震动。
萧衍将建康防务托付给皇太子萧纲。在名将羊侃辅佐、指挥下,建康军民积极备战。十月二十四日,侯景军攻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在萧正德接应下,侯景军很快攻破朱雀门、宣阳门,建康郭城(外城)失陷。自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侯景军围攻台城(内城、宫城),由于羊侃等坚守有方,侯景军久攻不克,遂筑长围,断绝台城对外联系。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称帝,封侯景为丞相,加紧攻击台城。
四、诸皇子、皇孙“勤王”援军云集,坐观台城陷落
侯景之乱爆发,叛军围攻建康的信息传开后,梁武帝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即后来的梁元帝)在江陵起兵,誓师讨叛。他又联络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萧衍孙、昭明太子萧统次子)和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chá萧衍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等一起增援建康。萧绎率军行至郢州武城(今湖北武汉黄陂区)时,停船下锚,止步不前,理由是等待其他诸部援军。为平息舆论,他派大将王僧辩率军2万为前锋,沿江继续东进。
《琅琊榜》萧绎剧照萧纶得知侯景渡江,南犯京师后,匆忙回军京口(今江苏镇江),援救建康。萧纶军先胜后败,萧纶率残部逃往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侯景回军,继续围攻台城。
萧衍侄、北徐州刺史萧正表虽距建康最近,却先以军粮不足为由,拒绝奉诏援救建康。后竟干脆投降侯景,且奉侯景命,率兵在欧阳(今江苏仪征)江中,树立栅栏,阻遏萧绎等援军。萧衍最喜爱的第八子、时任益州刺史的萧纪,本欲起兵,却被萧绎劝阻。
十二月,梁朝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等援军会师于新林王游苑(今江苏江宁西南),合兵10余万,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统帅诸军,与侯景军相拒。不久,羊侃病逝。台城内仅剩四千多疲惫士卒,在右卫将军柳津(柳仲礼的父亲)率领下,拼命苦撑,以待救援。
诸部援军最初欲有所作为。年正月初一,韦粲部遭侯景军突袭,韦粲阵亡,柳仲礼也数处受伤。双方遂隔秦淮河对峙。柳仲礼作为“勤王”诸军统帅,不但不积极谋划如何攻灭侯景,反而“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
柳津派人冒死从城中送出书信,指责儿子不忠、不孝。柳仲礼竟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有一天,侯景登上朱雀楼,与柳仲礼隔河“亲切”攀谈。双方若老友一般,谈笑风生;对侯景派人送来的一枚金环,柳仲礼也“欣然笑纳”了。种种作为,令诸将士心寒不已。勤王各部多有异心,互相猜疑,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保存实力。导致“勤王”的十余万大军,坐观侯景军围攻台城。
年三月,侯景军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并四面猛攻,台城陷落。侯景假意入宫觐见梁武帝及太子,实则将他们软禁。出宫后,侯景矫诏解散援军。各路援军顿时如鸟兽散,柳仲礼等出降。
文史君说
爆发于南朝萧梁时的这场“奇怪战争”,可谓是古今中外战史上最令人心寒,也是最能体现出人性自私、冷漠、残忍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被围困、攻击长达数月,守军已因筋疲力尽、弹尽粮绝而不堪再战的是萧梁武帝萧衍和建康城内的军民;前来“勤王”的诸路援军的统帅,大多却是萧衍分封到各地任职的子、侄们。“勤王”援军虽人数庞大,包围了叛军;却因利益之争,内讧不已,坐视叛军肆意攻城,最终导致都城陷落。萧衍及众多贵族、公卿束手就擒,沦为俘虏。城内军民,惨遭叛军屠杀蹂躏。侯景“矫诏”令诸路援军撤散。数十万精兵锐卒,竟如鸟兽散,令人不胜唏嘘。所谓的父子、兄弟手足亲情,君臣、上下伦理纲常,沦丧殆尽!它用血淋淋的史实,印证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年。
2.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4.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